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钢琴作品《春舞》之教学探究

2015-05-30姚丽娜

艺术评鉴 2015年23期
关键词:演奏创作

姚丽娜

摘要:本文以《春舞》这部钢琴作品及其教学演奏技巧为分析视角,在音乐创作的基础上,论述《春舞》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特征。结合作品的主题、创作布局,全面细致地分析《春舞》每个乐段和演奏技巧要点,旨在探究和提高《春舞》艺术美感欣赏,从而获得理论与演奏实践双重价值。

关键词:《春舞》 创作 演奏

钢琴作品《春舞》创作于1980年,系中国作曲家孙以强应钢琴家刘诗昆之邀所写。作曲家前往新疆采风,果园里维吾尔族青年男女喜获丰收的景象激发了作曲家的创作灵感。以民族音乐元素为素材创作的钢琴作品《春舞》,旋律优美、色彩明丽、风格迥异,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在各种性质的器乐比赛中,时常听到参赛选手把《春舞》作为参赛曲目。高校钢琴教师在教学中,选择中国钢琴作品时也比较偏爱这首作品。由于这部钢琴作品演奏技巧要求较高,对音色和节奏的把握比较严苛,其丰富的和声效果、夸张的力度变化和精准的速度要求都需要演奏者有良好的演奏基础来诠释作品要表达的境界。故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在演奏《春舞》时,不能很好地处理音乐技巧、把握音乐风格,本文试从以下五部分分析《春舞》本体,以期能为更好的诠释这首中国钢琴作品中的精品之作提供些许帮助。

《春舞》是一首复三部曲式的作品,2/4 拍,中速,全曲柔美与激昂兼并,情绪跌宕起伏。乐曲的呈示部与再现部采用相同的音乐元素,展开部则用一个新的音乐主题变化发展。作品采用典型的新疆维吾尔族手鼓的节奏,曲中大量运用托卡塔式的演奏技法,加上速度和力度的要求,把音乐逐层推向高潮,展现了维吾尔族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情景。其结构图示如下:

第一部分:引子(1-18),中板,旋律建立在明朗的D 大调上,通过柔美的音乐表情和P的力度描绘出清晨空旷的原野上冰雪融化、万物复苏的场景。引子由四个乐句组成。问句(1-5小节),旋律的上行级进配合伴奏声部的反向下行,使音乐有了内在的推动力。之后在相隔一个八度的音区出现的双音和和弦,如春野峭壁的回音,轻轻地,随风远去。答句(6-10小节),采用三连音节奏,五度、六度双音从高至低连续下行,如一汪清澈的泉水潺潺流出,使音乐立刻生动起来。随后,问答句重复出现,维吾尔族手鼓节奏悄然出现,伴随着下行旋律给予疑问以肯定的答复。整个引子部分演奏要柔和、控制指尖力度,给人优美的感觉,在弹奏右手旋律时要充分运用重力转移的方法将旋律弹奏流畅连贯,并注意句子的呼吸,使旋律具有歌唱性。第3、4小节的双音要连贯、弱奏,随之琶音给人一种轻盈的回音的感觉,接着采用连续的三连音并渐渐减弱,造成色彩上的变化,使旋律听起来安静并赋予幻想。在16 小节出现维吾尔族音乐典型的手鼓节奏,音乐具有律动感,为乐曲的发展进行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呈示部(19-73),d 小调,旋律富于歌唱性,刻画新疆维吾尔族少女载歌载舞的情景。在这段音乐中,作曲家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如:分解八度、八度和弦、变化音区、改变织体等等,使音乐主题的每次出现都耳目一新,且音乐感觉达到层层叠进的效果。在30小节开始出现托卡塔式的演奏技巧,其速度之快和力度之大更进一步的渲染了激动的情绪。左手模仿的手鼓节奏,给音乐以动感。从46小节开始旋律进入呈示部的第二个乐段,旋律声部和加花伴奏声部共分为四个声部。在弹奏时,一定要控制好伴奏声部的音量,突出主旋律。从54小节,旋律由两个新疆手鼓节奏衔接进入再现段,出现八度跳音和短暂的三十二分音符的装饰华彩旋律,八度跳音的力度和华彩装饰的轻盈形成鲜明对比,形成一唱一和的音乐感觉。音阶下行式华彩乐句在弹奏时要做到连贯、渐慢、渐弱,其力度的变化由f-pp-ppp, 由激烈的情绪急转入慢慢的回味和期盼。

第三部分:发展部(74-175),不太快的小快板,旋律由d小调转入降B大调,速度与呈示部的中板形成对比,欢快的旋律以及跳跃的节奏交织在一起,音乐情绪时而轻快流动,时而彪悍豪放,展现了维吾尔族人民在热闹的节日里载歌载舞的场面。本段音乐可以划分为三个乐段:74—113 小节为第一乐段,五度双音以 pp 的力度,由四分音符进行到八分音符,给人一种音乐内在的推动力。副部主题旋律以前八后十六音符的连跳音型为动机,以八小节为一个乐句不断重复,好似草原上驰骋的马蹄声,演奏时快速弹奏要注意每一个音的清晰与干净;114—145 小节为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 102—105 小节动机的变奏与发展,从114小节开始出现果断的双音断奏,要求掌关节支撑好,指尖瞬间发力,肩膀手臂放松,手腕一定要有弹性。122小节开始两手交替,这里采用托卡塔式的创作手法,旋律的同向进行和反向进行使音区扩大,音响开阔震撼。乐曲织体丰富加之钢琴乐曲音域宽厚,其表现强烈紧张的气氛,形象的表达了人们尽情欢乐的酣畅场面;146—167 小节为第三乐段,是整個乐曲发展的高潮段落。在第三乐段146小节开始,出现交替双八度,弹奏时不可杂乱无章、你追我赶,要使其错落有致,弹奏要大气,让音乐富有张力。在第146、149、152、155 小节出现的极不相容的重音复合和弦,结合密集紧张的节奏和双手八度快速交替抛物线式的旋律进行,使听觉产生剧烈的冲撞效果,终于在 165 小节,经过两小节的奋力拼搏,以 fff 的力度终止在 D 大调主和弦的高音区上,气势磅礴地把乐曲推向了万马奔腾的高潮。

第四部分:再现部(176-206),再现部是呈示部的变化再现。速度回到呈示部的中板,音乐更加朦胧、幽静,就像人们在激烈舞蹈之后的疲累和放松。其中188-195小节采用改变织体及音区的方法,旋律呈现出三个声部,下面两行用左手演奏,右手负责高声部的加花应和。左手负责八度旋律的同时,又演奏伴奏声部的切分节奏,注意演奏时,速度均匀,不能抢节奏,弹奏八度旋律时,需保持手腕有弹性,手掌关节支撑牢固,和弦与下面的切节奏连接,要做到节奏精准无误,不抢不拖,突出旋律声部。右手在较高音区以音阶式的伴奏音型与主旋律遥相呼应,音乐清澈透亮。接着旋律由高到低进行模进(195—203小节),左手控制的两个声部与旋律形成了双句的重复,在不断的下行中,音乐渐渐平静下来,经过一个音阶上行,短暂停留在 203 小节的导音#C上,预示着音乐色彩即将发生变化。

第五部分:尾声(207-228),导音#C将音乐由再现部的d小调转入D大调,音乐情绪在弱弱的安静中再次明朗起来。旋律声部和伴奏声部横跨四个音区的开阔的音响再次歌颂了新疆人民的幸福生活,更进一步的肯定了维吾尔族人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219 小节出现的琶音和弦中的bB和弦音,将音乐的调性再次导入d小调,音乐形象在右手的单旋律独奏中显得更加细腻,意境更加深远悠长。声部渐少、音响渐淡、速度渐慢以及力度渐弱,描绘人群渐远,热闹的场面渐渐安静下来。第223小节,D音在高八度音区,以ppp的力度营造出虚无缥缈的听觉效果,脑海仿佛出现了一抹最后消失在天际的身影,乐曲最后无限延长在ppp的琶音上,韵悠意远,仿佛欢乐尽兴的人们带着满满的幸福踏上归家的路途。

本文通过对《春舞》作品的分析和研究使我们了解到,作曲家运用高超的创作技法将民族音乐特色与浪漫主义音乐结合起来,其技巧之艰深、意境之深远使中国钢琴音乐达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高度。在钢琴教学中,这首作品旋律动听、情绪对比强烈,可听性强,选用此曲作为教学曲目,对提高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表现力都是很好的。综上所述,《春舞》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中国钢琴作品之瑰宝。

参考文献:

[1]石叔诚.论演奏中外钢琴曲之异同[A].钢琴艺术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徐军.开拓演奏思维的新境界——关于中国钢琴作品演奏问题的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1996,(03).

[3]郭幼容.百奏不厌中国钢琴名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4]魏廷格.论我国的钢琴音乐创作[A].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学位论文集·音乐卷[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

[5]赵晓生.有神无形,得神忘形——林品晶的《春晓》风格简析[J].音乐爱好者,1988,(01).

猜你喜欢

演奏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如诗如画》创作谈
《一墙之隔》创作谈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提升小提琴音准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
高校钢琴课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会用心演奏
略谈钢琴演奏艺术
浅析西贝柳斯d小调协奏曲
中胡演奏中音色的把握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