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改革初探
2015-05-30贺岚
贺岚
【摘 要】在社会国际化的进程中,人才的国际化是关键。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大学英语不仅仅一门公共基础课,更不仅仅是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它的目标是服务于各个专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然而,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手段、教学评估及师资等方面都存在不少的问题,因此,合理、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 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020-02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共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第三次大学英语改革到现在已有十年,但是我国大学英语前三次改革都是以基础英语为导向的,很显然,大学生们对这种打基础的教学内容已经很不满意。经历了小学、中学的基础过程之后,大学英语就不应该再主要是继续打基础,因为应用才是学习英语的终极目的,而不是毫无目的的学习再学习。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新一轮的改革应该明确大学英语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国际化人才。
在社会国际化的进程中,人才的国际化是关键。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的要求。国际化人才应具备以下7种素质:宽广的国际化视野;专业的国际化知识结构;熟悉国际惯例;较强的跨文化外语沟通能力;独立的国际活动组织能力;较强的运用和处理外语信息的能力;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在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英语教学改革必将进入新的阶段,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将着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双语能力和较高综合文化素养的国际化优秀人才。
二、我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对部分大二大三学生关于大学英语课程的满意度和看法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同学认为他们的英语水平较之入学时没有提高,其中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同学认为他们的英语水平有所下降;对于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大多数同学觉得在英语课堂上学到的东西不多,需要的东西没学到,课堂还是应试教育内容为主。参与调查的同学基本全部认可“大学英语长期以来被定义为素质教育课程是不妥当的。外语首先是一门工具,尤其是课时有限的大学英语,除了兼有素质教育的任务,还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工具性。”这一说法。
除了绝大多数同学对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不是很满意之外,我校的其他一些改革措施也促使了大学英语改革的势在必行。为了适应社会需要,进行精英化教育,我校成立了集贤学院创新实验班和各个学院的创新班。他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具有“优良的思想品德,扎实的基础知识,宽广的国际视野,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生态文明意识,突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国际化、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而长期以来,我校乃至全国的外语教学忽略了为培养国际化高素质人才服务的使命,培养出来的学生外语应试能力强而应用能力很低,难以满足这样的人才培养要求。因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大学英语:不仅仅一门公共基础课,更不仅仅是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它的目标是服务于各个专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不论文科还是理工科,国际化的视野和知识必须融合到每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这些更加促使我们大学外语教师要以此为目标继续深化大学外语教学改革。
三、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改革的对策
以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为目标,继续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完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特别是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后的英语教学,如何与学生的专业双语教学相衔接,使学生从大学英语的学习顺利的过渡到双语教学的学习,并使其尽快适应今后高要求的专业学术化国际化教学,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国际化应用人才。以上这些是新形勢下大学英语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通用学术英语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与学校定位及其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设计科学、系统、个性化的教学大纲。以我校为例,为了适应社会需要,进行精英化教育,我校成立了集贤学院创新实验班和各个学院的创新班。他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具有“优良的思想品德,扎实的基础知识,宽广的国际视野,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生态文明意识,突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国际化、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大学英语:不仅仅一门公共基础课,更不仅仅是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它的目标是服务于各个专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不论文科还是理工科,国际化的视野和知识必须融合到每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基于以上考虑,大学英语应将通用学术英语纳入课程体系。通用学术英语的内容主要培养学生在专业学习和研究中所需要的学术英语口语交流能力及书面交流能力,如学生听英语讲座做笔记的技巧、查阅文献的技巧、进行学术讨论的相关技能(如批判性思维能力)、撰写英语论文和参加国际会议等等。通用学术英语教学体现各大高校的学科特色, 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的英语,所以可以满足高等教育国际化专业课程对学生的英语要求。从而搭建起通用英语和专业英语的桥梁。
2. 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
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模式(以下简称依托式教学),是指将语言教学建基于某个学科或某种主题内容教学之上,把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学科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同时,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袁平华2006)。依托式教学作为众多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中的一个,在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今天,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1)它能给英语学习者提供一个自然、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可以使用各种媒体技术,让语言学习者接触真实的语言材料,获取语言材料的意义,有利于语言习得的产生。Brinton等(1989: 17)认为,只有在向学生呈现有意义、有语境且以获得信息主要为目的语言材料时,语言学习才能获得成功。(2)它能提高英语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力。如果所开设课程能满足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和英语的需求,将会极大地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内在学习动机,使他们不仅会在课堂上学习,也会在课堂以外继续学习,使学习活动成为终身学习行为,从而避免单一地学习语言的局面。(3)它有利于学习者自主性学习行为的形成。在依托式教学中,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需要将新的知识与以前的知识相联系,从而在大脑中建构起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在学习中学生可以和教师共同探讨感兴趣的论题,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有更多机会掌握学习策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4)它能使学习者掌握文化学科知识,提高综合文化素养。这种教学模式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让学生通过掌握学科内容,拓宽视野,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需求。因此,依托式教学对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有促进作用,是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转型时期一种较为理想的教学模式。
3.英语教师的转型与发展
大学英语老师是改革的实施者,只有他们观念的改变才能真正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语言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是为了实现学院目标,二是为了实现教师的个人目标,二者并行不悖,可以相辅相成。教师个人目标的实现和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可以通过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达到。从学院的角度来看,教师发展主要是为了满足学院的需要,通常通过学院发展和学生水平的提高两个指标进行检验; 从教师个人的角度来看,专业发展的领域包括以下方面: 教学本体知识、教学熟巧程度、个人教学意识、教师对学生和大纲及教材的理解以及教师个人的职业晋升等。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模式须由以下两个部分构成:知识基础结构和专业实践环节。前者由“知识”、“技能”、“态度”和“悟觉意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组成;后者—专业实践环节则为前者的“知识”(专业知识)所需求,通过专业实践环节,巩固了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因此建议教师能够有效地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水平的同时,学习有关法律、医学、计算机等专业知识,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来满足我国对国际化新型人才的需要。
四、结语
总之, 以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为目标,继续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完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特别是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后的英语教学,如何与学生的专业双语教学相衔接,使学生从大学英语的学习顺利的过渡到双语教学的学习,并使其尽快适应今后高要求的专业学术化国际化教学,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国际化应用人才。 这是大学英语改革的主要目标及意义,也从根本上顺应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Z].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0.
[2]蔡基刚.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研究[J]. 外国语, 2012( 1).
[3]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跨世纪的大趋势[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2.
[4]束定芳.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学英語教学的目标和定位[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1(1).
[5] R. R. Jordan.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A Guide and Resource Book for Teachers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