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西方美术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发展历程

2015-05-30邱婷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

邱婷

关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划分,有以下几种说法;吉姆·莱文认为:从战后到60年代,现代主义得到了发展但逐渐衰微,是后现代主义逐渐成长并日益显著的时期;70年代是后期现代主义(Late Modern)与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并存的10年;而70年代之后,后现代主义便居领先地位。丹尼尔·贝尔认为:那些还追求形式的有序、统一性的美学特征的革命,就是现代主义的,而把现代主义当作一种还在传统“艺术”概念屏幕上预演的,并在现实中实际进行的革命,就是后现代主义的。“地图坐标方格”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标志——形式的、抽象的、重复的、平面的、整齐的、呆板的是后现代主义者风格的一种象征,那么,“地图坐标方格”也许就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初步标志。而福柯的判断是:现代主义是理性的人的僭妄,而后现代主义则是理性的人的死亡。福柯以理性人之生死来论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是抓到了根本之处的。

西方美术的现代主义发展线索是:具象(焦点透视)——半抽象(多点透视)——抽象。在具象阶段,又有“人物——风景——静物”的细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家们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创造被视为宇宙中心的“人”的形象。即“以人为中心,而不以神为中心”,从拉斐尔到达·芬奇,宣扬“人性之美”占据了领先地位,而乔尔乔内实现了达·芬奇关于突破仅描绘人物的局限想法。这其中有泛神论,也有人性化。正是他把画中人物退居到风景人物画之中,从而凸显了现实中人的主体性;因而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具象绘画解放出来,这是走向现代艺术的第一步。正当人们热衷于摆脱古典派的完美性而创造出“模式派”绘画之时,一位在罗马的隆巴底人却以艺术自身的光和影的表现来反对模式派的概念化艺术。他就是米开朗琪罗·迈里西,他认为:“画苹果与画圣母价值相同,于是有了他的《水果篮》。”于是绘画艺术从写实画风和题材的偏见中解放出来,给静物画安下了一个基座。这既是17世纪艺术辉煌的一点亮光,亦是走向现代艺术的第二步。第三步是19世纪马奈跨出的。他进一步不满于对客观世界的忠实模仿,而强调主观感觉,认为只要把从现实中得来的印象有组织地表现出来就行了,而不要拘泥于任何艺术说教或美学教条,这个原则直接成为印象派的美学基础。走向现代艺术的第四步是对传统焦点透视的挑战。如果说野兽派起源于高更和梵高,那么,立体派的潜在源头在于塞尚。他认为:画一个实物,并不是更逼真地模拟它,不是“如实描摹”,而是画面各部分之间似乎不是实物决定的,而是画面各部分之间自己决定的。例如,塞尚的《厨桌》,画中水果篮子和桌面不在一个水平面上,桌子左右两部分也变了形,从而形成一个多点透视。从这里可看到毕加索立体画法的源头。总之,这迈向现代艺术的四步体现了一个趋势,即艺术从“叙事”向“抒情”转变,从具象向抽象移型,这种抽象到了康定斯基、蒙德里安等人那里,产生了一座高峰。他在《点、线、面——抽象艺术的基础》一书中,对抽象绘画的技法进行了较系统的概括,并处处凸显人的自我精神。

后现代主义萌芽潜伏在个性化现代主义上升时期,即20世纪的达达主义。达达主义的后现代主义因素表现在:用别一种艺术来反对艺术,用别一种理性来反对理性。例如:马塞尔·杜尚1913年的《自行车轮》、1914年的《瓶架》、1917年的《喷泉》(他摆出一个尿盆而取名)在后现代反艺术进程中激起了第一股巨大波澜,并波及到后来的各类后现代主义流派。1924年布雷东在“超现实主义第一次宣言”中宣称创作应“使自己处于一种被动的,或者等待接受的精神状态之中,忘掉自己的天赋、才气以及其他人的因素。”抽象主义表现家波洛克说:“当我作画时,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有经过一段熟悉之后,我才看到我在做什么……因为绘画有他自己的生命,我力求让这种生命出现。”这种新具象的出现既有随机的、偶然的成分又有人为成分参与,反映后现代艺术从二维到三维的演变。到了20世纪80年代,人们似乎从极少主义及各种混杂的反形式的方式中舒展出来,在表面上似乎向形式艺术、美、自然及传统回归。然而,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即——人们再也不去管什么“形式与反形式”、“艺术与反艺术”、“美学与反美学”了,人们在“战争”中全都“死”光了。然而,在80年代又出现了一批“多元并存”的艺术,如:叙事艺术(Narrative Art)、拙劣绘画(Bad Panting)、图案装饰(Patten and Decoration)、新意象主义(New imagism)、新浪潮(New wave)、新朴实(Naive Nouveau)等等,这些新艺术形式均倾向于古典因素与现代因素的双向渗透。例如:美国艺术家尼克·博什科维奇的《中心散了》(1986)用传统具象写实手法,画了三个随意放置、没有中心构图的东西(圆柱体、铅笔和一个小三角透明体)。另一位史蒂夫·霍利用油画颜料、蜡和醇酸树脂画的《黑玻璃静物和鱼、梨、骨古髅》明显带有传统与现代、具象与抽象、无中心与讽喻性等综合在一起。这些都说明了后现代艺术在80年代的共同特征是人的非中心性和艺术的多元性,即——艺术主体的零散化、平面化,而这一切又跟后现代文化工业——商品文化——大众化的强势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西方美术从现代到后现代的发展线索是:从形式上的革命到反形式再到任意形式;从“人”的凸现到衰竭再到主体的消解。在这一历程中,美学哲学的发展是从“他律”到“形式自律”再到综合性“共律”,深刻反映了人、社会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的演化。本文着重阐述了西方美术的发展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发展脉落,说明了一定的西方美术的美术学哲学特点,为现代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信息技术中心

猜你喜欢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90后现代病症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格特鲁德·斯泰因的现代主义多元阐释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浅谈后现代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
谈波特作品中的现代主义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