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藏翻译差异对比
2015-05-30公巴太
作者简介:公巴太(1989-),藏族,青海同仁人,青海民族大學藏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汉藏翻译方向)。
摘要: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首先需要有统一的文字意义,翻译便成了沟通不同文化间的良好桥梁。可以说,翻译是不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与文化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翻译离不开本土文化的制约,任何一种语言的翻译,一旦脱离了文化因素,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译文的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不同文化之间为了交流思想,相互了解,达到互通有无的状态,除了要学习对方的语言文字之外,还需要借助于大量准确的翻译工作。
关键词:文化传播;文化差异;汉藏;翻译难题
藏族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族中的重要一员,拥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但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影响,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为汉藏两族之间的交流设置了一定的障碍,形成了翻译难题。因此,本文通过对汉藏翻译之间的差异对来比,让更多的汉藏译者克服翻译难题,真正达到文化自由交流的目的。
一、 汉藏翻译的发展概述
王佐良先生曾说:“翻译最大的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因此,在翻译汉藏两种不同文化语言的过程中,对文化差异的忽略会直接导致译文的失败。因此, 文化因素在汉藏翻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 汉藏翻译发展历史。追溯汉藏文字交流的源头,是从唐代开始的。在唐朝时期,两族人民十分重视彼此之间在语言文字方面的交流,两族人民相互学习,加强了对彼此文化的理解。汉藏文字间的交流是通过翻译进行沟通的,从上层统治者到民间百姓都积极为汉藏两族文化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民间的百姓互通有无,经常往返两地,成为了汉藏文哦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和促进力量。
在唐朝与吐蕃友好往来的数百年间,唐蕃之间的官方往来就多达290多次,很多熟悉汉藏两种语言的人,对汉藏文化的理解也是比较到位的,他们在汉藏的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推动了汉藏两种语言翻译水平的提高。在藏族古书中,有很多语言的措辞与语法也受到了汉族思想的影响,其写作风格和特点与西藏本土其他历史文献的翻译有些不同。
(二) 汉藏翻译的局限性。汉藏之间的翻译之所以存在困难,是因为语言反映了文化,两族间的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文字语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多样性,并且汉藏翻译受到文化的制约。两族 人民在日常交往中,运用汉藏两语进行沟通,在这一过程中必定会存在理解和表达的问题。这就大大增加了语言的翻译难度。汉藏翻译这不仅需要有双语能力,还需要具备两种文化甚至多种文化的知识,了解两个民族的心理特点,文化形成的过程以及历史传统,宗教文化等一系列的知识。
无论是从文化上,历史上,还是语言上,汉藏两族之间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印记。给汉藏翻译带来最大阻碍的也是民族间的文化存在的不同差异性。人们在意识形态,物质文化,宗教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差异,势必会反映到语言中去,因此,只有客服文化差异的困难,才能翻译出好的作品。
(三) 汉藏翻译的应用前景。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他们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汉藏两种语言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普遍的共性。这种共性就为两种文化的交流与翻译提供了可行性的依据和基础。藏族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如果这些文化无法传播那将是整个人类的巨大损失。因此,汉藏翻译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觑的,汉藏翻译的应用前景可以说是十分广阔的。
汉藏翻译为汉藏文化的交融,传统文化的继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汉藏翻译是译者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受到社会客观条件和自然条件的限制的。因此,汉藏翻译应该努力克服困难,将汉藏翻译的经典著作永世流传,将藏族文化发扬光大,不断推动汉藏两族人民的顺畅沟通,为彼此文化的理解与接纳,为人类藏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作出贡献。
二、 汉藏翻译差异特点分析
汉藏之间的翻译在许多地方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性,无论是在语言结构上交流方式上,还是在文化责任上,都有着各自的不同特点。这就需要我们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深入分析和探讨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的不同特点。
(一) 语言结构分析。汉藏两种语言在语言结构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汉语语言在结构上要求结构单位仅量小一些,通过词与词之间的灵活搭配使得语言具有广泛的意义。在汉语组词方面,词的结构越复杂,其代表的含义就越丰富,但词的适用范围反而越小了。在完整句子中,词语通过灵活组成更多的合成词,形成整个句子的搭配关系,从而使用更多的语言环境。
藏语与汉语之间的关系并不遥远,都是来自同一个原始语。藏语语言结构的基本语序为SOV(主词-受词-动词),藏语属于字母式的文字系统,其特殊之处就是文字系统与语音系统不一样。藏语的语音系统中,有180多个复辅音声母,其中含有三合,四合复辅音,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藏语也在不断改进,现在藏语中的复辅音则主要是二合辅音,并且保留了较多的古复辅音声母。
(二) 交流方式分析。孔子说过:“言不顺,则事不成”。要想办成事,交流是关键。在交流方式上,汉藏之间的交流方式也有很大的区别。汉语的交流方式较为直观,主动语态居多,在陈述方式上,如果用了不同的语气,就可以达到不同的表达效果。书面语言进行沟通也是最常见的,通常是比较含蓄委婉的。当然也会有无声的言语沟通,通过表情,手势来传递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感情。可以说,汉语的表达方式是多样的,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也可以进行文化的传递。
而对于藏语来说,藏语的交流方式则较为简单,有些汉语出现的词汇在藏语中是没有的,需要变换表达词汇。藏语的语言含义也较为简单,没有汉语那么多深刻的含义。所以在表达上,藏语的词汇量较少。在交流语气上藏语的语气是谦和的,音调也较为低沉。虽然汉藏之间在交流方式上存在着差异,但只要相互了解彼此的文化特点,尊重彼此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就可以达到沟通无障碍。
(三) 文化责任分析。所谓责任文化,就是“人人都讲责任的文化”。是在文化的基础上加入责任感。责任文化属于文化中的一项内容,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责任心,那这个民族的文化就没有了继承和传播,这事及其严重的问题。因此,对于汉藏两民族的文化来说,翻译要想达到最佳效果,译者必须要有充分的责任心。
责任文化可以激发译者强烈的责任意识,这是完成翻译工作的重要保障。在一定意义上说,译者责任意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汉藏翻译的效果和汉藏文化的良好传播。同时,责任文化还可以提高工作质量。汉藏翻译质量的好坏直接与两族文化的传递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在有利于文化传承的角度考虑,汉藏翻译者确实需要有责任意识。
三、 结论
很长时间以来,翻译一直是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文化交流的手段。翻译所起的中介作用对汉藏不同文化的发展和进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翻译是可以超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沟通工具,它让全世界的国家可以相互学习,共同发展。因此,翻译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做好翻译工作的前提就是必须要了解和掌握汉藏之间不同的文化现象。藏族文化神秘而伟大,源远流长,翻译藏文译著,对于藏族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播都是十分必要的。汉藏之间的互译不仅增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同时还能促进社会的和谐,文明与进步。尽管汉藏翻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但并不是难以克服的,只要正确处理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多样性,提高翻译质量,汉藏的翻译译文还是能够达到理想效果的。(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藏学院)
参考文献:
[1]德拥,德吉旺姆,呷绒则玛.从现代汉藏翻译史看翻译在藏汉文化交流中的作用[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08-23.
[2]塔措.从文化差异谈汉藏翻译的局限性[D].西藏大学,2011(04).
[3]达娃次仁.论文化差异中的汉藏翻译[D].西藏大学,2011(04).
[4]达哇才让.藏族翻译史概述[J].民族翻译,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