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言小说《蛙》的词汇运用与修辞艺术探析

2015-05-30蒲丽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陌生化

蒲丽

摘 要:莫言作为国当代文学界最有影响力的作家,其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本文以莫言的长篇小说《蛙》为研究对象,从小说语言的角度出发,对小说中的词汇运用和修辞艺术进行探析,借以理解莫言小说语言的独特性。

关键词:《蛙》;词汇运用;修辞艺术;陌生化

所处的时代以及客观的语言环境使莫言的小说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他善于打破固有的语言模式,运用独有的语言表达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蛙》是莫言酝酿十载,潜心写作四年才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身为妇产科医生的乡村姑姑的矛盾的一生。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获得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下面我们就来探析小说《蛙》中词汇和修辞的运用特点。

一、莫言小说《蛙》的词汇运用

小说《蛙》中的故事发生在计划生育时期的中国农村,这样的故事背景要求小说在词汇的运用上必须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时代性特点。我们将从方言、熟语和粗话三方面来分析小说《蛙》中词汇运用的特色。

(一)《蛙》中的方言

山东省高密市是莫言的故乡,他在这里生长,对这里的语言和风俗习惯非常熟悉。在创作《蛙》时,莫言将这里的方言运用其中,使得故事的更贴近现实,将人物塑造得更形象。

莫言在小说的语言中运用了大量的方言,以此来体现当地的生活特色和人物特点。例如,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有个身披黄袍、头剃秃瓢、看上去像个和尚的摊主”,其中“秃瓢”一词便是方言。“秃”指没有头发,“瓢”是当地人使用的一种由葫芦制作的,表面光滑的舀水用具。“秃瓢”这一词的运用,不仅形象地说明了此人是光头,还使语言带了一些诙谐。又如在形容“公社里那些人”时作者用到了“贼精贼精”这一贬义色彩明显的形容词,“贼”字这一特色的用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那些人的过分精明。

(二)《蛙》中的谚语

谚语是人们创造的一种现成话,是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反映深刻的哲理,具有简洁、机智、幽默的特点。莫言在《蛙》中运用了大量的谚语,使小说的语言简洁,内容丰富且利于理解。以“甘蔗没有两头甜”为例,这一句话出现的情景是“‘我的妻子王仁美怀了二胎,我在工作和儿子之间犹豫不决,老同学袁腮用这句话劝‘我”。我们都知道甘蔗越靠近根部越甜,所以甘蔗两端不可能同样甜。这一谚语的运用,形象地说明了工作和儿子只能取其一,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三)《蛙》中的粗话

莫言的另一个词汇特点表现在粗话的运用上。《蛙》中运用的粗话有两种,一种是骂人的粗话,用来表达人物的不良情绪。这类粗话在农村中很常见,村民们文化程度不高,面对不满时会直接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表达。例如,“他说:滚,小兔崽子们,这里没有你们吃的,回家吃你们娘的奶头去吧”,这样的粗话更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另一种粗话不是骂人的,例如“我听到他说:妈的,好一派北国风光!”,这句话中的粗话不是咒骂某一人,而是表现人物当时的心理变化。无论是哪一种粗话我们都需要正确对待,既不要一味否定,又要坚持适度原则。

二、莫言小说《蛙》的修辞艺术

修辞即修饰言论,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恰当的修辞,可以增加小说语言的表达效果。莫言在小说《蛙》中大量运用了修辞,使得小说的语言更加丰富。

(一)丰富的修辞手法

1、比喻

比喻是找出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描写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这种修辞用于描写事物时,可以使被描写的事物更鲜明生动;用于说明道理时,能使道理通俗易懂。莫言在小说《蛙》中就大量地运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如,在“两行蜂蜜般的泪水,从他枯干的眼窝里流出来”一句中“泪水”是本体,“蜂蜜般”是喻体,这句话将通常语序中的本体和喻体位置进行调换,用喻体作定语去修饰本体,使语言更简洁的同时丰富了其内容。又如“我赶紧拉回思绪,像拉住一匹疯马的缰绳”,这句话用具象的“疯马的缰绳”来比喻抽象的思绪,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语句更易于理解。

2、排比

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排比修辞的运用有利于加强文章内容和语言的气势。如“女人的地位是生孩子生出来的,女人的尊严也是生孩子生出来的,女人的幸福和荣耀也都是生孩子生出来的”连用了三句“女人的……是生孩子出来的”,用来强调在封建思想中,女人所获得的一切都同生孩子密不可分,也让读者从中地深深理解那个时代女人的悲哀。

3、夸张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像,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扩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例如,“当时,我们说他驾机俯冲到我们村头的西瓜地,伸手摘了一个西瓜,一抖超膀又钻上云端。”这句话夸张的描述了飞行员高超的技术,但实际生活里飞行员驾驶飞机摘西瓜是不可能的。这样的夸大语句,是为了突出人们对飞行员这一职业的极度喜爱和崇拜。

(二)恰当的修辞原则

为了更好地发挥修辞的作用,更有效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作者在运用修饰手法时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这就是修辞原则。从小说《蛙》中我们能够看到莫言对修辞原则的准确把握。

1、得体原则

所谓得体原则,就是所用的修辞同文章题旨、语境、对象向契合。例如,小说中描写了“我”和小狮子结婚当天的自然环境有这样一段话:“ 我与王仁美结婚那天下大雨,与小狮子结婚这天下暴雨。一道道的闪电,刺目的蓝白之光,然后是震耳的雷声与倾盆大雨。四面八方都是响亮的水声,挟带着浓重土腥和腐烂水果气味的湿风从窗棂灌进洞房。红烛将残,抖抖颤颤,终于熄灭。”这段从视觉、听觉、嗅觉三方面对当时的环境进行了描写,但无论是哪一种事物都是生活中可见的。这样的叙述更容易让读者体会到当时的场景,理解 “我”所感到的深深的恐惧。

2、灵活原则

要使作品鲜活,就必须使用新颖、灵活的语言。莫言的生活阅历和文学积累让他对语言的运用信手拈来,灵活自如。如在“姑姑抄起一个擦面棍,对着柜底猛捣,咚咚几下子,显出一个洞口。你姑姑说:游击队的英雄们,出来吧。难道还要往里灌水?” “游击队”本指一种以流动袭击为特点的军队,用在这里则诙谐地写出了逃避计划生育的人们和计生工作人员的“斗争”场面,尽显讽刺之意。这种词汇的灵活运用使得文章语言更形象、幽默。

3、美的原则

美的原则就是指在运用修辞时要还注意小说的语言美,在词语形式和韵律上都要追求美感。“正是隆冬季节,水面上结着厚冰,一眼望去,一片琉璃世界。” “琉璃”给人的印象是晶莹剔透,圣洁纯净,用一片琉璃世界来形容结冰的冬季,将美景具象化呈现给读者,让读者更直观地体会到作者想表达的美。

三、莫言小说《蛙》的陌生语言

“陌生化”是指对常规艺术形式的创造性颠覆,将熟悉变陌生,从而呈现一种新奇的形式,并由此带来全新的艺术效果。莫言在小说《蛙》中使用了陌生化词语,使文章的词语更具创新性。下面我们就来探析莫言对小说语言的陌生化改造。

莫言对词语陌生化的改造表现在突破原有的语言规范上。例如,文中描写土胆时用了“既生不逢时又生不逢地”来形容,这里“生不逢地”是对“生不逢时”的改造,二者同用更强调了土胆的时运不济。又如,文中袁腮的一句话“我虽跃跃,但已经不想试了”,这句话中所用的词语原型是“跃跃欲试”,但这里打破了词语固定的形式,对词语进行了拆分。在重新组合成新的句子后,读者更能从幽默语句中体会袁腮的态度。

四、结语

长期的农村生活使莫言对方言、谚语、粗话等异常熟悉,多年的创作经验又使他能够娴熟、灵活地驾驭此类语言。加之恰当的修辞和巧妙的陌生化词汇地运用,使得《蛙》在语言风格上更具特色。

参考文献:

[1]赵奎英.修辞与伦理:莫言《蛙》的叙事修辞学解读[J].小说评论,2012(06) .

[2]丛新强,孙书文.莫言研究三十年述评[J].东岳论丛,2013(06).

[3]吴菊香.莫言小说词语超常使用的特点[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07) .

[4]杜刚秀.莫言小说语言风格的形成历程、特点和成因[J].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09).

猜你喜欢

陌生化
“陌生化”教学:让学生数学学习更美好
陌生化理论视角下《蛙》的英译研究
“陌生化” 理论在初中现代诗教学中的作用
借助陌生化策略有效开展阅读教学
《红高粱》中的陌生化语言及其英译研究
教学新思维
《尘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
进入现代性审美体验的“陌生化”
——评杨向荣《西方诗学话语中的陌生化》
谈陌生化对泰语教学的意义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