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发散思维的实践与思考

2015-05-30郑木霞

新课程·下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发散思维教学实践思考

郑木霞

摘 要:通过介绍发散思维的特点,用具体的案例阐述了发散思维在新课、复习课和化学计算习题课上的教学实践,指出了发散思维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解题的思路。并提出了如何培养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化学;发散思维;教学实践;思考

一、发散思维的特点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开放性思维。它是指从某一目标或思维起点出发,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沿着不同的方向、角度思考、分析,寻找各种途径去解决具体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善用发散性思维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发散思维在教学中的应用

1.新课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应用

教授新的内容,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通过书本上的知识以及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获得的思维方式与解题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做到“授人以渔”。例如,在学习氨气的物理性质时,做氨的“喷泉实验”。笔者演示完实验后,要求学生来解释“喷泉”产生的原因,由学生自己得出“喷泉实验”的本质。接着继续追问:“除了氨气之外,什么气体也可以进行‘喷泉实验?”学生反应强烈。通过引导学生明白CO2和Cl2这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都不够大,因此很难形成和氨一样装备的‘喷泉实验。分析完这个问题后,笔者又继续追问:“如果一定要用CO2或Cl2做“喷泉实验”,那么又该如何改进实验呢?”此时学生思维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很活跃。很快就有学生提出了将课本“喷泉实验”中的水换成浓的NaOH溶液。甚至有学习好的学生提出将水换成浓的NaOH溶液之后可以将胶头滴管移去,然后用热的毛巾包住圆底烧瓶,过一段时间之后,再将毛巾移去。也可以形成“喷泉实验”。通过这样的追问,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学生因此对“喷泉实验”的内容掌握得很扎实,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复习课中发散思维的应用

复习课特别是高三总复习课,课堂知识容量大,知识面宽,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多,而且有的内容难度较大。若此时合理运用发散思维,可有效提高复习质量。例如,在复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设计实验证明醋酸是一种弱酸。学生展开思考,相互补充,最后得出了8种不同的方法。笔者在学生提出方案的过程中,适时地展开追问:“为什么pH试纸测CH3COONa溶液的pH值显碱性就证明醋酸是一种弱酸?”“为什么相同浓度的盐酸、醋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会不一样?”“能用相同pH值的盐酸、醋酸溶液做导电性实验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吗?”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分析,学生串联了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等知识。把单一的问题“复杂”化,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又如,复习“化学实验仪器”,引导学生展开发散性思维,归纳总结装置a(如图)的用途,使学生在以后解答化学实验题时,遇到这种装置能快速明确它的用途,或者帮助学生理顺实验的设计思路。

3.化学计算习题课中发散思维的应用

化学计算题是化学考试中的一个难点。在考试过程中会有一部分学生放弃此种题目。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解题的思路。如,向100mL 2mol/L的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100mL,最后产生沉淀7.8g,刚加入的NaOH溶液的物质量浓度是( )

A.1 mol/L B.1.5 mol/L C.3 mol/L D.7 mol/L

此道题有两种解法:第一种分情况讨论法:NaOH不足与NaOH过量两种情况。第二种解法可根据数形结合法。

又如,用1L的1.0mol/LNaOH溶液吸收0.8molCO2,所得溶液的CO2-3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约为( )

(A)1:3 (B)2:1 (C)2:3 (D)3:2

本题可采用按反应顺序求解或根据Na、C元素的守恒列二元一次方程计算,也可以用十字交叉法來求解。教师在讲评中在有可能的情况下,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发散性思维,进行“一题多解”,有利于帮助学生熟悉解题的方法,积累解题的经验。在练习或考试中能运用类比思维,将所学的解题方法迁移到另一道陌生的题目当中。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思考

发散思维并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形成的,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引导学生长期运用形成的一种能力。那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笔者认为,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进行发散思维的前提。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依靠学生的努力和配合,教师才能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2)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挖掘教材中能进行发散思维的教学内容。只要答案不唯一,都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

(3)课堂上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在保证学生有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敢于进行思维。

(4)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时,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提示,点拨他们思维的“盲点”。

教与学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过程。教师训练学生进行发散思维,除了教师做足充分的准备外,学生必须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扎实的知识积累,不然发散思维的训练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参考文献;

[1]蒋福全.发散性思维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2009(4).

[2]曹礼亚.发散性思维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13(21).

编辑 李 姣

猜你喜欢

发散思维教学实践思考
探微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个性化与多元化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