APP下载

论儿童与青少年音乐听觉特征的差异

2015-05-30邹宜宁

北方音乐 2015年17期
关键词:视唱练耳

邹宜宁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儿童与青少年两个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音乐的喜爱类型,归纳整理这两个年龄段的音乐听觉特征。看出不同时期音乐听觉的发展状况,以期对音乐素养的教育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音乐听觉;儿童与青少年;视唱练耳

人们通过听音乐,感受到音乐以上这些因素的特点,然后再将它们与自身积累的对音乐这些因素的研究进行对比、采纳。这个过程在倾听过程中一直是存在的,这就是音乐听觉。最后人们将音乐以自己的方式呈现出来,就会形成他们的音乐听觉特征。

由于每个人喜爱的音乐类型不同,表现出的音乐听觉特征也不同。本文以儿童与青少年两个年龄阶段的人群为例,研究这两个年龄段喜爱的音乐类型对他们音乐听觉特征的影响。再具体再通过对音高、节奏两个方面的分析,研究他们的音乐听觉特征与音乐素养的关系,对音乐素养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一、音乐听觉概述

音乐听觉主要包括“固定音高概念”和“相对音高概念”,另外还有诸如音乐记忆力、节奏感、音色、强弱分辨能力、音乐信息量、音乐风格把握等等。那么,什么是“固定音高概念”呢?它是针对“首调音高概念”而言,也就是“相对音高概念”。“首调音高概念”就是中国人常用简谱的音高概念,长期使用简谱的人,不论哪个音都可能听成dol,其听音是很难听辨清楚的。而“固定音高概念”是学习键盘乐器的人并使用五线谱,用“固定调唱名法”,即将中央 C永远唱成 dol,把标准音永远唱成 la。

二、不同年龄段喜爱的音乐类型

(一)儿童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音乐的启蒙阶段,首先接触的音乐自然是儿童歌曲,例如:《丢手绢》《小燕子》等,再就是动画片里的歌曲,他们经常会因为喜欢某部动画片而喜欢当中的歌曲的,例如:《喜羊羊与灰太狼》《哪吒哪吒》等。

近几年,大众文化凭借着强大、丰富的传播手段,逐步进入小学甚至幼儿园。流行歌曲自身的某些因素与学龄儿童身心发展有契合点——儿童对流行歌曲的接受在于旋律的自然。儿童都比较好动,那些比较欢快的歌曲自然能吸引他们。节奏强、旋律好、极富时尚气息的音乐会赢得孩子的追捧。

(二)青少年

少年泛指90年代到00年间出生的孩子,俗称“90后”。

最开始出现在陈升的《北京一夜》中,从那以后,“中国风”开始盛行,着名的有:王力宏的《在梅边》、周杰伦的《发如雪》《菊花台》《青花瓷》…TANK的《三国恋》、吴克群的《将军令》、林俊杰的《江南》等等。

祖国一步步走向繁荣,老一辈的苦日子,革命战争的炮火声对80后来说已太遥远。青年泛指在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出生的人群,俗称“80后”。他们越来越关注自身情感的释放,不仅仅是亲情、友情、爱情,还有自身价值的实现。这个时期,在港台乐坛,除了有台湾民谣在内地遍地开花,台湾歌手越来越多的走进内地观众的眼帘;香港乐坛的发展也不不容小觑的。那个时期香港着名的歌手有:张国荣、梅艳芳、张学友、谭咏麟、刘德华、黎明、郭富城…自香港还传入了一种新的音乐形式---摇滚,主要代表要属beyond乐队了。他们的音乐正表达了八十年代的这群人渴望表现自己,追求自由和解放的精神。

三、不同音乐类型对儿童和青少年音乐听觉的影响

(一)音高影响

音高是由于发生体振动频率的不同所造成的声音的属性,频率越高,声音越高。当音高以横向线型方式发展时,就构成了人们熟悉的旋律。在听音乐时,音高感主要表现在固定音高、旋律音程、音阶与音律等方面。

1.儿童

童年期是音乐才能迅速发展的时期,在旋律感发展方面,小学生逐渐能够识别音阶的音高、跳进的音高、能够意识调性和旋律的行进方式、方向。此外,小学生的歌唱能力也有发展,歌唱音域由低年级的 c—d (九度)扩展到a1—e2(十二度);歌唱的音高逐渐准确。

2.青少年

中国风风格的流行歌曲,一般采用民族五声调式的主旋律,在编曲上运用中国乐器,在唱腔上运用了戏曲等方式。民族五声调式,顾名思义,该音阶中只有五个音,缺失了西洋大小调中的第四级和第七级。

虽然青少年在音乐学习中接触到了五线谱,有一定的固定音高。但是由于音像传媒的发展,青少年都是通过音频、视频来学唱自己喜爱的歌曲。通常就是听几遍原唱,再跟著歌曲唱几遍就算学会一首歌了。有的人甚至离开了音乐和歌词就不能开口,一开口就是黄腔黄调。“布鲁斯音阶”中加入的变化音,这使青少年的音高更加模糊。这样的情况让青少年的音高特征在首调特征与固定调特征之间徘徊,暧昧不明。

(二)节奏影响

节奏感是人对节奏感觉的心理效应,由听觉引起的运动神经的节奏冲动,是一种本能的、无意识的官能冲动。在音乐听觉中,节奏的知觉力受益于后天的训练。

1.儿童

儿童接触的歌曲节奏型十分简单,目的旨在于启蒙儿童的音乐感知。

2.青少年

青少年因为置身在一个音乐形式多样化的背景下,不仅有丰富的旋律进行,还有变化多端的节奏类型。首先来谈谈“中国风”歌曲的节奏特点。因为“中国风”歌曲包含了五声音阶,也就是中国数千年来使用的民族音阶。它们常出现在中国古曲中,最典型的节拍特点就是——散拍子。散拍子也叫自由节拍、散板,它的特点是节拍的重音及单位拍的时值都不是非常明显,也不十分固定,而是根据乐曲的内容和表演者的体会自由处理,一般不记拍号。在我国也有用“散”字开头的三笔“サ”作为散拍子的标记。虽然现在的“中国风”音乐的拍子不会像以前那么自由,但为了体现复古的精神,作曲家在很多音上都标注了连音线,其时值跟散拍子也差不多。比如:《发如雪》这一句,“蝶”这个音的时值有2又14 拍。这与我们听到的具有整拍子节奏的歌曲感觉大不一样。这样都会使每小节的强弱拍概念模糊,节奏飘忽不定。

再说说爵士乐的节奏:旋律中多用切分节奏和三连音,并且切分节奏复杂多样,特别是跨小节的连续切分经常将原有的节奏整小节移位,造成一种飘忽不定的游移感,形成轻重音颠倒的现象。节奏多为双拍,通常为4/4拍,也有部分是2/4拍 ;原来的4/4拍节奏经改变后变成了3/16拍。

四、结语

儿童与青少年音乐听觉特征的差异,反映了中国音乐教育,尤其是视唱练耳与乐理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建国初期,中国引进西方音乐不久,西方的理论知识研究还不具体、系统。所以在视唱练耳方面,只普及了首调唱名,和简谱记法,一切都处于成长阶段。从首调概念到固定调概念的发展就花了近30年。到了八九十年代,人们将对音乐的喜爱有最初的独爱歌曲的兴趣慢慢转移到乐器上来。学习乐器人的逐渐多了起来,尤其是西方乐器,例如:钢琴、小提琴、吉他、萨克斯…他们在学习时,都要会识五线谱,练习固定音高。正因如此,促使固定调概念深入人们的脑海。通过对儿童与青少年阶段音乐听觉特征差异的分析研究,我们了解到音乐听觉在这两个时期的发展情况,以期更好地开展中小学音乐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admin编辑.《如何打造儿童喜爱的歌曲》.太平洋亲子网,2010年,5月3日,第3页.

[2]陈萍.《谈音乐听觉与音乐演奏》,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18卷第二期,第2页.

[3]《[书余文字]我爱北京天安门――说说70年代的音乐生活》,数帆老人,天涯论坛,2008年,12月25日,第5页.

[4]《90后的我们听什么》,组长金仁伟,高中音乐研究报告论文,2011年,1月,第3页.

[5] 张晓.《流行的中国风》,《大众文艺》,2011年03期,第4页.

[6]南湖编辑.《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南湖晚报(南湖讲坛)》,

2011年,4月3号,第4页.

猜你喜欢

视唱练耳
论视唱练耳对于节奏的训练
浅谈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在教学中融合应用策略
运用多媒体加强高考生音乐视唱练耳辅导的几点认识
浅谈学前音乐课中的有效教学
音乐软件EarMaster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视唱练耳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贵州省高师本科院校乐理和视唱练耳课程整合探索
视唱练耳对古筝演奏教学的作用
对二人台表演专业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基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下的视唱练耳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