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力量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能力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2015-05-30姚晓岚张晋红金莹祺刘阳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19期
关键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脑梗死

姚晓岚 张晋红 金莹祺 刘阳

[摘要] 目的 探讨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开展核心力量训练对患者运动能力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8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基础上开展强化核心肌力训练。治疗前和治疗6周及12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Fugl-Meyer平衡量表(FM-B)、改良Bathel(MBI)评分、功能性步行分级(FAC)、TUGT “起立-行走”计时测定(timed“up and go” test)及MWS最大步行速度(maximum walking speed)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6周及12周两组FMA、FM-B、MBI、FAC、TUGT、MW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6周后两组比较,FMA、FM-B、MBI、FAC、TUGT、MW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FMA、FM-B、MBI、FAC、TUGT、MW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开展核心力量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

[关键词] 脑梗死;核心肌力;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中图分类号] R493;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9-0076-04

Effect of exercise of the core musculature on motor and balanc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YAO Xiaolan ZHANG Jinhong JIN Yingqi LIU Yang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jia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0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exercise of the core musculature on motor and balanc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n=40) and control group(n=40). All the patients received regularly rehabilitation,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he exercise of the core musculature in addition. They were assessed with Fugl-Meyer Assessment (FMA), Balance subscale of the Fugl-Meyer test(FM-B), 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 FAC, timed “up and go” test (TUGT), maximum walking speed(MWS)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6 weeks and 12 weeks. Results The scores of FMA, FM-B, MBI, FAC, TUGT and MW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 both groups after 6 weeks and 12 weeks of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P<0.05). After 6 weeks of treatment, FMA, FM-B, MBI, FAC, TUGT, MWS scor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mpared in two groups(P>0.05). After 12 weeks of treatment, FMA, FM-B, MBI, FAC, TUGT, MW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mpared in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The exercise of the core musculature can obviously improve motor and balance function of stroke patients.

[Key words] Stroke; Core musculature; Motor function; Balance functio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腦梗死偏瘫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及由此引起其他系统的机能改变,常存在感知觉和平衡功能的障碍,影响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1]。患者平衡失调,可直接影响步行能力的恢复,进一步导致运动功能障碍,而运动功能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进而使患者的生存质量下降[2]。近年来,核心力量训练作为一种新的训练技术已越来越受到我国康复领域和体育学专家的重视,其在医学康复学领域和体育运动训练中已广泛应用[3]。大量研究表明[1-3],核心力量训练对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研究拟采取核心力量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干预,以评估其对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能力及平衡能力的价值和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80例。将其按入院治疗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41~69岁,平均(61.30±8.40)岁;观察组年龄42~68岁,平均(60.10±10.20)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灶侧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x±s)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脑梗死偏瘫的诊断标准[1],且经CT或MRI确认;②首次发病;③3个月以内的病程,且病情稳定;④无严重认知和言语障碍;⑤患者睁眼状态下能维持静态站姿1 min以上;⑥知情同意,自愿参加。

排除标准:①排除严重的心、肺疾病;②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前庭或小脑功能障碍;③排除严重的骨科疾病;④排除严重的认知障碍、言语障碍或视觉障碍。

1.3康复训练方法

1.3.1 对照组 ①常规神经药物治疗;②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电刺激、平衡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40 min/d,5 d/周,共12周训练。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强化核心肌肉力量的肌力训练[1-4]。训练重點:①仰卧位屈髋下仰卧起坐腹直肌训练;②诱导下腹内外斜肌训练;③俯卧位下屈膝伸髋臀大肌训练;④双桥与单桥转换训练;⑤仰卧位屈髋骨盆前后倾训练;⑥俯卧位下竖脊肌训练;⑦开闭链的转化训练,在诱导肌肉收缩时,先进行开链运动训练,随着肌肉力量的增加,在活动的末端施加阻力,以便进一步提高肌肉力量,最后将末端固定转化为闭链运动,以产生功能性动作。注意整个训练过程中不要因力量的强化增加患者的异常模式,不引起肌肉痉挛的显著增高;训练强度要由小到大,由慢到快,循序渐进,每天每组动作100~200次,45 min/d,5 d/周,共训练12周。

1.4 评定方法

训练前及训练6周、12周后,对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thel(MBI)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FM-B)、“起立-行走”计时测定(TUGT)及最大步行速度(MWS)进行盲法评定,由科室内不知分组情况的康复科医师完成。

1.4.1 肢体运动功能 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4]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评分,该量表总分100分。50分以下代表严重运动障碍;50~84分代表明显运动障碍;85~95分代表中度运动障碍;96~99分代表轻度运动障碍。

1.4.2 平衡功能能力 采用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法[5]评定,最高分为14分,得分越少,说明平衡功能障碍越严重。

1.4.3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应用Barthel指数[6]评定。总分为100分,得分≥60分患者能基本完成日常生活活动,41~59分需要帮助的情况下才能完成日常活动,21~40分需要很大帮助,20分以下者完全需要帮助。

1.4.4 TUGT“起立-行走”计时测定(timed“up and go” test)[7-9] 工具:一张椅子和一个秒表。测试过程中不能给予任何躯体的帮助。测试从患者背部离开椅背到再次坐下(靠到椅背)所用的时间。

1.4.5 MWS最大步行速度(maximum walking speed,MWS)测定 采用10 m最大步行速度测定法,要求被测试者以自然方式行走,记录其行走10 m的时间和步数,进行3次,取平均值,每次测试间隔患者可休息。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经检验数据呈正态性分布且方差齐,所得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多时间点之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组内不同时间点FMA、FM-B、MBI评分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两组比较,FMA、FM-B、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FMA、FM-B、MB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治疗后“起立-步行”计时测试、步行速度测定比较

两组治疗12周时的TUGT、MWS与治疗6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周两组比较,TUGT、MW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比较,两组TUGT、MW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因治疗前两组患者中有部分患者无法完成这两项测试,故未能采集到数据。

3 讨论

所谓核心肌肉,是指附着在腰椎-骨盆-髋关节联合体上的腹直肌、腹横肌、臀大肌等29块肌肉群[10]。核心肌群被认为是加固脊柱和人体稳定性的肌肉束身带,是功能运动链的中心[11],亦被医学界称为“动力房”[12],是肢体活动的“引擎”[13]。核心肌肉之间协调配合,产生的力量称为核心力量,在运动或静止状态中保持身体基本姿势、维持姿势稳定与平衡[14]。脑梗死偏瘫患者常伴有肢体运动障碍、肢体感觉障碍及平衡功能障碍。其中平衡功能是维持人体坐位、站立、行走等各种动作的重要保障[15],平衡功能是否恢复决定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16]。既往的研究表明[16-18],核心肌群是肢体启动动作时最早收缩的肌群,核心力量训练后患者身体平衡能力、协调能力、运动知觉能力会显著提高。由此可见,核心部位功能状况对脑卒中患者的功能影响很大,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表2可以看出,两组组内不同时间点FMA、FM-B、MBI评分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与林少英等[1]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其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开展包括核心力量训练在内的康复训练,结果表明,患者的肌张力及神经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可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可能的原因是,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脑功能的恢复[1],使感受器接受的传入性冲动促进大脑皮层功能的发展,进而启用潜伏通路和突触,并形成对刺激发生反应性的突触,使邻近失神经支配的组织重新获得支配[18],有效防止关节挛缩及肌肉萎缩,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恢复。

本研究表3可以看出,治疗后6周,两组组间TUGT及MWS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持续治疗12周后,观察组起立-步行时间、步行速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已有的研究结果[16-18]相一致。早期康复训练至关重要,但长期、持之以恒的综合康复训练能更好地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本研究的研究结果也说明,要使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得到更有效持久的恢复,建议应对患者采取长期的康复训练,时间至少应持续12周以上。因此,除应重视早期康复外,长期、持续的核心力量训练对患者步行能力、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有一定的效果。

综上所述,核心力量训练有利于保持人体基本姿势、维持姿势稳定与协调,可有效提高人体躯干与骨盆的控制能力,进而调节人体的站立、行走、平衡等功能。本研究在临床上也证实,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开展核心力量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进而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目前,核心力量训练已受到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体育学等领域专家的高度重视,并已在相关领域广泛应用,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临床治疗疾病的实践中,医务工作者如果能够很好地了解核心肌肉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结合临床实际,对目标患者进行合理的康复训练干预,将有利于患者早期运动和肢体平衡功能的恢复,进而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少英,欧紫琳,郑一帆,等. 早期康复训练对改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张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8):44-46.

[2] 潘婕,项正兵,熊英琼,等.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 江西医药,2014,49(5):377-379.

[3] 黎涌明,于洪军,资薇,等. 論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起源·问题·发展[J]. 体育科学,2008,28(4):19-29.

[4] 许光旭,高晓阳,陈文红.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的敏感性及实用性[J]. 中国康复,2001,16(1):18-19.

[5] 卓大宏. 中国康复医学[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57.

[6] 蔺勇,李鹏,刘世文. 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J].中国临床康复,2002,6(9):1249-1250.

[7] 燕铁斌. “起立-行走”计时测试简介[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0,6(3):115-117.

[8] Shimada Hiroyuki,Furuna Taketo,Obuchi Shuichi,et al.Timed Up&Go test is a useful assessnlenl tool for comnnunity health in elderly people[J]. Journal of Japanese Physical Therapy Association,2006,33(3):105-111.

[9] 上官守琴,杨志宏,陈光辉,等.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观察[J]. 卒中与神经疾病,2013,20(5):285-287.

[10] Goodman PJ. Connecting the core[J]. NACAs Performance Training Journal,2004,3(6):10-14.

[11] 郭宇. 行为改变策略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2):60-62.

[12] Pyoria O,Era P,Talvitie U.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anding balance and symmetry measurements in patients following recent strokes(3 weeks or less)or older strokes(6 months or more)[J]. Phys Ther,2004,84(2):128-136.

[13] 江晓峰,邵爽,胡雪艳,等. 社区康复简易技术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3):257-258.

[14] 毕胜,燕铁斌,王宁华,等. 运动控制原理与实践[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16-219.

[15] Hodges PW,Richardson CA. Contraction of the abdominal muscles associated with movement of the lower limb[J].Physical Therapy,1997,77(2):132-144.

[16] Goodman PJ. The “core” of the workout should be on the ball[J]. NACAs Performance Training Journal,2003,2(5):9-25.

[17] 佟帅,苏李,吕海波,等. 关键点针刺法配合康复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期偏瘫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2013,33(5):399-402.

[18] 耿尚勇,李月春,李峰. 功能性电刺激结合智能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8):14-16.

(收稿日期:2015-02-02)

猜你喜欢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脑卒中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训练
运动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神经智力及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分析
脑梗死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及分析
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在改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
早期康复治疗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针灸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表达的影响
降纤酶联合α—硫辛酸和单一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研究及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康复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