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分析

2015-05-30徐奎元

世界复合医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临床分析

徐奎元

【摘要】目的 分析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2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行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平均随访18.7±1.6个月,观察组关节功能优良率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行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临床分析

在人体全身骨折中,约4%-5%的患者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老年人群多见。老年患者往往合并骨质疏松症,临床上主要采取闭合复位及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种术式治疗,临床效果不甚理想,特别是老年患者术后骨折延迟愈合、骨坏死及不愈合率较高。笔者通过对该201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1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临床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201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8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X线片检查并确诊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均为闭合骨折,排除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者;其中,男性44例,女性38例;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65.3±3.1岁;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38例,四部分骨折44例;重物压砸18例,交通事故54例,摔倒1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3d,平均5.62±0.9d;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钢板固定术治疗 全麻或颈丛神经阻滞,取平卧位,切口位于肩关节前内侧,弧形切口,将胸大肌和三角肌向外拉,复位大、小结节,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块,选择加压钢板,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的外侧放置内固定物,确定骨折部位复位良好,放置钢板,通过导引套筒置人锁定螺钉,置入负压引流管后关闭切口。观察组行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麻醉方式与对照组相同,头向健侧偏,取沙滩椅位,患侧肩部垫高,与手术台呈30度角;肩关节前内侧入路,切口约12cm,于胸大肌与三角肌间隙进入,保护好头静脉并向内侧牵,充分显露盂肱关节和骨折部位,大小结节肌腱用10号丝线贯穿并固定,肱二头肌长头腱为肩袖与大小结节的中点做缝线标记,显露肱骨头,取出折块碎骨,彻底清理关节腔;选择假体,依据胸大肌止点和大结节确定假体高度,扩髓,调制骨水泥填充髓腔,假体插入,大小骨块复位后用丝线与假体固定;取出的肱骨头做蛋壳样掏空,骨干和大小结节结合的位置填人松质骨,关节活动度良好后,彻底冲洗,置入引流管,关闭切口,予以拉链式缝合器固定。

1.3术后处理 三角巾将患侧上肢悬吊于中立位,4-5d后去掉;术后2d拔除引流管;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抗生素抗感染1-2d,补充钙制剂;术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尽早功能康复锻炼,嘱患者定期行X线片复查。

1.4观察指标 出院后随访12-18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治疗效果。

1.5疗效标准 临床效果采用Neer评分法评价:分为疼痛、功能、运动范围及解剖四部分,分别占35、30、25和10分;运动范围包括肩关节后伸、前屈、外展、后旋及内旋等:优为100-90分;良为80-89分;可为70-79分;差为70分以下。

1.6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并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结果

2.1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方面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部分观察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引流量(ml)

对照组

41

99.89±10.75

253.21±66.73

118.31±46.23

观察组

41

88.96±9.21

215.03±40.22

102.76±22.57

2.2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32%,显著低于对照组21.9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感染

肩峰撞击

神经损伤

关节僵硬

异位骨化

肱骨头坏死

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

41

0(0)

0(0)

0(0)

5(12.20)

0(0)

4(9.76)

9(21.95)

观察组

41

0(0)

1(2.44)

0(0)

2(4.88)

0(0)

0(0)

3(7.32)

2.3治疗效果比较 如表3所示,患者出院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9±2.2个月,观察组关节功能优良率85.37%,显著高于对照组7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优(例)

良(例)

可(例)

差(例)

优良率(%)

观察组

41

24(58.54)

11(26.83)

5(12.19)

1(2.44)

35(85.37)

对照组

41

9(21.95)

20(48.78)

6(14.64)

6(14.63)

29(70.73)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人体肩关节活动范围是最大的,采用非限制性人工肱骨头重建肩关节功能,内在缺乏稳定性结构,术中一旦操作不当,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特别是老年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者较多,即使骨折部复位完好,稳定固定也较难以实现。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适用于严重四部分骨折者、肱骨头三部分骨折合并骨质疏松者、伴肩关节脱位性骨折者及压缩骨折或劈裂范围大于40%者。因此老年患者应选择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半肩置换术与传统的钢板内固定术相比,无需复位及固定碎骨块,手术时间短。本研究也证实,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平均随访18.7±1.6个月,观察组关节功能优良率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行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韓兴辉.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7):485-486.

[2]周政,沈奕,彭丹,等.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应用人工半肩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与预后情况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2014,20(12):1719-1722.

[3]吴昊,查振刚,林宏生,等.人工肱骨头置换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对比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3):560-564.

猜你喜欢

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清肾解毒法治疗糖尿病肾病63例临床分析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分析
探讨乳腺导管扩张症80例临床分析研究
足月妊娠羊水过少125例临床分析
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
自发性结肠穿孔20例分析
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与治疗依从性分析
厦门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临床分析
389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临床分析
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