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语境下的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探究
2015-05-30钟家奎余婉鲁筱
钟家奎 余婉 鲁筱
【摘要】大数据语境下的艺术类专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开始或正在进行多角度调整。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论述了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变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对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机制进行了多维度探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大数据 艺术类专业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188-02
一般情况下,艺术类专业泛指艺术学门类下的各专业及方向,包括5个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每个一级学科下设多个二级学科专业,如设计学下设产品设计和环境设计、动画等专业。艺术学从文学学科门类中分离出来,是艺术学不断发展壮大后的结果,这一结果继续推动着艺术学的发展,同时也要求艺术学各专业在管理上能够突显专业指向性和独立创造性,这是艺术学发展后教学管理模式跟进的内部原因。而大数据语境要求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能跟上时代节奏,以期各专业更具时代性,这是管理模式变革的外部原因。
大数据概念区别于传统数据概念,但就目前而言,其概念仍具有模糊性。“较为统一的认识是大数据有四个基本特征:数据规模大(Volume),数据种类多(Variety),数据要求处理速度快(Velocity),数据价值密度低(Value),即所谓的四V特性。” 被誉为“大数据商业应用第一人”的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前瞻性地指出: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他在书中用三个部分讲述了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商业变革和管理变革。从教育层面而言,大数据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沈学珺在《大数据对教育意味着什么》一文中将大数据对教育的影响总结为四个方面:“推进了基于数据和实证进行决策的文化;使所收集的教育数据在广度、深度和细分度上不断延伸;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预测学生的个人学习行为、程度和态度;使教育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越来越实时化与动态化,有利于为学生即时适配个性化的教育内容和支持。”在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从精英教育到普及教育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管理模式也随时代而变。大数据语境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不断寻求完善途径,是必要的也是适时的。高校艺术类专业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各高校艺术类专业在管理模式上趋于一致。但是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从解决供需矛盾转向完善人才结构后,艺术类专业开始着眼市场,优化管理模式。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艺术类专业在管理机制上也开始寻求变革,这种变革是时代所需、也是专业发展所需。
一、增强大数据意识,构建专业发展生态圈
1.挖掘有效教学资源,提供开放教学平台
大数据背后所呈现的专业发展腹地是及其广阔的,在广阔的专业腹地背后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利用。刘中宇、刘海良在《大数据时代高校云资源应用》一文中分析了大数据与云计算结合后,给高校教育资源应用带来的新机会。并分析得出大数据“给数字图书馆带来新变革”、“让数据更能引导用户学习”、“让高校教育决策者在掌握更多数据后做出更正确抉择”。不仅如此,校外各种有效的教学资源也呈现越来越开放的姿态,让用户拥有更多的学习选择。如在线教育平台,这类教育平台的开放,让原本开放的艺术类专业教学变得更为开放。这有利于教师视野的开拓,更有利于学生专业视角的拓展。与此同时,在互联网空间,类似在线教育模式的学习平台形式愈来愈多、内容越来越丰富。时下流行的MOOC教育平台(慕课),就是突显大数据时代特征的在线教育典型平台。开放性、互动性、高价值成为在线教育平台与艺术类专业结合的契合点。
2.各专业相互融通,建立共赢机制
大数据语境下的艺术类专业发展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传统的纵向发展模式已近不能适应当前的专业发展趋势。横向拓展,不断拓宽专业外延,不断消解专业互动壁垒,是当前艺术类专业发展的任务之一。如影视编导专业和产品设计专业之间的结合,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可以促进双方的发展。在教学管理中,可以打破传统的专业教学壁垒,可以进行教学互动,拓展学生专业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3.实现专业横纵对比监督机制
大数据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数据的庞大,而是一种全新的分析机制和比较机制。从传统方式来看,各专业之间的对比基本上仅存在于招生规模、课程设置、学分统计、就业数据等方面,而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专业之间的常态化对比监督机制严重缺乏,这和大数据背景下要求各专业协同发展的精神是相违背的。鉴于此,艺术设计各专业之间要实现横纵对比监督机制,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实现各专业的发展。
二、提升大数据分析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1.提升教师继续学习的能力
大数据语境下的教学模式正在悄然改变。教师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充当了领导者的角色,而大数据背景下,教师应该转变角色,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承担协助作用。教师在自身知识容量、知识更新、思维转变等方面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继续学习能力。教师学习的范围不应该仅限于专业自身,应该以宏观的视角去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艺术类专业从某种角度来讲是相通的,未来的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多面手。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辅助学生学习。
2.鼓励学生自学
艺术类专业因其自身的广度和自由度,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创新和创造能力。不仅如此,大数据语境要求学生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的建构能力。这是新时代学习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专业学习的内在要求。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创新手段,鼓励艺术类专业学生进行自学。
3.建立以实际数据为依据的多维度教学评价
现有的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教师、管理机构三方面展开。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评价主要针对教师,评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亲和力、讲授方式、讲授效果等,其优势在于教师能够以学生为本进行因材施教,弊端在于教师过多考虑学生因素,会降低教学整体水平,不利于教学的整体效果。以教学管理机构为主导的教学评价,重视教学过程中的程序性和完整性,这样的教学评价最大的优势在于能最大限度的约束教师,让教师按教学步骤严格教学,但也存在教学程式化风险。以教师为主导的评价,更多的是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总结,如学风、班风、学生专业素质、专业发展潜力等、课程设置合理度、课程效果等,这类评价可以促进教师和管理机构进行调整,有利于教学管理和改革,但也存在评价片面或失衡的情况。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学评价应该突破传统模式,通过综合数据的分析,建立多维教学评价体系。
三、提升大数据整合能力,建立创新创业新机制
艺术类专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求能够寻求时代突围。艺术类专业的发展具有自身的规律,但同时也深受时代环境的影响。当下,艺术类专业所遇到的困境愈发明显。大数据语境打破了艺术类专业和其他专业之间的壁垒,一方面艺术类专业可以拓展边界,进行跨学科发展;另一方面,其他专业的跨界融入,带来的是更多的挑战,整合大数据的能力成为当下艺术类专业自身寻求发展的决定要素之一。建立创新创业新机制,是艺术类专业整合大数据资源,走向市场,展现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建立创新创业机制,可以让艺术类专业呈现活性发展态势,同时也让艺术类专业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充分调动大数据资源,为步入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数据语境下,艺术类专业的发展呈现出多维的发展态势。教学管理机构应该宏观审视,具体分析,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建立全新的教学管理新机制,以适应目前的专业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
[2]李忆华阳小华.大数据时代的学校管理变革[J].教学与管理2014.6.20
[3]张玮.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管理[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4月
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14SB0326)研究成果,项目名称:艺术类专业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参见马建光,姜巍,《大数据的概念、特征及其应用》,国防科技,第34卷第2期,201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