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年学术期刊改革综述

2015-05-30曹继东

出版广角 2015年18期
关键词:改革路径媒体融合互联网

【摘要】在全面深化出版体制改革、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2015年,我国学术期刊改革蹄疾而步稳。在“互联网+”、媒体融合和开放存取等新技术的推动下,学术期刊改革沿着资质认证、体制改革、质量评估和政策扶持的改革路径,转企改制、成立企业法人,学术期刊数字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改革创新格局已然形成。

【关键词】学术期刊改革;政策规制;互联网+;媒体融合;转企改制;改革路径

【作者单位】曹继东,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15年,我国学术期刊积极顺应全面深化出版体制改革的政策规制,在政策、规制、技术、管理和人才等方面进行适应性调整,深入探索学术期刊改革之路。

一、政策规制日趋成熟,改革路径逐步明晰

1.政策规制发布指明改革方向

2003年,我国启动出版体制改革。

2011年,我国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发布,学术期刊改革启动。

2012年7月30日,《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出台并明确了学术期刊编辑部转企改制,成立学术期刊出版企业法人的改革方向。学术期刊改革成为热点问题。

2014年4月3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规范学术期刊出版秩序,促进学术期刊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新广出发[2014]46号),该文件作为学术期刊改革新的顶层设计,明确了资质认证、体制改革、质量评估和政策扶持的改革路径。

2014年4月28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开展学术期刊认定及清理工作的通知》(新广出办发[2014]28号)。

2015年2月9日,教育部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教社科[2015]1号),期望高校出版单位推动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升级,高校综合性学报向专业化学术期刊转型。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在深刻推动各个传统行业发生变革的同时,也推动了学术期刊改革。

2.各类研讨活动凝聚改革共识

2015年1月10日,《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和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哲学社会科学前沿问题暨2015年选题研讨会”在济南举行。与会专家就当代中国学术期刊的发展改革问题进行探讨。

2015年5月12日,综合性学术期刊数字化传播方式研讨会在天津举行。该研讨会重点探讨了学术期刊为何要数字化转型、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等问题。

2015年5月1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教育与职业》杂志社、《职教论坛》杂志社和《职教通讯》编辑部5家单位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职教期刊改革与发展学术论坛”在苏州举行。

2015年5月27日至3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基础教育期刊社和四川省《教育科学论坛》杂志社承办的“全国第三届教育期刊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在成都召开。该论坛重点研讨了教育期刊评价、教育期刊数字化和教育期刊国际化等问题。

2015年7月,《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主办的“《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创刊60周年暨期刊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者认为,应把互联网思维融入文科学术期刊办刊过程,积极利用互联网,特别是新媒体。

2015年8月21日至23日,全国高师系统文科学报联络中心在井冈山召开“数字化新时代文科学报创新发展研讨会暨全国高师系统文科学报2015年年会”。

2015年9月,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科技类学术期刊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两刊”编委座谈会在京举行。会议认为,国际期刊的质量精品化、运行集群化、出版细分化和竞争全球化加速了科技类学术期刊的发展,并建议国内科技期刊多考虑制定新的评价体系。科技期刊发展需要专业出版人从资本运作的角度推动中国科技期刊融入国际出版竞争。

2015年11月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2015年12月18日,由中国期刊协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等单位主办的“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数字化、国际化和知识服务化为主题,探讨了当下学术期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期刊未来发展创新模式以及如何数字化转型升级与国际化。论坛发布了《2015年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国内影响力研究报告》,公布了“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名单。

3.业界典型探索推动学术期刊改革进程

2015年7月,社科院系统、高校及其他学术研究机构与团体、新闻出版机构、知识资源互联网传播与增值服务平台、专业学术成果评价与出版传播平台等联合成立中国学术数字出版联盟。该联盟将依托《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系列标准、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人文社科学术成果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众书网搭建的“国际化按需出版数字传播网络”“学者在线”和“壹学者”等学术成果发布应用平台,打通“学术研究-出版-传播-应用-转化”全链条,重构学术出版生态圈。

2015年,《浙江大学学报》《排灌机械工程学报》等学术期刊积极探索新媒体运用;作为期刊集群的“壹学者”建设了中国最大的移动学术科研服务平台,功能覆盖学术数字图书馆,提供科研立项助手、会议服务、著作出版和随手笔记等服务,建立学术社交平台,拓展科研服务。

二、学术争鸣焦点纷呈,改革思路逐渐明朗

2015年,有关学术期刊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学术期刊规制设计、互联网+、趋势预测、改革路径和高校学术期刊等方面。

1.学术期刊改革的规制设计研究

第一,顶层设计、发展战略、体制改革和现状综述研究。洪峻峰在《清华大学学报》(2015第3期)撰文《当前学术期刊改革的顶层设计与底层回应》指出,学术期刊界对学术期刊改革顶层设计的大方向和新路径需积极回应。余志虎在《合肥学院学报》(2015第4期)撰文《高校学报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提出未来高校学报的主要发展战略:发挥内部优势与利用外部机会的SO战略和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劣势的WO防御型战略,发挥学报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政策优势和合作优势,创新体制,强化管理制度,加强网络建设。杨丹丹在《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的撰文《关于我国学术期刊现状的研究综述》指出,我国学术期刊出版的五个研究主题: 学术期刊宏观发展趋势和体制改革问题;学术期刊质量研究,包括同行评审机制与学术不端问题研究;现有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研究;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现状和趋势研究;海外学术期刊及国内学术期刊国际化问题研究。关于学术期刊的已有研究缺少对学术期刊面向市场、立足产业发展角度的研究视野,关于我国学术期刊出版及其价值转化的研究还处于空缺状态。贺晓利、陈红亚、樊华在《情报探索》(2015年第6期)的撰文《国内学术期刊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与对策》,从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和竞争机制等方面概述了国内学术期刊体制状况,从出版制度、改革动力等方面分析了学术期刊体制改革进展缓慢的原因,指出要解决的3个关键问题:国内学术期刊多而不强的问题;学术期刊出版严重滞后的问题;国内大量优质论文外流的问题,最后提出推进国内学术期刊体制改革的对策:建立学术期刊退出机制;优先网络出版;重构期刊学术评价机制;搭建学术期刊国际传播平台。赵文义在《编辑学报》(2015年第5期)发表的《学术期刊出版的权力结构》指出,学术期刊出版体制的市场化改革,需要进一步凝聚共识,该文通过解读学术期刊出版的行政权力结构、学术权力结构、经济权力结构和话语权力结构,为学术期刊出版改革提供新思路。曾伟明、黄斐在《编辑学报》(2015年第3期)发表《向“学术期刊认定及清理”举措的进言》,提出了统筹兼顾,考虑全国学术期刊刊号总量问题,打造学术期刊管理长效机制,管刊与管人相结合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转企改制与市场化运营研究。我国学术期刊普遍存在小、散、弱的状况,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转企改制。何丽在《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发表《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运营模式的问题与对策》指出,整合内部资源,集约化发展;搭建信息平台,数字化发展;创新运营模式,市场化发展;找准期刊定位,品牌化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多元化发展。侯波在《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发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术期刊的经营与发展》指出,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术期刊经营应当实行改革与创新,通过改进学术期刊经营的核心思维方式,改变学术期刊经营的目标,培育熟知数字出版的全面型人才,加强学术期刊的个性化经营等措施。梁艳玲在《出版发行研究》(2015年第1期)发表的《探索学术期刊集中运营新模式——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期刊改革为例》提出,在期刊体制改革的推进过程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期刊群探索出一条编辑与出版分离、编辑部专注内容质量、出版社集中运营的改革之路。杨霞在《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发表的《学术期刊的产品属性与学术期刊体制改革》认为,学术期刊编辑部的体制改革有三种模式可供选择:一是编辑与出版发行相分离,编辑部依然保留并由政府提供财政支持,而出版与发行则交由市场来完成;二是组建学术期刊出版集团,搭建自己的网络出版平台,政府在财税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三是组建一些组织结构相对松散、专业性更强、联合的大编辑体,只为作者提供审稿、荐稿服务。谢文亮在《编辑之友》(2015年第8期)发表的《学术期刊建立分散与统一的运营模式探讨》提出,通过建立起一批有实力的出版集团,并实施学术期刊编辑部分散组稿、审稿,出版集团统一出版发行的运营模式。

第三,学术期刊评价研究与学术期刊改革。臧莉娟在《中国出版》(2015年第16期)发表的《期刊评价结果权威性影响因素分析——以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为中心》指出,期刊评价的目的是为促进期刊发展而评价,现阶段应以评价促转型,以评价促发展。吴怀东在《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发表的《问题与出路——当前学术期刊的窘境与学术评价改革初论》指出,当前的期刊评价体系有其先进性和合理性,但缺陷也很明显,应建立学术共同体评价机制。学术研究、学术传播应回归为人类服务这个根本使命。李亚卓在《出版广角》(2015年第8期)发表的《刍议学术期刊出版中的同行评议制度》提出,同行评议制度是学术期刊发表的重要制度,加强同行评议制度建设有利于学术期刊学术水平提高。贺晓利、樊华在《出版广角》(2015年第5期)发表的《国内科技期刊学术评价反思》提出,扶持优质期刊走出国门,与国际接轨;缩短学术论文传播时滞,加速科技信息传播;提高国内期刊学术评价的权威性,调整学术评价指挥棒,增强对国内科技期刊评价的权威性;设定多元化的学术评价规则;建立我国的国际数据库,提升国内科技期刊的学术评价;出台期刊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国内期刊学术质量,推动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李建臣、方卿在《出版发行研究》(2015年第4期)发表的《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方向初探》指出,学术期刊评价对于促进学术期刊质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应大力推进学术期刊评价与质量的关系研究、学术期刊编辑绩效评价研究和电子期刊评价研究等。

第四,人事制度改革与期刊编辑队伍建设研究。数字化条件下,学术期刊的发展受到挑战,期刊编辑的办刊理念、工作能力跟不上时代变迁的节奏,期刊编辑的地位也在发生变化。刘杰在《科技与出版》(2015年第4期)发表的《对学术期刊编辑队伍建设的思考》阐述了学术期刊编辑应具备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并对加强学术期刊编辑队伍建设提出了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奖惩激励机制、科学合理地配置人员、坚持岗位培训和强化职业道德等建设思路。王真真、蒋玉莲在《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年第3期)发表的《数字化出版背景下公安学术期刊编辑的重塑》指出,在学术国际化和出版传播数字化形势下,公安学术期刊面临着国内期刊评价体系、期刊改革转型、国际学术期刊的“云出版”和“开放获取(OA)”模式等机遇和挑战。为适应全媒体时代对编辑人的全新要求,公安学术期刊编辑要从政治意识、保密意识、创新能力、办刊理念、编辑技术、心理素质和文化品质等方面进行重塑。

2.“互联网+”与学术期刊改革研究

第一,学术期刊改革的数字化研究。新兴数字传播平台的出现倒逼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我国学术期刊的数字出版情况,可以概括为以中国知网等期刊数据库为代表的第三方平台、学术期刊门户网站平台、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和开放阅读期刊联盟等为代表的学术期刊开放存取平台“三个平台”,以及优先出版、延时出版、开放获取、纸质刊网络版和学术论文个性化组合版“五种模式”。王妍在《荆楚学刊》(2015第4期)发表的《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反思与发展取向研究》指出,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只有与专业化、集约化发展结合起来并立足于数字期刊体系的建构,才能获得成功。学术期刊应在印刷版与数字版并存中找到生机,在内容与服务兼顾的同时创造需求,借力“大型数据库+建设自有网站+复合出版”,坚持内容为王。巴红静、张为杰和孟望生在《辽宁警专学报》(2015年第3期)发表的《数字化转型期学术期刊的功能与定位》指出,学术期刊编辑部依附于教育体制,是教育体制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术期刊改革必然对教育体制改革、教育治理方式和治理绩效产生重要影响,不能生硬地将其产业化,或者强制其转企改制。学术期刊内生于学术生态系统,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学术期刊传统的学术引领和学术引导的传播功能在全新的环境下得到加强;学术沟通、学术交流的社会功能进一步凸显。杨继成、吴星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发表的《河北省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指出,河北省学术期刊数字化传播的方式主要有:与期刊在线数据库合作、自建网站、开放获取、优先数字出版和移动终端出版等,文章提出多途径延伸期刊品牌、联合构建全新的数字化期刊平台、培育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健全数字出版版权保护机制和促进期刊国际化传播等发展策略。莫鹏燕在《出版广角》(2015年第4期)发表的《学术期刊数字化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指出,推动学术期刊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包括:创新学术期刊数字出版赢利模式;实现学术期刊的混合媒介经营;“内容为王”是学术期刊数字化的核心;建好学术期刊网站,树立学术期刊网络品牌;完善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版权保护。景勇、郭雨梅在《编辑学报》(2015年第2期)发表的《数字出版环境中学术期刊的机遇与挑战》提出,数字出版对学术论文的生产加工、出版发行以及网络传播等环节产生了深远影响;国内数字出版产业链不够成熟,有许多环节需要不断完善,数字出版前景光明却任重道远。郑珊珊在《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4期)发表的《数字化:社科学术期刊的逆境重生》指出,当前一些大型期刊数据库、学术期刊电子平台和期刊网的发展,以及相关网络技术和新型软件的推广应用,显示了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的总体成果,但社科学术期刊还存在经费短缺、管理行政化和数字化人才缺失等问题,数字化改革进展缓慢。要推动数字化改革,相关部门就要为社科学术期刊建立一个比较合理的、有建设性的学术体制,同时,要注重培养社科学术期刊数字化人才。徐铭瞳、何苗苗在《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发表《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的现状及人文思考》,该文章认为学术期刊数字化可以从出版流程数字化和出版形态数字化两个方面着手,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建设绝不能忽视对人性化的关照。

第二,基于“互联网+”战略的学术期刊改革研究。传统学术期刊通过实施“互联网+”战略推动学术期刊改革。张艳艳、金晓明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年第9期)发表的《互联网思维在学术期刊应用发展中的思考》指出,在学术期刊市场化改革中,寻找适合学术期刊经营发展的思维理念非常重要。学术期刊如何在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出版传播和增值服务各环节应用互联网思维,在互联网中的免费思维模式下如何实现期刊盈利和保护知识产权是未来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张波在《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5年第1期)发表《互联网思维下学术期刊App客户端的应变之道》,该文指出互联网思维下学术期刊App存在的问题包括:重内容,轻互动;重技术,轻管理;重建设,轻服务。作者提出互联网思维下学术期刊App的变革之道:打造学术社区,提高学术期刊App对读者的黏合力;发挥传统优势,建立纸质和线上内容的互动发展;构建共赢平台生态圈,完善自身优势,建立开放性学术期刊App。邓菁在《科技与出版》(2015年第8期)发表的《基于“互联网+”战略的学术期刊同质化研究》指出,“互联网+”是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以互联网思维改革期刊发展模式,实现内容、渠道、平台、经营和管理等与互联网的全方位对接,不仅能够化解纸质学术期刊的生存问题,更能够破解在学术期刊中长期存在的同质化难题,创造学术期刊在“互联网+”战略的新生态。史海英、韩纪富在《天津科技》(2015年第8期)发表的《学术期刊网络化发展策略研究》提出,网络提高了学术期刊的时效性和阅读性;网络扩大了学术期刊的受众面;网络有利于编辑部实施科学化管理;网络使学术成果更易于保存和检索。作者还提出了提高学术期刊的竞争力、学术期刊创建网站和转变编辑的工作理念三大学术期刊网络化发展策略。

第三,媒体融合与学术期刊改革研究。郭雨梅、郭晓亮、景勇在《出版科学》(2015年第5期)发表《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的内生发展策略》,该文章提出找准定位,在媒体融合中彰显自身特色;推进数字出版,积极把握媒体融合先机;努力掌握主动权,推进编辑资源融合共享;提升市场生存能力,坚持社会效益为先。吉海涛、郭雨梅、郭晓亮在《编辑学报》(2015年第5期)发表《学术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 机遇·挑战·对策》,文章认为媒体融合对学术期刊发展提出挑战:学术期刊现有办刊模式不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需要;学术期刊现有加工和传播方式不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需要;学术期刊的数字出版情况远远落后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需要。组建学术期刊新媒体产业联盟是学术期刊在媒体融合时代发展的一条新思路。李艳在《科技与出版》(2015年第9期)发表的《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现状与融合发展模式》指出,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模式有:学术期刊应善于利用各种新媒体手段加强与读者互动,提升期刊内容质量;借力出版公司,实现期刊内容生产和传播的数字化;依靠专业数字出版平台实现优先出版及数字化传播;利用数据库实现期刊的数字化改造;利用期刊网站与读者和作者进行信息沟通;利用社交媒体与作者互动。吴锋、田田在《出版发行研究》(2015年第10期)发表《坚守与拓新:美国期刊业最新变革与发展趋向——基于 “期刊媒介 360” 方案的解读与评析》,该文章提出为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2015 年2 月,美国期刊协会推出的“期刊媒介360”方案是为适应数字媒体时代发行和受众市场变化而构建的一套全新的受众计量准则,即期刊发行的受众数是多种媒体发行渠道受众的总和,包含印刷+数字版、网络版、移动版、视频版和社会化媒体版5种发行方式。

第四,学术期刊开放存取的现状与路径研究。曾建辉在《传播与版权》(2015年第2期)发表的《广西社科学术期刊开放存取的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指出,开放存取是学术期刊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广西社科学术期刊应该建立托靠式开放存取模式,逐步搭建开放存取网络平台演进的路径。

3.趋势预测与学术期刊改革路径研究

学术期刊转企改制,要打破当前存在的体制格局僵化、经营方式单一、人力资源不足与数字化水平不高等迫切需要改革的现实困境。佟笑在《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5年第6期)发表《学术期刊未来发展趋势探讨》,该文章认为,学术期刊未来发展趋势是:学术期刊特色化与品牌化;学术期刊集约化与规模化;完善学术期刊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学术期刊的数字化与网络化;学术期刊国际化与规范化;学术期刊人才“多面手”化。赵亮在《黄冈师范学院学报》发表的《新环境下科技期刊生存与发展研究》提出,科技期刊可以从“找准定位,深挖办刊特色”“借助网络科技发挥传媒优势”“提升编辑从业人员的素养”和“把刊物打造成行业信息门户”四方面,谋求生存发展空间。刘婵君、李明德、赵斌伟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年第3期)发表《科技期刊改革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分析——以陕西省科技期刊为例》,该文章提出坚持因刊制宜的改革目标与规划,依靠立体化经营的盈利模式,转变人员墨守成规的思维观念和形成多媒体联动的数字化发展模式等具体改革措施,帮助陕西省科技期刊在未来市场化改革中占领先机。金华宝在《编辑之友》(2015第9期)撰文《近年来学术期刊改革研究的进路与焦点》,文章指出学术期刊改革的宏观路径在于改革束缚和制约学术期刊发展的体制;中观路径在于谋求学术期刊的发展转型;微观路径在于改革学术期刊的人事管理制度。芮海田、孙守增、赵文义在《科技与出版》(2015年第9期)发表《基于学术期刊供需特性的学术期刊编辑部改革路径之反思》,文章指出学术期刊编辑部的改革符合学术期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利益,有利于营造学术期刊良性发展的氛围,为学术期刊的国际化、集约化和数字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4.高校学术期刊改革研究

现行管理模式制约了高校学术期刊的发展,改革需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校学术期刊占有学术期刊的半壁江山,因而对高校学术期刊改革的研究意义重大。徐海生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年第10期)发表《转型时期地方院校学报的创新发展探讨》,该文章指出处于转型时期的地方院校学报,只有加大改革力度,注重创新策划,体现个性特色,才能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徐石勇、李启正、傅雅琴、张祖尧在《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年第6期)发表《新形势下高校学报改革发展之我见》,该文章提出了以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视角来发展学报,以学究似的态度和知识分子的良知来审视学报;高度重视学报品牌意识,建立有效的学报办刊管理体制和机制,创建高效稳定的赢利机制;高校学报的改革需要以企业经营的理念来经营等对策建议。廖传江在《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第10期)发表《高校学术期刊改革之思考》,该文章认为应注重高校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服务;合理定位高校学术期刊并建立质量有效的督查和审核机制。秦钠在《科技与出版》(2015年第7期)发表《上海大学期刊社在高校学术期刊管理方面的创新与实践》,该文章指出,上海大学成立期刊社,迈出了高校学术期刊改革创新坚实的一步。上海大学期刊社创新期刊管理机制,扩大刊群优势,实行集约化管理,设立公共服务部门,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变分散出版为集中出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依托高校,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建章立制,提升编辑人员素质;实施全系统管理,促进刊学研互动,提升期刊内容质量。

学术期刊的宗旨在于服务科研、传播知识、传承学术。学术期刊改革与学术环境治理同步,学术期刊改革本质上是对学术环境的治理,维护学术秩序和学术诚信。学术期刊编辑部的改革路径和目标是转企改制,成立法人,形成供需动态平衡的高影响力学术期刊格局,实现国家发展社会经济和提升软实力的需要。2015年,学术期刊改革继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需求,经过顶层设计、政策规制和学术争鸣,改革路径逐步明朗,业界改革蹄疾而步稳。2016年,学术期刊改革将更加理性地推动高品质学术期刊格局和良性学术生态出现。

猜你喜欢

改革路径媒体融合互联网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