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伤逝》的艺术特征解析

2015-05-30李合胜

艺术评鉴 2015年19期
关键词:音乐特征伤逝

李合胜

摘要:歌剧《伤逝》作为我国第一部抒情心理的歌剧,对我国歌剧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解析《伤逝》的艺术特征有利于我们开拓我国的歌剧艺术发展前景。

关键词:《伤逝》 文学特征 音乐特征 表演特征

歌剧《伤逝》是根据鲁迅同名小说《伤逝》改编而成,是由王泉、韩伟执笔改编,人民音乐家施光南先生作曲。《伤逝》讲述的是两位生活于20年代的青年子君、涓生为了追求自由的爱情而勇敢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但由于两人自身的软弱和社会的限制,他们没有成功摆脱旧势力的压迫,最终子君含恨而死,涓生孤独的行走人生之路。歌剧《伤逝》的创作中,将剧情和任务进行调整,将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故事作为主要内容,涓生采用男高音,子君采用女高音,一个男中音和一个女中音作为旁唱来串联故事情节。歌剧《伤逝》作为我国第一部抒情心理的歌剧,对我国歌剧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解析《伤逝》的艺术特征有利于我们开拓我国的歌剧艺术发展前景。

一、《伤逝》的文学特征

(一)小说《伤逝》的创作背景

小说《伤逝》是鲁迅先生在新文化运动之后创作的,这一时期大部分只是分析,都在变革后有所迷茫并动摇。《伤逝》中的子君与涓生有着这个时代最为明显的矛盾性格,他们既渴望独立和个性,但又在困难面前难以坚持,并最终输给了现实。《伤逝》表面上看来是一场爱情悲剧,但实际上所表达的是一种警醒,这种警醒不是来源于爱情悲剧而是社会悲剧。

《伤逝》中的子君与涓生接受了五四运动中新思想的洗礼,他们勇敢的追求自由,他们冲破了封建礼数的束缚,他们在民族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反抗了封建社会思想,他们那被看作“伤风败俗”的行为冲击了他人的双眼,而涓生的失业导致了他们的爱情没有了经济的依靠,子君只能跟着父亲回家,最终选择了死亡,而涓生回到了会馆的破房子里去写着他的后悔。《伤逝》展示出的就是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们的迷茫,更揭露了革命的不彻底性,把中国社会当时的那种悲剧性揭示给了人民大众。

(二)小说《伤逝》的人物刻画

涓生和子君,在五四新思想的影响下走出了追求自由幸福的第一步,他们的勇敢帮助他们实现了他们的梦想,然而在面临生活的时候,他们茫然了。经济的困难让他们的爱情产生了矛盾,两人的相处变得冷漠。没有了优质的物质生活,他们一步步的冷漠,子君面对现实开始迷茫,涓生面临放弃与坚持的两难选择。在生活面前,涓生最终选择了放弃,只为收获新的希望,而子君却由此选择用死亡来解脱自己。在小说的开头和结尾,是一种浓烈的忏悔;在中间部分是子君涓生爱情的甜蜜——隔阂——猜疑——厌弃。这样的方式,展现出了子君和涓生之间爱情的详细变化,让社会环境与小说走向实现了完美融合,这种触发式的艺术创作手法,为我们深刻刻画出了子君和涓生的人物形象,启发着我们从更加深刻的角度去理解这部作品的悲剧在何处,去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残忍与活力。

二、《伤逝》的音乐特征

(一)借鉴了大量西洋歌剧创作手法

歌剧《伤逝》是丰富的,他的每一场音乐都是十分动听并具有感染力的。在《伤逝》的表演中,施光南先生将西洋歌剧中主人公演唱内心感受表达情节矛盾的手法运用在歌剧中,自然的让《伤逝》变得更加有内涵与深度。施光南先生为两位主人公创作了大量的咏叹调、宜叙调,将两人的形象刻画的形象生动,让子君和涓生的情绪表达更加明显,并将合唱和重唱作为两人演唱时的衬托,利用音乐的力量让整个表演更加贴切,更加深刻。就如在歌剧结束之际,咏叹调《告诉我》在合唱的衬托下,将涓生后悔、悲痛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二)饱满的人物形象塑造

施光南在创作歌剧《伤逝》的音乐时,一直坚定着歌剧的本真,强调音乐在歌剧情节发展中的作用,用很多优美、深情的咏叹调从不同的角度来塑造了子君、涓生的人物形象,让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刻画得栩栩如生。如《风萧瑟》《不幸的人生》两首咏叹调就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并抒发出了子君那种悲愤的情绪,表达出了子君对现实难以接受的心境。

音乐是歌剧的表达手段,用音乐塑造人物形象是歌剧表演中的关键部分。施光南先生用醇熟的手法创作出一首首优秀的音乐作品,赋予了歌剧《伤逝》的成功。

三、《伤逝》的表演特征

(一)音乐表达承载戏剧表演

音乐与戏剧的高度结合成就了歌剧这一艺术形式,歌剧既不能抹杀掉戏剧本身应有的戏剧性,更能够忽视音乐表现的重要地位,歌剧《伤逝》就实现了戏剧表演与音乐表现的结合,演员们用音乐表达承载起了戏剧表演的责任。《伤逝》作为典型的中国式抒情心理歌剧,剧中所表现的是人物内心情感冲突和现实世界在人物内心所激起的不同反应。《伤逝》没有强烈的情节冲突,更没有生与死的较量,有的是五四运动后青年们内心的一种探索与表达。歌剧根据“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一步步推进表演状态,并借鉴了许多西洋的创作手法,在原著的基础上删除了很多人物,强调用音乐来表现作品的戏剧性。施光南先生重点采用了大量的咏叹调,让咏叹调来完善人物形象,推进戏剧场景和任务刻画,让演员们在演唱表演中来叙述故事,表达出子君和涓生的内心情感和矛盾情绪。如《紫藤花》的旋律就贯穿于歌剧的始终,抒发了子君与涓生对爱情的向往,并根据情节的推进做出一定的旋律变化,表达出两人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

(二)个性表演丰富歌剧形象

每一个歌剧里面的人物形象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并反映着现实。在歌剧表演中,每一个人物形象所具有个性都会在特定的事件、场景等来呈现的,而在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人物的语言、行为、表情等都会有所变化。在《伤逝》的表演中,子君最初是20世纪受过新思想的知识青年,她大胆活泼敢于向世俗挑战,并向往美好的婚姻生活。当子君随着涓生离开自己的家之后,她才认识到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也就变得悲伤;紧接着涓生放弃了她,去寻找所谓的活路,更是让子君难以接受,有着愤怒与悲痛的她选择了自杀。明确子君这个角色的发展脉络后,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子君是一个单纯并对未来充满希望但却敌不过现实的小姐形象,所以演员一定要做到个性化的表演将歌剧形象刻画出来。

参考文献:

[1]朱哲昀.浅谈歌剧《伤逝》的艺术特征[J].参花(下),2014,(08).

[2]杨霞.《伤逝》中子君主要唱段的演唱分析与艺术处理[D].南充: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猜你喜欢

音乐特征伤逝
论莫扎特咏叹调音乐特征和演唱方法
理性中的即兴随想
劝诱与牺牲
浅析夏之咏叹——《一抹夕阳》
简析歌剧《伤逝》秋之咏叹——《风萧瑟》
浅析陇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小说《伤逝》中男主人公“涓生”的人物形象分析
基于歌剧《伤逝》阐述中国歌剧的发展研究
中国当代古风音乐曲式形态特征探析
浅谈肖邦《升c小调波洛乃兹舞曲》的音乐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