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牧歌》的独特艺术处理
2015-05-30赵伟晶
【摘要】本文选择由瞿希贤老师改编的无伴奏合唱曲《牧歌》为研究对象,概述了与作品相同的创作背景、歌曲风格,写作手法及在所有合唱作品中的地位;对作品的歌曲来由、意境、体裁特征、曲式结构及演唱此作品时的注意事项、难点处理都做了深入的剖析和细致的分析。并以《牧歌》是原始民歌为依据,参阅了相关的文稿及相关音乐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在演唱技巧和抒发情感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关键词】牧歌;分析;演唱
一、引言
目前在音乐领域中有着多种多样的音乐形式和种类,而民族民间音乐倍受人们的关注,由此我选择了其中典型的内蒙古民歌《牧歌》来进行研究,《牧歌》其自身而言就有无限的研究价值,在加之经由瞿希贤老师的改编成为世界著名的无伴奏合唱曲,更加天赋神韵.可见《牧歌》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因此本文就要从由来开始引出意境由此延伸至曲式分析,演唱技巧,难点处理等方面。希望在今后音乐教学中能广泛应用,能使这首歌曲广泛进入人們的视线。
二、《牧歌》的由来
《牧歌》原为流传于东蒙昭乌达盟的典型长调民歌,传说他的由来——哥哥对着两座大山痛哭手足的哀歌。《牧歌》的原形是呼伦贝尔盟的长调民歌——《乌和日图和灰腾》其歌词大意为“连绵不断在眼前乌和日图和灰腾两座山,可怜幼稚的弟弟,谁知竟会遭磨难.”意思即一个蒙族青年,对着两座大山乌和日图和灰腾,恸哭被野火烧死的弟弟.这首长调被采风学者从赤峰一带收集来,他从呼盟辗转传唱到赤峰,歌词逐渐演变定型,就成为我们今天所熟悉的“飘着白云”的《牧歌》了.
在50年代初,经由瞿希贤老师将这传统的民歌《牧歌》改编成为无伴奏合唱曲,作品不仅在应用人声写景抒情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意境,它又运用了合唱音乐艺术中一门独特的表现形式——无伴奏合唱,仅仅人声,已经可以创造出类似管弦乐或流行乐曲的丰富效果,从此像一碗醇厚的马奶酒,使所有听过他的人,都醉我草场,乐不思蜀.不少外国来划团体都要演唱这首歌.他们用了两个字概括对他的印象,那就是——天籁.
三、《牧歌》的作品分析
这首无伴奏合唱,用非常高明和学院化的写作技巧,利用复调自由卡农手法写成一首此起彼伏和非常感动人心的合唱曲.此曲是一首具有引子和尾声的一段体作品.引子+A+A′+A″+尾声的形式写作而成,引子是女中音和男低音先后出现并叠加在一起的哼鸣,有明显的强弱感,让人感受到在浓浓晨雾中,天渐渐发亮了.主题部分是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曲调优美抒情,宽阔悠长,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上句在高声区围绕着五度音“5”上下回旋,悠扬飘逸,仿佛是蓝天中飘着朵朵白云;下句转入低音区低回歌唱,以“1”为中心围绕进行,是上句的下五度自由模进,低回婉转的旋律,犹如撒在草原上斑斑如银的羊群,展现了草原牧区美丽、壮阔的景象.
四、《牧歌》演唱时的思想感情(意境)
《牧歌》流传于中国内蒙古东部地区表达了蒙古人民对辽阔草原和放牧生活的无限挚爱和深情眷恋.这首民歌有著朴实优美隽永的特质,它本身有一个很好的歌词,给人的感觉是一切都很宽广优美,合乎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翠绿的草地上,跑着白羊;羊群像珍珠,撒在绿绒上.无边的草原是我们的故乡;白云和春天,是我们的蓬帐,早霞迎接我,自由地歌唱,生活是这样幸福欢畅”.也许这美丽的歌词,动人的旋律,用无伴奏合唱,用美妙的人声来表现《牧歌》,很适合表现草原的美景,然而它走了这一路,就能洗脱掉与生惧来的悲哀么?它身上所承载的,可是两座大山啊!让我们在演唱排练时,试着感受,很多年前,在一个遥远的地方,那个对着两座大山和广漠无情的草原恸哭死亡的手足同胞的青年刻骨铭心的情境;那该是怎样的痛楚和悲哀.山火究竟如何烧死了弟弟?哥哥在唱一个怎样惨烈的故事?试着感受在美景中隐藏着的一种痛失所爱、发自心底的忧伤,理解一首曲子,要经历长时间洗礼.在合唱中,如果大家都理解曲中之意并投入感情,我们的歌声就会触到歌曲本身的灵魂.
五、怎样更好的演唱《牧歌》
《牧歌》是一首无伴奏合唱曲,无伴奏合唱曲是指仅用人声演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多声部音乐表演方式,也包括为此写作的声乐曲。无伴奏合唱是合唱中难度较高的表演形式,人们也常常用它来检测一个合唱团的水平.合唱队演唱时应注意:1.歌唱的状态:歌唱状态是打开声音的通道的第一步.在生活中我们的面部表情和面部肌肉往往处于一种自然状态,而在歌唱中,我们要求是有准备的、积极的、内紧外松的歌唱状态。头腔、胸腔、口腔、鼻腔都是一种向外膨胀的兴奋和积极的状态。2.歌唱时的站立姿势:歌唱是正确的站立此时说起来很简单,然而实际上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站立,而是在歌唱站立时,它必须要作到一种“对抗”脚要抓着“地”,头要顶着“天”,而内部肌肉的对抗,外表则是给人一种自然的放松。3.气吸的掌握与运用:①呼吸要在一种前后、上下对抗的状态下去完成。呼吸要随着音乐作用的快慢、力度、强弱而变化调整。②呼吸在歌唱的音乐时值里,呼吸时要眉骨向上鼻梁向外鼻头向下,吸气时喉头放松下沉就像张开嘴喝水前的动作尽量用鼻子吸气,声带要有阻气作用。③吸气时不易过满,即深不是满,足不是撑.声音与气吸同时走动循环,气向下声向上。4.合唱中的吐字咬字:合唱队每个队员的吐字与咬字标准是以共性为基础的,集体的和声音响是所有个别成员声音的总和.而这个共性的基础是以把握吐字和咬字的统一和语音的音素来决定.由于中国的汉字太复杂,在训练时我们把它简化为:①宽母音窄唱,如“啊”“妈”。②窄母音宽唱,如“依”“哩”。③扁母音圆唱,如“天”“偏”。④横母音竖唱,如“山”“班”。⑤后母音前唱,如“喔”“国”。下面谈谈《牧歌》这首作品的难点在于。
以上是我对合唱曲《牧歌》的一些体会和归纳总结,对于《牧歌》我认识到的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其研究价值也远不止这些,希望以上的探讨能使人们在演唱此曲时表演达到情真意切的感人效果.今后在生活和学习中还要像各位老师以及音乐界的前辈多加学习,以便于更深入的了解音乐相关领域的知识.
参考文献
[1]马革顺著.《合唱学新编》.上海音乐出版社.
[2]赵梅博.《歌唱的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
作者简介:赵伟晶,女,汉族,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人,法学硕士,内蒙古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声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