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网络时代高一新生数学兴趣的培养途径
2015-05-30袁艳辉
袁艳辉
摘 要:高一新生在进入高中时往往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得尤其明显。本文试图分析学生在网络时代下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因势利导,基于网络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网络时代;数学;兴趣
1.高一新生特殊的心理问题和他们眼中的高一数学
初中学生通过中考进入高中这个陌生的环境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有的有自卑感,有的有焦虑感,还有的有挫折感等。这些心理对高一新生的学习有十分不利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在数学学习上体现尤其明显。数学是高中和初中知识阶梯升级的集中代表。很多新生因为数学不好,逐渐放弃整个学习。在这些同学眼中,数学是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抽象空洞的数学概念、生搬硬套的公式定律,考试时一个小题目有时要让人费很大劲才能解答得出,叫人望而却步。
2.高一数学本身的特性
学生对数学排斥情绪的产生,与高一数学本身的特性有关。
一是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二是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学生习惯于这种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三是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3.网络时代高一新生的兴趣
要克服学习数学中可能出现的厌烦感和排斥感,应注重对他们数学兴趣的培养。数学原本是很有趣的科学。爱因斯坦曾说过,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由数学的公式组成。要培养数学兴趣,或许借助网络时代青少年的兴趣来培养其数学兴趣是一条不错的途径。
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比较重,网络极易成为许多青少年学生躲避负担和压力的“防空洞”,同时网络也成了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场所。网络让他们有种强烈的好奇心和空前的自由感,为这个年龄段所特有的特立独行的个性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虚拟空间。青少年在网上交流、交友的自由化,使青少年交往的领域空前地宽广,极大地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据抽样调查,经常上网的青少年中,有62%的人玩网络游戏,54.6%的人去聊天室聊天,48.6%的人使用电子邮件,但也有12.1%的人表示建立了自己的个人主页。遇到烦心事和困难时,现实中找人倾诉有种放不开的感觉,在QQ里,可以毫无顾忌地互相安慰,互相鼓励,互相帮助。玩网络游戏,通过不断地闯关打拼,可得积分,角色升级。看级别和积分就知道对方有多大的能耐,让天性好强的青少年很有成就感。
4.因势利导,基于网络培养数学兴趣
既然青少年对网络环境很有兴趣,如果课堂搬到网络上,或许对其兴趣的培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模式简要设想如下。
(1)设置一个网站。要求班上的所有学生,像注册网络游戏账号一样,按学号进行注册。把现实的班级搬到网络上,学生每登录一次,都给加分。
(2)课堂板书的课件化。课件讲课形象直观,方便理解,能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逻辑性强的概念简单化。比如,立体几何课程的教学,可以通过“几何画板”,以动画、立体的方式形象地展现出立体几何图案变化的整个过程。从而把复杂的数学过程和现象变得直观而简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件的网页化。把当天的课堂教案及时放到网页上,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学生可以在课后,对白天上课没听懂的部分重复地重点复习。同时可以要学生提出自己对课件的看法和希望。
(4)定期在线解答。可以先规定具体的时间段,由老师在线解答问题。必要时可以进行语音对话,实时答疑解惑,使学生觉得老师始终没有离开自己,一直在学生身边,增强其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刘新球.健康上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补充知识读本)[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刘 瑛.应对网络时代[N].光明日报,2003-01-23.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