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大学生音乐欣赏心理之初探

2015-05-30戴黛琳

艺术评鉴 2015年19期
关键词:音乐欣赏高职院校心理

戴黛琳

摘要:音乐心理学研究对象有大致八类,本文要着重探讨的就是针对高职院校音乐心理学研究之一--审美接受心理,也就是音乐欣赏心理。

关键词:高职院校 音乐欣赏 心理

音乐欣赏心理是音乐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研究对象,商贸旅游职院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欣赏体验和音乐反应,这些欣赏者的不同心理状态和体验决定了欣赏结果的不同。

一、从欣赏者对音乐态度的出发

在我国古代,荀子在《乐记》中曾指出:“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由于欣赏者对音乐的态度,赏析的角度以及所处的社会文化地位不同,欣赏音乐的社会需求就会不同。按照德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多尔诺的分类,他把音乐欣赏者大致分为专家型、合格听众、文化消费、情绪型、宣泄型等类别。一般音乐院校教师、学生和从事演奏、演唱的表演艺术家们属于专业型。合格听众相对于普通完全不懂音乐的大众相对又更近一步,他们能够基本理解音乐会或演奏会所表达的内容,但又达不到专业人士的水平;文化消费者与音乐圈子接近,但相对更业余,对于音乐的商业追求会更明显,注重追求音乐商业利益最大化。情绪型往往对于音乐的曲风、类型、作者、演奏演唱者是谁不关心,更注重自己倾听音乐时的内心感受,达到一种心理的平衡,调节情感情绪;而宣泄型目的性更强,他们就是要通过音乐来宣泄表达内心的不满或愉快,是情绪情感调节的外显形式,更加容易在流行摇滚音乐中找到。对于商贸职院的学生来说,由于没有音乐专业的,欣赏音乐只能以选修课以及平时自己私下的学习和接触为主,他们主要以合格听众、情绪型和宣泄型为主。通过选修课的学习,许多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于专业的古典音乐知识有着基础的认识和了解,这些课程一般以音乐欣赏和赏析为主,在多媒体音响的结合教学下让学生对欣赏音乐有着一定的兴趣和体验,增长古典音乐知识和见识,提升音乐品味,这样,学生能初步达到合格听众的标准,再通过课外音乐会等各类表演的熏陶,学生对于音乐语言的领悟能力会有所提高。由于学生音乐素养参差不齐,他们对音乐的品味各异,但他们会在手机里、电脑里、MP3等播放器里下载大量的音乐,以满足他们不同心理情绪状态时的充分需求。宣泄型的学生在学校以男学生为主,他们对争做“好学生”兴趣不大,他们很容易产生负面和不满的情绪,需要通过音乐来进行发泄。一般学院电声乐队的主要成员容易有这个倾向,乐队成员都较有个性,反感被安排被操纵,他们的音乐有明显的摇滚色彩,以及对自由的向往,他们需要通过音乐来进行宣泄。

二、学生年龄导致的欣赏差异

在随机对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学院低年级学生(18-20岁左右)对于社会传播程度较高的流行音乐兴趣更大,他们的音乐偏好更加符合大众追求,对于音乐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追求以及自己独特的见解弱于高年级学生(20岁以上),情绪型和宣泄型在低年级学生中占多数。对于高年级尤其是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欣赏音乐的态度和水平有所进步,他们不仅仅沉迷于音乐符号所带来的听觉刺激和享受,对于最时尚最流行的音乐他们的态度会相对理智一些。这是由于他们即将毕业,与社会有了进一步的接触,他们对于人生和未来有着更为积极和理性的思考,因此他们更容易成为虽不懂文法但理解音乐所表达语言的合格听众,这与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会相对成熟和稳重有着密切联系,进而导致了学生对于音乐欣赏的差异。

三、性别不同产生的差异心理

学院专业以文科为主,女生居多,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观察和谈话,发现大部分女学生更乐意去学习研究如何欣赏音乐,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更大,学习过程相对更积极主动,并乐意配合教师进行任务的完成。而男学生相对个性更强,对于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自主选择性较高。就喜爱音乐风格而言,男女生之间的差别更加明显,按古典、流行、爵士、灵歌而分,绝大部分的学生不论男女都是最喜欢流行音乐的,因为流行音乐最贴近他们的生活,因而最能产生共鸣。但是就古典音乐来说,女生喜爱的比例是明显多于男生的。很多古典音乐的欣赏与作者所处时代分不开,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了解才能有更好地体会,因此,女生会更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听老师讲解,认真分析作品的背景和内容,以达到最佳欣赏效果。男生在这方面的兴趣相对弱一些。然而,喜爱摇滚乐的男生明显要多于女生,有少部分女生喜爱摇滚音乐,但是相对男生来说人数要少一些。从对学生喜爱音乐的风格可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喜爱摇滚音乐的学生防范意识和攻击性要强于喜爱古典音乐的学生,喜爱古典音乐的学生心态更为平和和包容。

四、从家庭环境看学生欣赏的层次差异

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多来自郊区和农村,大部分的音乐学习环境不好,导致学生在欣赏音乐过程中的个体目标差异。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的音乐氛围对于个人音乐素养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那些家庭环境较好,从小学习音乐的学生毫无疑问在对音乐的学习和鉴赏中会更有优势和自信。在欣赏课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农村的学生对于音乐的热情,但是不得不面对他们音乐基础弱、音乐品味和素养有待提升的现实,音乐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这种差距不是靠着几节欣赏课、知识课就可以弥补的。在这方面,家庭环境较好、家长较重视的城市学生优势明显,他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表现更多的是一种相对从容的姿态,对于音乐的态度更为平和理性,而家庭环境相对较差的学生普遍认为古典音乐高不可攀,自己很难听懂所表达的内容。这些认识上的差异是长年累月积累形成的,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但并不说明家庭环境不好的学生就一定欣赏能力差,层次提升不上来,这未免过于片面。通过教师系统地指导以及学生积极地学习,很多音乐学习起点较低的学生同样能提高音乐欣赏水平并获得良好的音乐体验。这说明,家庭环境对于学生音乐欣赏水平十分重要,但通过学生后天的学习和自身的努力提高,欣赏能力是可以发生改变的。

参考文献:

[1]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音乐欣赏高职院校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巧用图谱 事半功倍
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音乐欣赏中的审美心理定势分析
浅析音乐欣赏中的审美心理定势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