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为什么不喜欢媒体“抱团取暖”的说法

2015-05-30朱学东

出版广角 2015年17期
关键词:站队抱团遭遇

朱学东

前两天,有同行感慨媒体缺少 “抱团取暖”的精神,甚至还“内战”。

我理解同行所言“抱团取暖”,意指媒体遇到外界压力时,应该同声相应,为同行发声,从舆论和精神上为遭遇挑战压力的同行提供温暖和支持。

我理解这种渴望。但是,我的态度很鲜明,我是极端不喜欢 “抱团取暖”这种说法的,更不会认可它作为媒体的一种行为选择。

与这个社会其他成员一样,媒体和媒体人同样会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各种挑战,包括不公正的遭遇。市场上成长起来的媒体,虽然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会有共识,但具体到不同的媒体,职业操守和专业素养还是千差万别的,也基本形成各自相对独立的报格,这是媒体在重压之下向正常生态演进的基础。

如果一个同行遇到问题和压力,无论是公平还是不公平,媒体基于自己的定位和新闻价值判断,对同行所遭遇之事进行报道、评论,如同平常对待其他报道对象一样,那么这是正常的关注、正常的报道,而非什么“抱团取暖”,也非所谓为同行具体报道发声。“抱团取暖”这种说法,用在评价媒体对同行的新闻报道上,容易产生严重误导,进而可能会严重伤害媒体残存的独立价值。

仔细思考媒体抱团取暖的背后,实际上有两种考量支撑:一是一些人隐含的天然正义,二是背后透出的一丝恐惧。

天然正义不值一提,但是,那些在不清楚事实细节情况下迫不及待的抱团取暖,结果一地鸡毛贻笑世人的镜鉴,一个接着一个。这其实更多是自己的站队,是自己的不职业、不专业造成的。背后透出的那丝恐惧,才是真正可以理解的。因为在法治不彰的时代,即便只是报道的技术性失误,也可能惹上大麻烦。但是,“抱团取暖”就能消除这种恐惧吗?不能。

因此,在我看来,“抱团取暖”的说法,以及对没有“抱团取暖”的指责,无论多委婉,都不仅是一种道德绑架,更是抹杀了媒体独立的报格,勾销了媒体应有的新闻价值判断权,也贬低了市场化媒体的职业操守和专业素养,使本来正常的新闻报道变得形迹可疑,恍若落入入伙结党的窠臼。

在我看来,所谓抱团取暖,某种意义上就是在倡导一种“神圣同盟”。但是,这种“神圣同盟”,表面看似乎是价值观一致的媒体同声相应、相互支持,实则上可能是媒体另一种沦陷的开始。因为这可能意味着放弃自己的媒体立场和价值观,是一种自我丧失、自我同化,最终的结果就是“泯然众人矣”,失去了媒体自身的价值——传统报纸已经从另一个纬度告诉我们,失去自我的结果是什么样的。

我之所以强烈反对媒体应“抱团取暖”的说法,并非基于孤立主义的立场,而是基于职业操守和专业判断。如果说我唯一可以接受“抱团取暖”的地方,那就是当同行媒体遇到挑战和压力的时候,要为媒体的报道权,为公众的知情权,为法律赋予媒体和公民的权利,为在法治框架内解决问题鼓与呼,这才是媒体应有的立场,也是真正的“抱团取暖”,而不是排列站队。从某种意义上说,“抱团取暖”与为同行讳一样,是一个问题的两面,都是对媒体尊严的伤害。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布罗茨基在他写的获奖演说中,用了“表情独特的脸庞”作为标题。在我看来,表情独特的脸庞,不仅是对精神独立的人的描述,也应该是对有追求的媒体的一种描述。

猜你喜欢

站队抱团遭遇
天冷了,让我们抱团取暖
合作社“抱团”种出“火辣辣”的好日子
“天冷了,抱团取暖吧”
预防遭遇拐骗
配偶被父母轻视,要不要选边站队?(一)
“迟到城”里的遭遇
站队
“祝遭遇各种不幸”
中小企业如何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