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葡萄》与《向日葵》
2015-05-30胡冰
胡冰
摘 要:在中外美术艺术史上,明代的徐渭和荷兰的凡高两位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艺术大师,因为他们超凡的艺术成就和坎坷悲苦的人生显得尤为与众不同,他们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数以万计的人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墨葡萄》和《向日葵》,通过这两幅画的研究,更能对他们的艺术风格,艺术思想以及情感表现等方面有更多的了解与比较。
关键词:艺术风格 情感 继承 影响
一、徐渭与《墨葡萄》
徐渭,字文清,后更字文长,号天池,别号青藤居士,田水月等。自小被称为神童,聪慧多才,成年却一生坎坷。到人生的最后在“几件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的境遇中悲惨的结束了自己一生,可谓是凄凄惨惨。
《墨葡萄》是徐渭最为精通擅长画的题材之一。在构图上也是匠心独具,以别出心裁的手法,自画面的右上方绘葡萄一枝,葡萄由右至左垂下,藤条错落别致,向下低垂。画面为中国画中的泼墨画法,墨色葡萄的珠叶错落,墨色华滋,水墨酣畅淋漓,将葡萄珠果表现的晶莹剔透,十分痛畅,委实达到了中国逸品文人画所标榜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最高的境界。
(一)画中自有人生
书画大师郑板桥先生曾在瞻仰一幅前人作品时,发出这样的感叹:“愿为青藤门下走狗。”他在用笔上他强调“气”字,他用逸笔草草,若断若连,实际用笔之间“笔断意不断”的气韵贯穿。
(二)恣意纵横的艺术语言
中国写意画强调运用各种笔墨语汇,来反映画家的个人审美趣味,表现艺术家的生活与生命的体验,故,笔墨语言不只是意象符号,更是生命与生活方式的一种符号。
(三)怪异并且豪放的艺术美学风格
徐渭虽是一介布衣,但他的美学思想却具有卓越的代表性。徐渭的诗、书、画的美学风格是一致的,从美术学的意义上看,他打破了历来文人画自古以来“温柔敦厚”的和谐之美,开辟了以丑怪为美的奇崛美,体现为一种阳刚豪放的美学态度。
二、梵高与《向日葵》
梵高是荷兰继伦勃朗后的最具世界性影响的画家,也是现代表现主义风格画派的先驱。在反印象主义的后印象派艺术家中与高更、塞尚并列为三大巨匠,其中梵高不仅是后印象派巨匠更是被誉为表现主义的先驱。
梵高的向日葵好像是在燃烧的火焰,浅浮雕般的色彩浓烈厚重,绘画语言笔触饱满有力,好似是生命力旺盛的太阳所凝聚的艳丽之花。梵高将自己生命的力量体现于画布之上,并且赋加了自己强烈的感情,是真正的用自己的生命在画画!这也是为什么梵高的《向日葵》会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永恒!
三、徐渭与梵高之间的艺术风格对比
(一)传奇人生造就的不同寻常的艺术特色
徐渭与梵高虽是生活在不同年代、不同国家,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许许多多的相似之处。才华横溢却一生坎坷不得志,欲寄情于书画,但是却不被世人所理解,由于人生的种种经历,来自心灵的创伤,最终导致精神癫狂,孤老抑郁而终。
在徐渭的作品中,几乎完全是中国水墨大写意花鸟绘画,他的艺术表现已经彻底的摆脱了早期中国水墨花鸟画中的那种工笔勾填的表现方式,用墨、用笔自信大胆、气势奔放,用笔含着酣畅淋漓的水墨韵味。虽然在整体的绘画风格上,徐渭也曾受到与他同时或者是稍早一些点的画家如陈鹤、陈道复的影响和启发,但他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反映到了他的笔墨里,比前代和同时代的画家更为恣意奔放,笔简而意赅,墨散而神聚。
(二)徐渭与梵高作品的各自不同的精神内涵
徐渭以绘画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他笔下的内容表现出的是一种敏感的、与大众趋势保持距离的态度。他并不愿意融入他身处的周围环境,而是去冷眼旁观;他找不到自己在社会中的理想的位置,自己的思想和态度与社会的现状背道而驰,这与他的绘画方式受到了同样的境遇,超脱于社会理解之外。而梵高在自己的作品中是去歌颂大自然和生命的美好,但是依旧不被人理解和接受。这两个画家不同的生活态度造就了他们不同的作品基调,他们仿佛都在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诉说自己的心情,不同的是:一个孤独、抑郁、冷漠、愤怒,一个孤独、奔放,热烈、深情。
(三)徐渭和梵高开创独特艺术风格所形成的影响
徐渭以奔放恣意的笔墨开创了中国花鸟画的大写意,将中国的的写意花鸟画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将文人画的以画寄意、以画自娱的真性情发挥到了极致。给当时的摹古风潮带来一缕清风。使他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据了不可或缺的位置。而梵高的特立独行的艺术风格在社会都看习惯化了的安格尔之类的新古典主义的画风后也为社会注入了一种新的艺术力量,在这个的同时梵高也被誉为是表现主义的先驱。
四、徐渭与梵高的艺术成就对现代艺术绘画的影响以及意义
徐渭的一生磨难重重,难酬抱负,功名未就,但是他在艺术绘画上,勇于创新,突破社会思想束缚,发展前人艺术成果,疯狂地献身于艺术精神,创作出震撼人心的作品,是人类文化的精神财富,为后世有识见的艺术家们所敬仰,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
而梵高这个后印象主义画家通过强烈的艺术语言,色彩明快热烈,建立了自己鲜明独特的色彩个性,向后来的画家展示了色彩自身所具有的强大的精神表现力,为他们的进一步的探索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 徐渭.徐渭集(全四册)[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3
[2] 昊运鸿,王富征.世界名画与巨匠———梵高[M].北京:外文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