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客家山歌音乐风格研究
2015-05-30万志文李斐
万志文 李斐
【摘要】本文从歌词合辙押韵,曲调宛转悠扬;衬词使用较多,地方特色浓厚;润腔拖腔结合,歌声委婉抒情;山歌声情并茂,容易引起共鸣等方面,分析了赣南客家山歌的音乐风格,以期为弘扬客家文化,推动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赣南;客家山歌;音乐风格
赣南客家山歌是指起源于赣南客家,由客家人以客家方言吟唱的民间歌曲,多表达客家人民在上山砍柴、伐木放排和田间劳动时愉悦心情,以及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等,深厚客家群眾的喜爱。因此,分析赣南客家山歌的音乐风格,对客家山歌的传唱与传承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歌词合辙押韵,曲调变化多端
赣南客家山歌的韵律感非常强,并且以赣南客家方言进行押韵,按照山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句法不同,在韵辙上有着中途换韵和逢双压韵等特点,使得客家山歌的曲调变化多端,歌声宛转悠扬。
例如客家山歌《向紧有雨过别村》的歌词:(男)天高有雨尽管落,唔要一天暗摸摸;老妹有事尽管哇,唔要心里记哥哥。(女)石壁种姜唔生根,哥哥跟妹唔相生;好比五月分龙雨,向紧有雨过别村。山歌采用男女对唱形式,男歌手在起唱时采用坡梭辙,而女歌手对唱押韵时采用的人辰辙,两段旋律并不在同一曲调上,出现纯四度的转调,但是歌词意义相连,使得客家山歌在演唱时魅力无穷。
又如客家山歌《上条埂子倦又倦》的歌词:上条埂子倦又倦,三脚倒下两脚来,三脚倒下两脚半,唔是细妹啀唔来。第二句和第四句中的“来”为灰堆辙押韵,而第一句中的“倦”为言前辙,第三句中的“半”为江阳辙。这样二、四句歌尾押韵,使得歌唱者在遣词造句时比较灵活,易于即兴编词,体现了客家山歌已经与生活密不可分。
二、衬词使用较多,地方特色浓厚
衬词也称为虚词,并没有任何的意义。赣南客家山歌中衬词非常多,如“哦”、“啊”、“哎”“依溜啊”和“喔”等。衬词使用与客家的语言习惯和风土人情密切相关,主要用来强调说话时的语气和语调等。在演唱客家山歌时巧用衬词,能增强山歌的地方色彩,使得山歌的旋律优美动听。
例如客家山歌《新绣荷包两面红》的歌词:新绣荷包(哇)(刁嫂子)两面红(哦),(老妹你过来哟),一面狮子(呀)(溜啄)(唉唉哉)一面龙(呵妹),狮子上山(时)(刁嫂子)龙下海(哟)(老妹你过来哟嗨),唔知几时(呀)(溜啄)(唉唉哉)正相逢(呵妹)。
在歌词中,“哇”、“哦”、“刁嫂子”、“溜啄”、“唉唉哉”和“呵妹”等都为衬词,在演唱过程中的使用,使得客家山歌充满了地方特色,歌声抒情优美,曲调委婉迤逦。
三、润腔拖腔结合,歌声委婉抒情
润腔是指对山歌的旋律进行合理润饰,主要以上滑音、下滑音、颤音、波音和三连音等不同装饰音来实现。装饰音对客家山歌润腔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演唱通过控制气息,轻快地唱出装饰音,使得歌声婉转细腻。例如在客家山歌《长潭行出公王陂》中几乎涵盖了每一种装饰音,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握各种装饰音的独特长发,使得歌声柔和抒情,感情细腻委婉,地方特色展现的淋漓尽致。
拖腔是指在赣南客家山歌演唱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声腔腊肠,放宽演唱时的节奏,将客家山歌中的延长音以直音形式演唱,如一条直线般不出现曲弯,并且音波较小,使赣南客家山歌如戏曲音乐一样张力十足。例如在客家山歌《唱歌要上石马峰》演唱中使用了很多的拖腔,使得山歌的旋律舒展,歌声充满了飘逸感。
润腔和拖腔的灵活应用体现了赣南客家山歌的特点与风格,使歌声连贯流畅,曲调变化多样、宛转悠扬。如果没有润腔和拖腔对客家山歌的润饰,客家山歌就会显得直白而无韵味。
四、山歌声情并茂,容易引起共鸣
赣南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用歌声吟唱生活和爱情的民间歌曲,饱含着客家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所以赣南客家山歌在演唱过程中声情并茂,处处体现着“字里传情”。例如在演唱《客家山歌特出名》中,演唱者需要着重强调“名”和“份”字,在音色中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利用词意情感突出感情重音、逻辑重音和音乐重音,从而真正体现出客家山歌“字里传情”的独有特色。
同时,演唱者在演唱赣南客家山歌时需要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依据山歌内容和意境,并结合演唱者对山歌的理解与感悟,借助演唱时的表情和动作等,以及歌声的渲染力和感染力,使听众产生如身临其境之感,引起听众感情上的共鸣。
结束语
总之,赣南客家山歌歌词合辙押韵,曲调旋转悠扬,节奏明朗欢快,充满着浓厚的他地方特色。只有熟悉和掌握赣南客家山歌的音乐风格,才能真正实现赣南客家山歌的弘扬与传承。
参考文献
[1]张龙.赣南客家山歌的认知及在当代的创新[D].江西师范大学,2014.
[2]燕录音.赣南客家山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价值意义分析[J].作家,2009,22:222-223.
[3]黄海燕.赣南师范学院客家音乐教学实践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2.
[4]张利珍.浅谈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及其歌唱教学[J].嘉应学院学报,2008,04: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