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琵琶曲《龙船》

2015-05-30龚瑛

艺术评鉴 2015年23期
关键词:琵琶曲记谱龙船

龚瑛

摘要:本文从创作背景、乐曲结构、调性节奏、锣鼓段落、乐曲段落等方面对琵琶曲《龙船》进行了系统、完整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琵琶 龙船

每逢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江南地区民间就会举行龙舟竞赛。龙船的两侧坐着划桨的选手,船头有人打鼓助威,一声令下后,选手们用力划船,先到终点者就是冠军。只见船上众桨疾摇,岸上与船上锣鼓齐鸣、人声鼎沸。

一、琵琶曲《龙船》的创作背景

琵琶曲《龙船》就是清代浦东派琵琶演奏家陈子敬以端午节赛龙舟这一风俗为背景而创作的,琵琶分为南北两派,南派琵琶又以江南地区为中心分为浦东派、崇明派、无锡派、平湖派、汪派。陈子敬就是浦东派的重要传承人,他培养了大量的学生,比如:张步蟾、曹静楼等,其中再传弟子沈浩初对浦东派琵琶的发展也作出了杰出贡献,沈浩初的学生林石城后来成为了中央音乐学院的琵琶教授,把琵琶的民间教学带入到了高校的系统教学中。林石城老先生在中央音乐学院又培养了大量的琵琶人才,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刘德海、叶绪然等老一辈琵琶演奏家。

《龙船》流传至今有三个不同版本:一是张步蟾传谱,张正秋改编,林石城记谱整理。张步蟾是陈子敬的学生,张步蟾、张少蟾、张正秋祖孙三代是当时苏州地区有名的评弹世家。他们演奏的《龙船》就是源自于陈子敬;二是华彦钧演奏谱,曹安和记谱,华彦钧就是瞎子阿炳,他除了演奏二胡以外还会演奏琵琶,《龙船》是他的三首代表的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之一,华彦钧经常听张少蟾演奏《龙船》,因此他的版本与张少蟾是相似的;三是林石城演奏谱,林石城根据浦东派各传人,也就是陈子敬的徒子徒孙的演奏综合整理而成的。可以看出,民间艺人的演奏都是口传心授,代代相传的,他们都不会记谱,作品能流传下来,都需要有专门的人为他们进行记谱,也正因为这样,有很多的乐谱在传承的过程中会丢失。但毋庸置疑这三个版本的《龙船》都是源自于陈子敬的。本文论述的是张步蟾传谱,张正秋改编,林石城记谱整理的《龙船》。

二、乐曲的结构

《龙船》是由两个素材组成的,一个是热闹的锣鼓节奏,一个是优美的民间小曲旋律。全曲采用了循环体的曲式结构。

乐曲共分9段,全曲采用了一段锣鼓、一段民间小曲,再一段锣鼓、再一段民间小曲地演奏。因为江南地区的龙舟赛是分为两类,一类是比赛速度,另一类是比赛演唱、演奏的,这类龙船的船身很宽阔,便于在船中作各种表演。显然,琵琶曲《龙船》应该指的是后者。根据浦东派传人林石城先生介绍,每一段锣鼓加上一段民间小曲,表示着一条龙船上的演唱情景。民间小曲与锣鼓结合得越多,表示龙船的条数也越多。大家知道民间艺人的演奏是没有乐谱的,更多的是即兴、自由的演奏,因此民间艺人在演奏《龙船》时,每次演奏也都不同,可以演奏三条、四条龙船,也可以演奏九条、十条龙船。完全是根据当时的环境、心情而定的,虽然是锣鼓节奏和民间小曲交替运用,但民间艺人在演奏时每遍都会进行不同的加花、减花变奏,绝不会重复的。

三、调性

全曲的第1-3段是D调,第4段由G调开始,尾声四小节转回D调,通过泛音加右手连弹连挑四根弦,模拟出龙船的划水声。第八段又是从G调开始,后十小节转D调,强烈的“钗声”、“鼓声”、“锣声”把高潮推向极致。

四、节奏速度

全曲的节拍运用很丰富,比如第一段的第二部分锣鼓节奏,就使用了1/4、2/4、3/4、4/4等拍号,又比如第二段的尾声部分2/4和3/4频繁的交替出现。

全曲由锣鼓乐段和乐曲乐段组成,锣鼓节奏多以十六分音符为主,演奏锣鼓乐段时,要有速度和力度,尤其在同音型的多次反复时速度要递进。乐曲乐段虽是抒情的,但注意速度上也有层次的。

五、锣鼓段落

《龙船》是由浦东派的琵琶名家陈子敬创作的,陈子敬精于锣鼓打击乐,他首创了在琵琶上模拟锣鼓声响的技法,从而使锣鼓技法成为浦东派琵琶的特色技法,下面我们来看下,如何用琵琶技法来模拟各种锣鼓声响。

扫弦——模拟大锣声,扫弦是琵琶演奏时表现力度的一种技法,利用手臂的力量使四根琴弦同时发声。

双弹——模拟鼓边声,双弹时要注意手型,双弹和双挑来回要平衡,才能持续快速的演奏,注意速度和力度

弹面板——模拟鼓声,用食指或中指的指甲面,在面板上用力敲击发声,注意击面板时的角度,垂直面板才能获得通透有力的声音。

煞弦——模拟镲声,左手指甲抵在弦下面,它发出的不是乐音,因此记谱时是记成一个音符上面用斜线划去,这个技法在《十面埋伏》中用的很多,模仿各种兵器交战时的声响。

摘——模拟板鼓,右手大指的指甲侧面压在弦上,食指或中指在下面弹,发出清脆的声音。本曲中用摘表现连续快速的板鼓声,因此要把摘和轮指技法结合起来运用。

泛音——模拟鼓的闷击声,泛音的都是清澈透明的声音,为了表现出闷击的声音,右手弹完后,左手不要急着起来,压住点弦,使声音可以闷住些。

六、乐曲段落

作为插部的民间小曲有:

(一)江南丝竹乐《花六板》、《行街》

江南丝竹——发源于苏州太仓地区的一种小乐队合奏形式,主要以琵琶、二胡、扬琴、竹笛为主,有时也会加入一些小型的打击乐器,根据需要乐队编制可大可小,演奏也以即兴演奏为主。

《行街》是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而《花六板》与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的《中花六板》属于姐妹篇。

(二)民歌小调《湘江浪》、《上海码头》

这两首民歌小调都是由民歌曲牌改编,《上海码头》其实就是流传很广的“剪靛花调”,大家可能对“剪靛花调”不熟悉,但是根据“剪靛花调”选曲填词的《放风筝》《绣荷包》一定都是耳熟能详的,江浙一带民间艺人把“剪靛花调”称为码头调。而《湘江浪》也为江浙一带流传的民歌小调。

(三)苏南吹打乐《百花园》

苏南吹打是流行于苏南地区的传统吹打乐形式,以锣鼓段和丝竹乐交替进行或重叠进行为主,而《百花园》是苏南吹打中十番锣鼓的一个曲牌。

琵琶曲《龙船》是一首具有浓郁江南民俗风情的独奏作品,这首风格獨特、手法新颖的琵琶作品在琵琶考级、琵琶比赛、琵琶表演中都受到老师们、同学们的广泛青睐,是一首典型的江南民间音乐风格的琵琶作品。

猜你喜欢

琵琶曲记谱龙船
龙船颂
多元文化视阈下陕西风格琵琶曲的创作与发展
琵琶曲《天鹅》及其演奏技术研究
粤北龙船歌研究
从琵琶曲《思春》到粤乐《悲秋》的乐调考证与传播变化
从有量记谱法到工尺谱
作为文化的记谱方式
龙船饭
基于律制、调式、记谱及社会学角度的中西方音乐元素比较
点线诗意虚实智慧
——析罗永晖琵琶曲《千章扫》兼谈当代琵琶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