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城市经济低碳化发展研究
2015-05-30王萌
王萌
摘 要:我国大城市长期以来遭遇人口过快增长和严重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诸多城市病难以得到缓解。城市的这种城市病是显性的,对其研究也比较充分,但是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型城市也出现了种种的城市病问题。以中小型城市为切入口,分析中小型城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到经济低碳化发展的研究方案。
关键词:中小型城市 经济 低碳化发展 研究
一、引言
城市经济的低碳节能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我国政府也针对不同城市设定不同的减排目标。同时,由于我国的大城市城市病问题出现的比较早也比较明显,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比如北京市特别是长期的雾霾天气困扰,不仅包括北京本地严重的交通废气、工业排放也包括来自北京周边特别是河北区域重化工业的严重污染与扩散。例如像北京、上海、广东这种一线城市暴露出的城市病已逐渐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治理,像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等方案有助于解决大城市的地碳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但是更多的中小城市也开始出现一些城市化问题的迹象,只是这些现象没有城市表现的那样明显,比如我国中小城市出现的人口拥堵、交通拥堵、水污染等等问题,让那些本来宁静而祥和的中小城市也慢慢发生着改变,它们变得拥堵无序,丢失着本该有的诗意栖息环境。
二、中小型城市经济低碳化发展顶层设计
(一)城市经济低碳化发展内涵
城市经济低碳化的提法是和世界范围内城市病的产生同步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等问题的冲突成为当代城市经济发展的典型困境,低碳发展的经济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把低碳发展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推向了一个高潮。
我国的城市经济低碳化发展的道路是以城市示范点的开展而展开的。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法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大方向,在保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同时又要保持经济发展的势头。这就要求我们在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技术、低碳产业等等方面都要进行改造。
(二)中小型城市经济低碳化发展困境
我国中小型城市经济发展在走低碳化道路时有着和大城市一样的不少问题,但也有一些大城市没有的问题,这就是中小型城市低碳化发展的特殊困境。
资金不足。大城市在政策发展中会得到相对较多的政策扶持和更多的资本流入,但是中小型城市往往资金短缺,这极大的制约了中小型城市发展第三产业,其GDP发展只能依赖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
环保设施落后。中小型城市的基础设施往往没有大城市好,环保设施还比较落后,很多工厂排出的废水和废气没有经过任何环保处理就直接排放出来,这也制约了中小型城市走环境友好型的道路。
房地产业畸形发展引起诸多问题。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的旺盛也引起了建材业和各种高耗能材料业的发展,但是这些高耗能材料往往不符合环保标准,但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往往在一些中小城市得到广泛应用。另外,中小型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相对较小,由于缺乏人才很多中小型城市不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得不依赖当地房地产业的发展,这就进入到中小型城市发展的一个恶性循环中去。
(三)中小型城市经济低碳化发展设计
中小型城市往往人口相对大城市来说要少,所占地域面积要小,所以总体来说中小型城市的经济低碳化发展要注重多方联动和协调发展。这需要重视资源的整合和优势互补,加快建立低碳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突破行政体制障碍,提供高质量的低碳科技信息共享、资源整合、低碳技术扩散与低碳技术转化、产业孵化等服务,促进区域间的低碳产业分工、梯度转移和低碳产业集聚,构建功能互补、宏观布局、市场互联的低碳创新一体化机制。
三、中小型城市经济低碳化发展策略
(一)提高政策的平台服务能力和监管能力
中小型城市经济走低碳化发展道路时,一定要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比如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中,政府不能因为是生产新能源汽车就放松了对这些企业的服务和监管。新能源汽车产业有设计、加工、销售等环节,其中的生产等环节也可能给当地资源环境带来一些压力,相关职能部门要要加大对这一环节的监管,还要针对新能源汽车在环保、能耗方面制定一个科学的标准,不能因为本身是新能源产业就降低生产的环保标准;政府还要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方面做一些规划和服务工作,比如政府可以用优先给新能源汽车办理牌照的办法来鼓励市民使用新能源汽车。
(二)强化市民的环保意识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中小城市的市民环保意识和大城市市民环保意识还有一定差距,那么在中小城市中强化市民的环保意识就成为一个解决中小型城市低碳化发展中困境的方案。
环境问题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环境保护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公众参与。要充分认识环境保护领域公众参与的内涵,维护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和批评权,通过公众舆论监督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制造者施加压力。
(三)建立有效的城市生态补偿机制
积极参与开展碳交易,加强协同治理,积极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扩大环境容量,拓展生态空间,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建立城市间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用于补偿大兴区水资源使用权损失、生态林业用地使用权损失等费用,建立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课题组.中国2050年低碳发展之路———能源需求暨碳排放景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 鲍健强.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