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5-05-30马红
马红
【摘要】 课堂应成为学生主体参与实践、动手探析、亲身体验的重要“载体”. 体验式教学,是新课改下凸显学生主体能动特性,展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活动形式之一,它为学习对象提供了亲身思考、分析、探究、辨析、判断等实践的时间和机会. 本文作者从三个方面初步阐述了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初中数学;体验式教学;课堂教学;教学效能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评判教学效果的重要衡量者,学生的直接感受和内心感觉,是评价教学效能好与坏的重要参考标值. 众所周知,学习对象在参与教师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需要亲身参与数学知识的动手探究和数学问题案例的探究分析等实践活动,课堂应成为学生参与实践、动手探析、亲身体验的重要“载体”. 体验式教学,是新课改下凸显学生主体能动特性,展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活动形式之一,它为学习对象提供了亲身思考、分析、探究、辨析、判断等实践的时间和机会,同时,又让学习对象在亲身操作实践的体验活动中,学习能力素养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 基于对体验式教学方法的上述显著功效和作用的认识,本人现就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从三个方面进行初步的论述.
一、在新知讲解环节,让初中生在师生互动中领悟新知要义
教育实践主义学者刘金国曾经指出,学生数学知识素养的形成,一方面通过其他“途径”,通过别人的传授获得,另一方面通过自身“践行”,通过亲身的实践获得. 其中,亲身实践所获得素养“痕迹”更为深刻、更为持久. 学生在掌握数学新知的过程中,既离不开教师的有效讲解,又离不开学生的亲身实践,并且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融合. 因此,教师在新知讲解环节,不能做知识内容的“灌输者”,而应该利用教学活动所具有的双边互动特性,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能动特性进行有效发挥,通过教师循序渐进地“指引”,促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思考分析、归纳判断等体验活动,逐步掌握新知的内容,明晰新知的内涵. 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节课“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知识点讲解过程中,如果采用直接灌输的方式,学生不能对其知识点内容“知根知底”,因此,教者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教师做好示范起带动作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课前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的纸张,向学生提出所需要解析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折平行四边形纸张所得出的图形,要求学生进行认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从而在动手操作、思考分析等直接体验实践活动中,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内容有深刻、细致的理解和掌握.
二、在案例讲解环节,让初中生在探究解析中提升学习技能
学生学习活动进程,实际就是学习对象主体亲身实践、亲自操作的体验过程. 笔者以为,学生动手探知、思考分析、解决归纳案例的过程,就是亲身实践、亲自体验的实践过程. 教育学认为,学生学习技能的锻炼和提升,需要提供并搭建良好的实践和发展“载体”. 因此,教师应将案例讲解过程转化为学生探究分析的体验过程,鼓励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内容,所形成的解析问题技能,开展动手解答、思考辨析、判断推理等实践活动,让初中生在解析案例的实践体验中,在教师有的放矢的指导讲解中,既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又获得高效学习的能力.
问题:如图所示,已知△ABC的边AC和AB上的高分别为BD,CE,延长BD至P点,使得BP = AC,在CE上取一点Q,使得CQ = AB. 试求证AP与AQ的关系.
学生初步观察问题条件内容后,指出:“通过要求求证的内容以及问题条件中揭示的条件,可以确定该案例是关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判定内容的应用方面案例. ”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解题要求,要求学生推导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认为:“要求证问题案例所提出的内容,根据问题条件可以知道,应采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内容,证△ABP≌△QCA,然后根据∠QAP的构成部分,从而确定出AP与AQ这两条边之间的关系式,不仅两条边之间相等,还相互垂直.”
教师针对初中生解析思路,强调指出:“应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构建等量关系以及等量替换的方法求证. ”
初中生解析案例,展示解题过程(略).
教师要求初中生结合解题过程,开展归纳总结解决问题规律的体验活动. 学生小组讨论、判断归纳得出其解题规律:“观察图形,找寻图像中存在的等量关系,然后借助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内容,构建等量关系,进行求证活动. ”
三、在巩固反馈环节,让初中生在辨析案例中形成良好素养
巩固反馈环节,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实情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展示自身学习情况的有效渠道.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巩固反馈环节为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认知情况提供了有效“平台”. 教者在巩固反馈环节,应该设置与该节课教材目标要求、学习重难点十分切合的数学案例,在学生通过探析的基础上,让学生做“评委”,让学生当“裁判”,组建合作探析学习小组,参与评价辨析数学案例解答过程及其解题方法运用的实践活动,在自身认真辨析反思基础上,借助与其他学生个体辨析的见解观点,进行辨析阐述等实践活动,从而形成更为科学、更为合理的解析案例方法和习惯. 如在“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节课巩固反馈环节,在评判“已知整数x满足-5 ≤ x ≤ 5,y1 = x + 1,y2 = -2x + 4对任意一个x,m都取y1,y2中的较小值,则m的最大值是多少?”解答过程中,教师转换“角色”,让学生当“教师”,评判该案例的解题过程以及所采用的解答方法,学生在小组合作探析中,深入思考、辨析解题过程,向学生指出“该问题解答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和运用图像的性质内容”,其他学生结合评析观点和见解,认真进行反思,深入整改存在不足,形成了正确解题方法和解析习惯,促进了良好解题习惯的养成.
总之,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需要实践、探析、分析的体验“空间”和“载体”. 本人从开展体验式教学,培养学习能力的角度,对体验式教学活动的运用进行了阐述,希望同仁共同参与,为有效教学贡献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