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弘一法师书法分期特征

2015-05-30李丹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弘一法师书法

李丹

摘 要:弘一法师在书法界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十位书法家之一。其风格的演变,是随着其佛法修为的变化而变化,他将对佛法戒律的精研融会到笔端,最终形成独特的平淡、恬静、冲逸的韵味,他所追求的审美境界超越了书法的点线,深入到书法的本质——文化观念与人生境界。

关键词:弘一法师 书法 分期特征

一、弘一法师书学渊源

李叔同幼年时喜习《说文解字》,12岁时开始临摹石鼓文《宣王猎碑》,每天习字五百,坚持三年,使大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后跟随书画金石名家唐敬严先生学习《峄山碑》、《天发神谶碑》等小篆碑刻。接着又临《曹全碑》、《鲁峻碑》、《张迁碑》、《孔庙碑》等汉隶石刻。摹写晋《爨宝子碑》、北魏《张猛龙碑》、《始平公造像记》、《孙秋生等造像记》等南北朝多种楷书碑版。在行书方面,临摹黄庭坚《松风阁》等墨迹。

弘一法师早年学习书法是沿着篆——隶——楷——行——草的路子走过来的。他学书师从和交往的还有“津门四大书法家”的严修、华世奎、赵幼梅、孟广慧,以及王守恂、王襄等一批精于鉴赏和实践的书家。在浙一师供职时,师友中有吴昌硕、黄宾虹、陈师曾、经亨颐等人,都是一代书画金石大家,同他们交往,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于弘一法师的书学渊源,更多的来自汉魏六朝隶书和楷书的碑碣墨迹。其中,以楷书魏碑中的北碑为主,尤其所受《张猛龙碑》的影响最为深远。他主张学书要按篆、隶、楷、行的顺序;各种字体都要写,写一段时间以后,才可以专攻一体;写字还要先守法则,须择良师,勤学苦练,但又不要过于拘泥于法则,“艺术的极致就是要入格而出格,才能自成一家”。这是他的经验之谈,他学书得以成家,走的就是这条路子。

二、弘一法师书法摹古期

摹古期——是指他39岁出家以前和出家初期的书法作品,大都收在《李息翁临古法书》中。这一时期的书法作品,结构紧凑,肉较多,体势较矮,苍劲浑朴,又不失跌宕灵动之气,隆重的古趣中透露出求索的锋芒。这在他这一时期写给杨白民、夏丏尊等人的书信和自书旧作诗词上有明显的表现。字态的肥扁,横画末端的微微上翘和撇捺的“燕尾”,即有汉隶魏楷的意味。像《演坛》、《灵化》、《勇猛精进》等横披,其笔势坚挺强劲,真力开张,英华勃勃中有力的美。

三、弘一法师书法成熟期

中期——是他出家至50岁的作品。这一时期的作品,肉渐减,气渐收,力渐凝,结体由肥扁转向较方较楷,笔画稍瘦,结构整饬,而又不失婉转流通;从外部看,平淡冲和,安泰恬然,其势不如前期,但骨骼俊健,力在骨中,端严中有深沉的悲愍。

弘一法师在这一时期的书法活动,一变追踪六朝为“意在晋唐”,并非否定六朝之体,而作为一个佛门书法家,书及佛典法语,不能单纯地追求神趣,需要精严工整,他遗落的是魏碑结体外貌,而非质朴深厚的内质。简单地说就是以往习染的六朝的村野外放的习气没有了,结体端严平正了,表现出一种平和冲淡、宁静高远的出世情绪。

大师中期书法,以写经书和联语为主。《华严经十回向品初回向章》、《华严集联三百》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前部作品点画结体婉转流畅,墨色匀称饱满,章法整饬而不呆板,这样的作品只有在宁静淡泊、感觉世事无不圆满的心态中才能完成,大师自己非常看重这部作品,认为这是一生最精之作。《华严集联三百》,用墨饱满,运笔婉通程度略逊于前一部作品,结体显得放松随意,看似淡其实腴,松而不散,瘦而不枯,圆转处不求势,横竖收笔处未见力点,冲淡肃然之气溢于笔墨之外。这是一种“秋水澄潭”般的心境,一种“冷却的深悲”,因而“静得振作,了无倦容。”

四、弘一法师书法圆融期

这一时期是他50岁以后的作品。同前一时期相比,强化藏锋敛神,骨肉变得更为瘦硬,运笔由温婉而变为挺秀,结体变得修长疏松,气韵脱沉雄而清拔。其洗净铅华而不事修饰,拙朴自然,不求意态趣味,镇定从容,有如大师长身直立之形貌,潇洒谦和之风神。他自己对晚年书法给予“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的评价,强调书法“非思量之所能解”如佛法,书法表现出的是一种人格修养。

晚年他藏锋敛神,妙迹难寻,而处处又真气流衍、圣情馨逸的书法,正是由于其高尚的人格与佛教修养所取得的。在他晚年的作品横批“无上清凉”、条幅“莫嫌老圃秋容淡,犹有黄花晚节香”和《护生画集》等代表性作品中,自然地流露出一种心澄气清、宁静致远的境界。

最后遗墨“悲欣交集”四字,似乎把他的一生的情怀都宣泄出来,好像是对自己一生的巨大谓叹,观之让人备感震撼。悲的可能是生命即将终结,与婆娑世界离别;涅槃入寂,往生西方,成就正觉是欣。“悲欣交集”是对其全部人生内涵的高度概括。该作品脱净铅华,真气流衍,无任何滞碍,达到了他个人书法艺术的顶峰——忘人忘我,一片浑然。有人认为此作是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黄州寒食帖》、杨凝式《韭花帖》之后,抒情书法的又一座高峰,在文化史上具有纪念碑意义,足以证明大师的无上智慧。

参考文献:

[1] 金梅.弘一法师——李叔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 李叔同.致刘质平信札[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3] 李叔同.李息翁临古法书[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4] 柯文辉.弘一法师书法集序[J].东方艺术,2002(06)

[5] 李皓.弘一法师的悲欣人生[J].世纪行,2004(08)?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弘一法师书法
书法篇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书法欣赏
与其能辩,不如能容
弘一法师李叔同(上)
书法类
因为那是属于你的东西
弘一法师的慈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