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亨德尔《绿树成荫》巴洛克美学特征分析

2015-05-30刘庆华

北方音乐 2015年17期
关键词:亨德尔美学特征

【摘要】在巴洛克时期,欧洲从中世纪过渡至古典主义,该时期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在这个时期内,人们并不在盲目听信中教,音乐也不再是以宗教音乐为核心,人们的思想感情开始得到解放,并出现了“人文主义”新思潮。为此,笔者从简述巴洛克时期的相关内容入手,重点探究在亨德尔《绿树成荫》的基础上巴洛克时期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美学特征;巴洛克时期;亨德尔

引言

亨德尔作为巴洛克时期的一位优秀作曲家,其一生都在为歌剧声乐努力着。亨德尔的音乐作品并不浮华,更多的是表现出了崇高的人文气质以及天籁般美感,提倡的是内在品质。其中《绿树成荫》选自亨德尔的作品《塞尔斯》。

一、巴洛克时期

在西方音乐史上,巴洛克时期作为重要的历史时期,其是以意大利歌剧的诞生作为主要标志,而意大利歌剧中的优秀曲目流传至今,成了全球音乐中的古典艺术瑰宝。这些歌剧曲目在全球声乐作品中占据一席之地,虽然有着较悠久的历史,但是依然能够从这些歌剧作品中分析出其鲜明的主题特征,即人文特征,流畅、优美的旋律声部,淳朴、简洁的钢琴伴奏织体、柔美的歌曲风格。这些都使得意大利歌剧被全球爱乐人士所珍爱,并成了声乐教学中重要资源[1]。

在葡萄牙语中,“巴洛克”指的是“不规则的珍珠”,开始被用于建筑领域术语,直至后来才逐渐被用于音乐等其他艺术领域中。在西方音乐史上,将1600年歌剧诞生直到1750年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去世,这段时间作为巴洛克时期。这也是早期音乐过渡至近代音乐的时期。在巴洛克时期,出现了亨德尔、蒙特尔、卡奇尼等一批优秀的作曲家。这些作曲家所创作的意大利歌曲,在表达出当时先进思想的同时,在声乐写作技巧方面有了较多的改进,并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声乐听觉享受,为艺术歌曲古典美打下了美学基础。在巴洛克时期,音乐曲目呈现出豪华装饰、精致细腻的风格特色[2]。

二、在亨德尔《绿树成荫》的基础上研究巴洛克的美学特征

(一)人文主义的具体表现

在巴洛克时期,多数人的思想已经开始覺悟,并开始反对君权主义,反对神授制度,充分尊重人们的主权。但是在当时,人们依然相信神灵的存在。神灵往往庇佑善良正直、有爱心的人,而那些阴险虚伪的人都会受到神灵的处罚[3]。

亨德尔的《赛尔斯》描写的是古代波斯王利用各种阴谋诡计,妄图抢占其弟弟的妻子,但最终并没有得逞的故事。在本剧中利用波斯王的丑陋言行,告诫人们要弃恶从善。而《绿树成荫》则是该剧的第一幕的第一场,描写的是赛尔斯在王宫的后花园中,看着被暴风雨洗刷过后的枫树,心醉神迷,由此引发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赛尔斯这种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当时人们对战胜邪恶、追求真善美的美好感情,就是人文主义的具体表现。

在《绿树成荫》中,宣叙调部分,亨德尔的创作思路和意大利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围绕语言声调进行创作,确保歌唱者能够朗朗上口。而对于咏叹部分的F大调,气势较为磅礴大气,旋律优美,节奏比较平稳。这和欧洲中世纪阉人歌手强调炫技是完全相反的。亨德尔等一批巴洛克时期的优秀作曲家,并不是将歌唱者视为发声机器,而是充分考虑到了歌唱者的生理限制,讲究的是音阶上下级进。这正是人文主义的具体表现之一[4]。

(二)人的个性解放

在亨德尔时期,人们的个性解放并没有得到完全觉醒。但是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较而言,我们不难发现巴洛克音乐的情感表达更加强烈。

在文艺复兴前,人们的思想情感受到禁锢,难以表达出自身的思想感情,唯有神灵才能够成为人们歌颂的对象。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通过音乐来“移情”,表达自身的精神状态以及思想感情等,在宗教教会中,各种调式逐渐发展成大小调体系,而在音乐节奏中,采取的是民间舞蹈的节奏形式。

《绿树成荫》中的宣叙调,其音乐旋律的调性结构是:A-E-G-g。在切分节奏进入,运用休止符,则能够充分表达出该剧人物内心激动不已的情绪。而在咏叹调部分,其音乐旋律较为庄严舒缓,但是音乐节奏上又充分表现出西班牙舞曲的强弱特征。这也充分表现出咏叹调起音部位在小节第二拍位置上。此外,在《绿树成荫》中存在较多的忽强忽弱的标记,使得音乐旋律更柔美,还能够创造出空灵、优美的音乐意境。

(三)音乐语言的理性化表现

对于情感和理智的处理,通常表现在理智控制情感的“分寸感”。但是在巴洛克时期,开始人们注重的是美学的形式完整,直至维也纳古典音乐派的发展壮大后,才出现了美学内容与美学形式的平衡发展局面[5]。

而亨德尔的《绿树成荫》是在巴洛克时期创作而成,伴奏结构较为简单明确,音乐旋律比较流畅,乐句采取的是主调音乐型伴奏模式。这和巴洛克早期的各种返始咏叹调并不相同。亨德尔的《绿树成荫》和维也纳古典音乐派所创作的音乐作品相比较而言,并没有表现出特别浓烈的感情与震感。

法国文学家对于亨德尔的《绿树成荫》表现出极高的赞美推崇之情。他认为在瓦格纳以及贝多芬等音乐巨匠的音乐作品中,能够找到震撼和创新,但是在亨德尔所创作的音乐作品中,能够感受到空灵、诗意般的安宁。这也是《绿树成荫》所体现出的音乐美,更是巴洛克时期的美学所在。

旋律是组成音乐曲目的基本要素,也是人们感知音乐情感的直接载体,其蕴藏着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在巴洛克时期,所有音乐曲目具备了篇幅短小,艺术表达较为完整、独立等特征,为了能够充分反映出作曲家的所思所想,呈现出他们丰富而精彩的内心世界,往往要在音乐旋律上花费更多精力。旋律作为音乐的一个主要魅力,没有旋律,也就无所谓音乐艺术。在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曲的音域并不宽泛,音程更是以级进为主,音乐旋律更流畅、优美、自然,感情表达更真挚。

在亨德尔的《绿树成荫》,注重的是旋律的优美和自然,同时还充分运用巴洛克音乐织体,即多是采取旋律联合和声伴奏模式组成曲目。这种织体朱总的是两端声部,即讲究的是高声部与低声部的旋律线条[6]。

(四)将第三等级作为创作对象

巴洛克时期的美学创造,对象较为大众化。所谓大众化指的是城市居民以及知识阶层等社会第三等级作为创作对象。而教权则是社会第一等级,神父和教士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皇权和贵族则是社会第二等级。而社会等三等级具体包括了资产阶级、农民、工人以及城市贫民等,其中以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第三等级的主要力量,他们在知识文化等方面占据一定优势地位,因此在文化运用过程中,能够享受到更多益处。巴赫、拉莫以及维瓦尔第等作曲家更注重的是本民族传统音乐。但是亨德尔作为一位国际型作曲家,其音乐创作兼容了欧洲诸国的民族特色,如法国的浪美壮丽、意大利的优美悦耳、德国的庄严等。

刚到英国的一段时间里,亨德尔由于创作了一系列歌剧,虽然受到英国国民的深爱,但是后来因为受到“乞丐歌剧”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亨德尔就从法国的芭蕾歌剧中吸取教训,并采用了华丽、轻快的音乐方式,减少了歌剧中的紧张严肃感。此外,亨德尔的音乐作品能够反映出巴洛克时期,英国中产阶级人士的百姓精神,也充分体现出了巴洛克音乐所没有的戏剧性和史诗性特色,以此受到了更多爱乐人士的热烈欢迎。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塞尔斯》。该歌剧在当时比较出名,其呈现出简洁朴素、悦耳清新、自然流畅的艺术特征,和后来的意大利歌曲相比较而言,其并没有较为复杂的剧情和变化多端的心理情绪,也没有磅礴大气的音乐背景。这也充分体现出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表现方式比较简单,伴奏和声写法比较大众化,让人们能够感受到该音乐作品中的真诚和质朴,这也凸显出该时期艺术作品的朴素、文雅、平静的风格魅力。

三、结语

巴洛克時期作为西方音乐史上的过渡时期,其继承以及发展文艺复兴前的音乐特色,同时也为后世创造出了新的艺术道路。在这个时期,新思潮逐渐觉醒,但是并没有得到完全地发展,从亨德尔的《绿树成荫》的基础上,针对该时期艺术特征进行研究分析,能够加深我们对该时期艺术美学魅力的理解。

参考文献

[1]王文君.亨德尔六首小提琴奏鸣曲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09):454-456.

[2]邹丽霞.巴洛克时期合唱艺术的美学思想分析——以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为例

[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4,09(07):880-883.

[3]赵木希.巴洛克时期声乐演唱特点——以亨德尔歌剧《里纳尔多》中《让我痛苦吧》为例[J].黄河之声,2014,11(07):322-324.

[4]杨延宁.对巴洛克时期亨德尔音乐作品风格的分析[J].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2,11(06):180-183.-

[5]费翔.结合古咏叹调《绿树成荫》的演奏谈伴奏表演艺术[J].音乐生活,2009,11(20):233-234.

[6]邹丽霞.巴洛克时期合唱艺术的美学思想分析——以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为例[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4,11(03):301-302.

作者简介: 刘庆华,天津音乐学院声乐系,学历:博士。

猜你喜欢

亨德尔美学特征
亨德尔,三更半夜偷学琴
阆中手工打结丝毯技艺的传承人保护探议
第六代导演的美学追求
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现代审美变迁浅论
探讨藏族民间舞的美学特征
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美学规划探析
凉山彝族雕刻艺术的结构骨架之美
德裔英国键盘艺术家亨德尔
浅析巴洛克时期的键盘音乐
音乐圣殿的领路人
——亨德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