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娃娃画报·绘本馆》中的法国绘本谈起

2015-05-30管倚

出版广角 2015年17期
关键词:借鉴意义发展历史

【摘要】近几年,法国儿童绘本展现繁花般绚烂之姿,我们不禁对法国儿童绘本的发展历史产生了好奇。是什么样的文化环境滋养,才能浇灌出如此美丽的绘本之花?梳理法国儿童绘本发展历史,分析法国绘本特质,对我们今后的选本和编辑工作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法国儿童绘本;发展历史;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管倚,少年儿童出版社,《娃娃画报》编辑部。

《娃娃画报·绘本馆》已经出版的48本绘本中,从法国引进的儿童绘本共有12本,占了非常大的比例。之所以有那么多的法国儿童绘本入选《娃娃画报·绘本馆》,与法国绘本多元化的风格以及缤纷多彩的呈现方式密不可分。

作为一家绘本期刊,《娃娃画报·绘本馆》每个月推出一本绘本,一直追求多元化的风格呈现。在赞叹法国儿童绘本如繁花般绚烂之时,我们不禁对法国儿童绘本的发展历史产生了好奇。是什么样的文化环境滋养,才能浇灌出如此美丽的绘本之花?

一、法国儿童绘本的发展历程

法国儿童绘本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但是具有重要转折、对我们较有借鉴意义的,主要是二战以后的发展历史。这里主要对二战以后法国绘本的发展做一个大致的梳理。

二战以后,对法国的儿童绘本影响最深刻的是1949年7月16日颁布的一条法律,这条法律主要是针对儿童绘本和青少年读物颁布的(特指法国出版法的补充规定,对青少年读物的特殊管理做出了规定)。当时的法国教育者和成人关注的主要问题是,保护青少年和儿童免受暴力恐怖以及战后心理创伤的影响。人们认为,舒缓、和谐才是孩子阅读的主题;可能引起孩子道德和情感问题的内容,都不应该出现在出版物中。Hachette出版社的Albums roses等书是典范,色调甜美淡雅,描绘了一幅幅幸福、快乐的童年场景。

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绘本作家Maurice Sendak的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中文书名为《野兽出没的地方》)的出版,给这种局面打开了另一扇窗。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一书释放了孩子的野性,代表了孩子的大胆想象和他们无意识中粗暴、野蛮的一面。这本书塑造的是一个负面“英雄”。

在这一绘本作品所带来的冲击之后,经过长时间的讨论、思考、发酵与酝酿,法国的绘本作家逐渐改变自己以往的风格,开始专注于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想象世界,哪怕这种想法和想象是负面的。在这一过程中,Lécole des loisirs出版社扮演了坚定的支持者角色。出版社翻译出版了很多美国及其他国家的绘本作品,包括Arnold Lobel(主要作品有《讨厌黑夜的席奶奶》“青蛙和蟾蜍”系列)、安野光雅(主要作品有“旅之绘本”系列)、Enzo Mari(主要作品有《苹果和蝴蝶》《红气球》)和Iela Mari(主要作品有《苹果和蝴蝶》《红气球》,是Enzo Mari的太太)等人的作品,还出版了Tomi Ungerer(主要作品有《克里可塔》《月亮先生》《三个强盗》)在当时富有争议的作品。Lécole des loisirs出版社绘本部门的负责人Hubschmid直到今天都认为,关注儿童负面情绪的虚构故事可以出版,甚至优先考虑出版。

至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法国教育家Francois Ruy Vidal提出,儿童绘本应该拒绝过度保护孩子;图书内容中可以没有任何直接的教育说教,但应包含能深深影响孩子,并促使他们思考的内容。在这一点上,他与美国、法国合办的Harlin Quist出版社一拍即合。随着这种观点被普遍接受,以及对Maurice Sendak作品的多方解读,法国许多童书插画家和编辑开始认可:插画并非是文字故事的配角,插画应该是对文字的有意识回应与补充。Nicole Clavelou(主要作品有Quel genre de bisous?)、Henri Galeron(主要作品有《图书馆里的奇妙事件》)、Claude Lapointe(主要作品有La Sorciere et le commissair)等人,是当时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

与此同时,法国许多小型出版社开始活跃,它们开始尝试使用摄影作品;打破了传统水彩线条式的绘画风格,展现出作品的多样性。Gallimard Jeunesse出版社是其中的翘楚,它甚至在书中使用了塑料材料。

如此大胆创新的局面,一直延续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1993年Rouergue出版社出版了Olivier Douzou的Jojo la mache一书,法国儿童绘本又进入一个新的时代。Olivier Douzou是一位图形艺术家,接受的是建筑师的培养教育。他用高度几何化的图形来展现画面,评论家认为这种表现方式十分具有诗意。1994年,Olivier Douzou正式成为Rouergue出版社的编辑,他跳出传统的插画家圈子,从图形艺术、现代漫画和当代艺术圈中邀请艺术家为儿童绘本画插画。Luchien一书就采用了戏剧表演的形式,Gustave Verbeek(主要作品有The Upside-Down World)的作品则尝试使用两种视角描述故事发展,包括正确的视角和错误的视角。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出版社是Seuil出版社。它成立于1992年,从创立初始,它就向其他领域的艺术家敞开了怀抱。从1992年的Jouons avec les letters一书,到2002年的Cependant一书,它一直致力于挖掘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现至儿童绘本中。

时至今日,法国的儿童绘本如万花筒般精彩纷呈。Hervé Tullet在2010年出版的Un livre(中文书名为《点点点》)一书,在全世界范围掀起一股热潮。这本书的灵感由平板电脑而来,却在传统纸质图书上大放异彩,改变了传统的绘本阅读方式,为绘本的创新另辟蹊径。

与Hervé Tullet相同,大批法国插画家活跃在当今世界的绘本舞台上。Rébecca Dautremer经过6年创作的Princesses oubliéesouinconnues(中文书名为《被遗忘的公主》)一书已经成为法国绘本的一张名片;Benjamin Chaud是2015年博洛尼亚童书展插画展的5位评审之一。同年插画展中入选的画家共76人,其中法国插画家有6人。

正是因为发展过程中的多种思潮及转折,经过出版社、教育者和绘本作者的不断创新努力,法国儿童绘本才呈现如此绚丽多姿的面貌。《娃娃画报·绘本馆》中的12本法国绘本,正是此种面貌的一个个小小缩影,浓淡各异,皆是风景。

二、《娃娃画报》中的法国绘本风景

篇幅所限,这里无法把《娃娃画报·绘本馆》中的12本法国绘本全部展开,只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几种进行分析。

《妈妈不在家》的插画作者和《十只猫头鹰》的作者都是Carolie Saudo,她擅长利用圆圆的鹅卵石,采用拼贴、绘画结合的方式,表现各种动物形象。《妈妈不在家》中的小鸡和《十只猫头鹰》里的猫头鹰都是利用鹅卵石的形状来做造型的。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给孩子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身边的平常物品,经过一定的设计和勾画,可以成为美妙的艺术创作。

《熊爸爸之歌》的作者是Benjamin Chaud,没错,就是前文提到的2015年博洛尼亚童书展插画展的评审。他的作品色彩明快,线条优雅,形象可爱。看似稚拙的笔触,却蕴含着爆发力。在《熊爸爸之歌》里,他用令人眼花缭乱的丰富细节,打造了充实的画面,将熊爸爸与熊儿子之间的爱融入其中。在感受故事中的爱的同时,孩子还能在丰富的画面中不断发现作者埋藏的种种线索,来一场侦探发现之旅。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是一本游戏书。

《等我长大了》的插画作者Nicolas Gouny是近几年法国儿童绘本界比较活跃的插画家。他并非科班出身,而是毕业于经济和文学专业。他的画作色彩明快,倾向于用大色块来展现画面,具有浓郁的儿童画风格。或许正是法国绘本发展中“跨界”的传统,才给了像他这样的人以展现自己才华的平台。

《大大、中中和小小》的文字作者是Alice Briére-Haquet,她的Madame Eiffel : The Love Story of the Eiffel Tower获2015年《纽约时报》最佳儿童绘本。在《大大、中中和小小》这部作品中,她颠覆了人们的思维惯性:大大一定拥有大床、大椅子、大房子吗?中中一定拥有中床、中椅子和中房子吗?小小一定拥有小床、小椅子、小房子吗?结果小小有最大的床,大大住在最小的房子里……作者对故事的设定,打破惯常的思维逻辑,带有悬念,最终把故事的着眼点落实在大大、中中和小小3个好朋友的分享上。这部作品完美呈现了Francois Ruy Vidal的观点。儿童绘本中可以没有任何直接的说教内容,但应包含能深深影响孩子,并促使他们思考的内容。

寥寥几种绘本,我们却能从中深刻感受法国绘本发展的种种痕迹,将法国童书出版的品质展现在人们面前。

三、法国绘本对《娃娃画报》的借鉴意义

作为一家绘本期刊,《娃娃画报·绘本馆》每月推出一本绘本,这对绘本的甄选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在保证绘本品质的同时,还要满足数量要求。梳理法国儿童绘本发展历史,分析《娃娃画报》已经出版的法国绘本特质,对我们今后的选本和编辑工作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1.勇于接受新的形式。

不同文化有不同的优势,我们要善于发现新事物、新形式的优点,为我所用。当然这是有前提的:必须要符合国情,符合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在选本的过程中,Un livre一书曾经在我们的选本范围内,但是编辑部审阅、讨论之后,得知其中文版权已经授出,只能错失一本好绘本。

在短时间内发现好书,并认识到书的价值所在,这就对我们编辑的眼光、经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儿童是首要的服务对象

编辑的大量工作是案头工作,并不直接面对儿童,但是我们要时刻牢记,儿童才是我们首要的服务对象。我们编辑的内容是给儿童看的,符合儿童心理、能引发儿童共鸣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娃娃画报》面对的是3—6岁的幼儿,他们正处于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阶段。让孩子愿意看书,在未来人生中无法割舍阅读,是我们刊物的理想。一些搞笑、孩子式恶作剧的内容,可以考虑适当宽容对待。虽然这样的内容是“负面”的,但是对让孩子爱上阅读这件事来说,却是正面的。

3.绘本作品不必纠结于“道理”

虽然绘本作品不用纠结于说教、讲大道理,可以考虑包容一些搞笑但能引起孩子共鸣的内容,但是我们仍然坚持,绘本内容应该对孩子的思想发展有所助益。正如Francois Ruy Vidal认为的那样,儿童绘本中可以没有任何直接的说教内容,但应包含能深深影响孩子,并促使他们思考的内容。

法国绘本Dada就是这样一部作品。赛马达达和它的小主人一向配合完美,他们是赛场上的常胜将军。可是有一天,达达在赛场上状况百出。它的小主人非常担心,带它去看兽医,做心电图、CT,检查结果是没有问题;小主人又带它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觉得达达的压力太大,建议他们放松一下。于是小主人带着达达去海边晒太阳、开车兜风……满怀信心的他们重返赛场,达达却仍然表现不佳。不料,当小主人的眼镜落到达达的鼻梁上时,达达重新恢复了往日的荣光。原来,达达只是近视了而已。故事没有任何说教,但是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平等关系,在这本书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正因为平等,小主人才会重视达达的心理问题,体贴达达的心情。看着这样的书长大的孩子,才会真正把动物当作朋友。

好的绘本作品,可以“化教育于无形”。

4.勇于尝试“跨界”合作

法国绘本“跨界”创作的传统为儿童绘本的精彩纷呈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这一点给我们开拓了新的编辑思路:“跨界”创作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可以是多方面的。阅读指导,未必一定要请儿童文学家来撰写,教育专家、心理学者、插画家都可以从自己专业的角度来给予指导,甚至有经验的奶爸奶妈也可以做指导;挖掘原创图画书的作者和插画家,不必囿于原有的圈子,其他行业有想法、有创意、有潜力的专业人士都可以成为我们的作家和画家。只要视野宽广,我们就能发现源源不断的宝藏。

[1] Sophie Van der Linden.Bologana-Fifty Years of Childrens Books from Around the World[M]. Bononia University Press, Bologna, 2013.

猜你喜欢

借鉴意义发展历史
探究宋代翻异别勘制度的现代司法借鉴
俄罗斯保险市场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述
叩问灵魂的乐章
克拉克财富分配理论对中国财富分配现状的借鉴意义
邓小平的农村改革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当代民族室内乐发展的宏观思考
唐代官吏考课制度对现行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启示
浅析刑讯逼供形成的原因和解决的对策
儒家思想与明治维新后日企的管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