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五四时期西诗汉译与期刊文化研究

2015-05-30杜龙鼎

出版广角 2015年17期
关键词:新青年

【摘要】五四时期是西诗汉译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西诗汉译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和文化融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西诗汉译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期刊这一重要平台,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时的期刊文化。《新青年》是五四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期刊,以之管窥西诗汉译与期刊文化的关系更具说服力。

【关键词】五四时期;西诗汉译;期刊文化;《新青年》

【作者单位】 杜龙鼎,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五四时期西诗汉译流派之诗学批评研究”(项目号:15YJA752015)之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诗歌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诗歌的创作和翻译对诗歌的发展同样重要,在翻译的层面上,我们可以把诗歌翻译看作诗歌的二次创作。我国的诗歌翻译涉及两大类,一是中诗外译,二是外诗中译。本文主要讨论外诗中译中的西诗汉译,具体来说指的是把英语类诗歌翻译成中文,包括英文原语创作和他语(非汉语)译为英文的所有诗歌,再具体一些,指的是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及其他国家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著名诗人(如印度泰戈尔)的诗歌。

西诗汉译在中国文学史上起步较早,从中国与西方国家有对外文化交流开始就涉及西诗汉译。本文只谈及中国西诗汉译史上的黄金时期——五四时期及其与当时历史条件下期刊文化的深层次关系。

一、五四时期西诗汉译的发展

对五四时期的界定,文艺界通常以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主张文学改良的文章《文学改良刍议》为起点,以1927年大改良失败为终点。这是中国社会挣脱封建思想的桎梏、接受西方先进思想和革命思潮的重要时期,也是文学和文化思潮异常活跃的时期。

在引入西方先进思想的过程中,翻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五四时期,外语学人大量译入以“民主”和“科学”为主题的各类书籍、报纸和杂志。在这当中,诗歌因其阅读性强、言简意赅、铿锵有力和翻译的时间跨度短而颇受译者青睐。五四时期,西诗汉译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可谓是中国西诗汉译的黄金时期。

西诗汉译不仅是西方思想传入中国的一个重要渠道,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诗歌创作。五四时期出现了大量以自由韵律为特征的新体诗,这正是西诗汉译的直接效应。另外,五四时期活跃的社会思潮使各种文学社团和报纸杂志应运而生,为新思想的引入和传播创造了重要契机并提供了有效载体。它们纷纷投入诗歌翻译活动中,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构成西诗汉译的第一个高潮。五四时期涌现了诸如陈独秀、胡适、刘半农、周作人、沈钰毅、任鸿隽和胡善恒等一大批西诗汉译的著名翻译家,他们所译诗作大多来自拜伦、王尔德、丁尼生、惠特曼、雪莱和泰戈尔等世界著名诗人。

二、五四时期的期刊文化

期刊具有出版连续、影响持久、传播量大等特征, 这对五四时期民主和科学思想的传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五四时期社会思潮极为活跃,产生了一大批颇具影响力的期刊,包括《新青年》《少年世界》《少年社会》《曙光》《工学》《奋斗》《黑潮》《新陇》《新四川》《新学报》《新浙江》《新群》《新共和》《之江潮声》等,这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期刊当数陈独秀等人主编的《新青年》。《新青年》一改晚清以来中文期刊传播科学多由传教士把持或国人自办期刊影响力小的局面, 创造了中国近代期刊作用于社会并与时代俱进的一个奇迹。

期刊文化其实就是期刊自身所坚守的一种特定精神。五四时期虽然期刊众多,每本刊物都有其特定的办刊文化,但是它们所共同折射出的文化精髓都是对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坚守。这是时代的主旋律,反过来也印证了期刊文化即时代精神的铁律。以《新青年》为例,它紧抓时代思潮的脉搏,以革新社会思想、弘扬时代精神和助推人文修养为其办刊宗旨和使命。

同时,五四运动使新文学得以长足发展。社团刊物的出现使新文学的传播能够至深至广。西诗汉译就是当时文学传播的重要形式,其背后是思潮的涌动和思想的传播。社团刊物在传播新文学的同时为西诗汉译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也为自己期刊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培上了沃土。

三、《新青年》助阵西诗汉译

《新青年》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新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宣传倡导科学、民主和新文学。《新青年》与西诗汉译的关系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1.《新青年》为西诗汉译突破语言关

五四时期翻译的西诗从体裁上看,与中国传统古诗可谓格格不入,这给西诗汉译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然而,《新青年》开启的文学革命把白话文转变成文字交流的主要工具。用白话文来翻译西诗,一是在语言上更加合拍,二是促成了汉语新体诗的产生。以英诗为例,现当代英诗都应译为白话体,若强为古体,则必然显得矫揉造作。因此,我们可以说,历史创造了《新青年》,《新青年》又创造了白话文,而白话文的产生和西诗汉译相得益彰。

2.《新青年》为西诗汉译营造社会文化氛围

虽然继《新青年》之后还有很多类似期刊应运而生,然而《新青年》的主导地位却从未动摇。《新青年》是最早介绍外国思潮和文艺的杂志,在1卷2号就登载了陈独秀翻译的泰戈尔诗歌。据统计,《新青年》9卷54号共刊登翻译文学作品约144篇/首,译诗91首,约占其翻译文学总量的63%,由此可见对诗歌翻译的重视程度。在《新青年》的影响及推动下,五四时期各期刊和文学社团掀起了外国诗歌翻译的高潮,而且在《新青年》的带动之下,其他众多刊物也加入了民主和科学的宣传大军之中。它们不仅坚持民主和科学的主旋律,也守望着文学革命的重要成果。当时的《新青年》主要是利用北京大学的精英资源来形成自己的话语权威,并以此推动文学革命。正是在以《新青年》为首的一大批倡导文学革命的刊物所营造的良好社会文化氛围之中,西诗汉译才能得以蓬勃发展。

3.《新青年》为西诗汉译专设“诗”栏

《新青年》的栏目总是紧跟时代步伐,道出时代呼声,满足时代需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自第4卷起,《新青年》开设“诗”栏,直到终刊。“诗”栏发表了原创现代白话诗约156首,数量、质量在当时均无其他刊物能及。《新青年》的“诗”栏给西诗汉译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在译者和读者之间开了一扇窗,也在读者与原诗作者之间修了一条路,在当时西方先进思想和中国转型社会之间架了一座桥。

五四时期西诗汉译与当时的期刊之间有说不完的故事,期刊是在西诗汉译活动中具有促进作用的一个重要元素。研究西诗汉译是研究五四时期的一个特殊窗口,而研究《新青年》又是研究西诗汉译的一个重要抓手。当我们把五四时期、西诗汉译、《新青年》串连到一起时,一幅五四时期的特殊图画也就展现在我们眼前。

[1]王东风. 五四初期西诗汉译的六个误区及其对中国新诗的误导[J]. 外国文学评论,2015(2):218-237.

[2]文珊,王东风. 五四时期的西诗汉译[J]. 中国翻译,2015(4):24-31.

[3]姚远. 《新青年》的经营与传播创造[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41-48.

[4]辜正坤.西诗汉译词曲体略论[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86(6):81-89.

[5]杜波. 从《新青年》看期刊栏目的设置[J]. 编辑之友,2009(11):100-101.

猜你喜欢

新青年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新青年》在济南的传播及影响分析
《新青年》(珍情)读者意见调查表
前缘再续:《新青年》出版中的情理变奏
《新青年》杂志与文艺复兴
浅谈《新青年》杂志中的文艺审美功利观
大时代中的“新青年”
从批评者到“同路人”:五四前《学灯》对《新青年》态度的转变
钱玄同与刘半农炒作《新青年》
《新青年》:知识分子的国之青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