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艺术中的主观色彩
2015-05-30周露露
周露露
摘 要:主观色彩是画家抒发主观情感、表达内在精神追求的创作手段,是画家对创作对象的独特感受和艺术创造。我国当代油画是和传统文化精神密切结合起来的,中国传统绘画讲究意象,即画家个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自我精神建构,当代中国油画家多年的艺术实践早将中国绘画的艺术思维和形态特征不自觉地融入了油画创作中,主观色彩的独特表现力也越来越得到艺术家们的重视。
关键词:主观色彩 精神 意象
一、西方油画中主观色彩演变和发展的基本历程
15世纪初,早期的古典油画非常注重形与明暗的准确,但色彩略显单薄。文艺复兴的到来让油画技法和写实性色彩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例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到了16世纪,巴洛克艺术给画坛带来了视觉上的色彩盛宴,鲁本斯运用补色关系来发挥色彩魅力,画面永远表现出爆发的精力和澎湃的动势,此刻巴洛克艺术在写实性基础上对主观色彩的探索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18世纪浪漫主义的德拉克洛瓦借鉴了委罗内塞和鲁本斯,将丰富的色彩和激昂的用笔摆上画面。他奔放不羁的个性成功传达出了色彩的魅力和运动的氛围,把油画的色彩表现力扩展到作为现代绘画前奏的地步。
但是至此,色彩的主要功能就只是再现物象的真实程度而已,直到了19世纪,经济的突飞猛进带来了照相机的发明,新一代印象派画家们由此受到启示,他们把光与色的科学原理运用到绘画中,手法上采用单纯的色彩造型,追求光线转移和空气流动的瞬间视觉感受,由此开辟了绘画语言的新天地。逐渐地,人们发现那些作品近看杂乱无章,远观却比他们前期写实的风景画更具魅力,更耐人寻味。
印象派作品的共同特点是:忠于自然的光色变化。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更多的艺术家们开始意识到艺术不能仅仅是再现肉眼所见的世界。从后印象派开始,主观色彩便具有了独立的审美意义。塞尚专注于对色彩与明暗作沉着而深入的分析,用冷静的目光和头脑去分析它的体积,并用色块表现对象的体积和空间,在色彩上强调冷暖比较与前后关系。梵高在吸收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日本浮世绘绘画养料基础上,追求单纯感和表现力,画面中热烈奔放的色彩和旋转扭曲的笔触充分表达他对生命的思考和希望。可见,虽然丰富的客观色彩可以加强画家们对客体的真切感受,但是使主体获得色彩表现的灵感和激情还需要启发自我的感官联想和思维创造。
二、主观色彩的主要特点
从西方油画的发展来看,主观色彩独立于客观色彩成为具有审美价值的语言的过程,是油画发展的必然过程,也是艺术家在创作中开始重视并强调自我感情和内心世界的过程。通常来说,主观色彩具有主观性、表现性、象征性、装饰性等特点,并且这些特点彼此是相互联系的。
首先是主观性,绘画的色彩个性是一个艺术家个性最鲜明的体现,马蒂斯写道:“我不可能奴隶式地照抄自然,我需要反映它和将它置于画的精神之下。”他以粗犷有力的笔触和纯粹鲜明的大色块组织画面,使画面充满了不可思议的律动感和爆发的野性,他的主观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色彩可以用来象征抽象的概念,比如红色可以象征喜庆,绿色象征朝气。近现代许多画家借用色彩的象征性来强化油画主题。毕加索一生都在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格尔尼卡》使用大量的黑白灰色,表现战争中的痛苦、混乱和兽性,造成凝重、令人窒息、绝望的艺术氛围,给人以深沉的艺术震撼力。
主观色彩还具有装饰性的特点,有些艺术家尝试采用平面化的手法,利用点﹑线﹑面结合创造出美妙的节奏。纳比派画家用“来自完全审美的和装饰的观念”来调整画面,吸取了印象派的精华,又深化了印象派的探索,可以说他们的艺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三、主观色彩在当代中国油画中的体现
由于东西方色彩体系和审美观念的差异,使艺术家们对色彩的感受也存在着差异,中国绘画以“天人合一”的主观意象色彩为指导,侧重于色彩的主观性,而西方绘画以科学的物理光学理论为色彩造型基础,更强调其真实性。如何保持传统,又把中西文化融会贯通,正是21世纪的中国画家们面对的大课题。可以说,中国油画的形成过程,离不开持续的油画本土化的实践,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许多中国画家就致力于在表现上又赋予油画以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特性,中国的油画在形式上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即“装饰性色彩、平面化空间、意象性造型、韵律感线条、写意性笔触和抒情性意境”。
当代中国许多画家都对外来及本土艺术有着相当丰富而深入的研究,在他们个人的理解和主观情感影响下,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彰显着他们的色彩个性。吴冠中就是一位融贯中西绘画的大家,他的中国水墨绘画力求推陈出新,同时在油画艺术创作上又致力民族创新。他的写意性的用笔和装饰性的色彩造型,使油画作品既有西方现代绘画的韵味,又具东方艺术的简洁。再如法国华裔画家赵无极,他的油画色彩形式突出代表了艺术的抽象美,东方的意象和西方的抽象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这些都表现了画家的对待艺术创作的自由精神和情感。
这种中国式意象油画的创作不是油画家个体艺术追求的结果,而是整个民族集体的一种潜意识行为。当代中西文化在持续不断地相互渗透与交融,时代的进步早已使民族的艺术语言的界限有所淡化。我们应认识到现代不是对传统的否定和决裂,而应当是对传统艺术的延续和升华,我们应努力发现民族的绘画艺术精髓,创造既有传统精华又有现代朝气,既有西画精髓又具民族精神作品,建立能够表现民族精神和个人情感的独特的色彩语言。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美术学油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