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根警务站践行“走转改”

2015-05-30张倩

关键词:新闻工作者走转改活动

摘要:为落实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石家庄广播电视台法治资讯节目《法治时间》栏目采编播人员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实践中,努力探索出一条践行“走转改”活动的新模式,扎根省会综合警务服务站,随警采访,挖掘最鲜活的法治新闻素材。用实际行动落实了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等五部门的指示精神。

关键词:新闻工作者 “走转改”活动 综合警务服务站 意义与作用

1 扎根警务站,践行“走转改”之背景

2011年8月,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联合召开视频会议,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从下半年开始,各级新闻单位纷纷积极响应。作为全市新闻战线中的新生力量,石家庄法治新闻资讯类栏目《法治时间》的一线新闻工作采编人员,深入本地公安干警的工作环境之中,走进本地老百姓的生活之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扎根省会综合警务服务站,随警采访,挖掘最鲜活的法治新闻素材,践行了“走转改”活动的新模式。

当年8月,省会的大街小巷建起110座综合警务服务站,成为石家庄特有的亮丽的风景线。1320名民警、1320名协警带着崇高的使命,迈进了这些警务站,承担起治安巡控、接警处警、交通管理、窗口服务、接受求助、法制宣传六大职能,为省会街头治安防范铸起了一道铁壁铜墙,成为省会市民的“安全港“。同时,也成为最鲜活、最生动、最丰富的法治新闻“素材库”。为深入了解基层民警工作,聆听老百姓每天面临的各种喜怒哀乐,获取第一手新闻素材和源源不断的新闻灵感,从这时开始,石家庄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法治时间》全体采编播人员,上到制片人、主编副主编,下至编辑、记者,陆续进驻省会各个警务站,跟随民警一起接警处警、服务百姓。把笔触、话筒和镜头对准基层民警和老百姓,强化百姓视角,力求彰显生活中的大法治概念,展现百姓最关注的法治事件。扎根警务站,已经成为全频道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 扎根警务站,践行“走转改”挖掘之典型实例

在省会的各个警务站,伴随着110民警开上警车、骑上摩托开展一天的治安巡控工作,电视台记者也就开始了这一天的蹲点采访,跟随民警的步伐,接警处警,用摄像机记录每一个瞬间,在这无数个瞬间内,记者体味着基层民警的辛苦,倾听着老百姓的心声。从而发现,作为省会市民的“服务站”和“保护盾”,市区繁华路段上的警务站,譬如燕春、东购、高教、国瑞、白佛等警务站,平均一天接到的警情多的时候能够达到二三十件,记者观察到,最繁忙的时候,民警处理完手头的这一个警情,就要迅速赶往下一个报警地,中间几乎没有休息时间。

实例一:警务站民警的耐心对待。记者在多次的驻站采访中观察到,对于民警的辛勤工作,大部分市民都很理解并积极给予配合,但也有一些市民在面对民警时态度蛮横无理,轻易不肯罢休。就拿高教警务站的民警遇到的一件小事来说,他曾接到一位患有神经衰弱的居民的报警,他对于邻居家空调的声音无法忍受,夜不能眠,于是便多次拨打110,从晚上十点开始,一夜之间打了四次报警电话,始终不肯罢休。但每一次民警都是按时出警,耐心劝解疏导。对于这类情况,在记者都感到报警人有些无理取闹的情况下,民警仍在一丝不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深为感动。

实例二:随警实录抓获抢劫吸毒人员。扎根警务站,最紧张最刺激的当属随警围捕犯罪嫌疑人。2014年9月6日,记者在警车上跟随民警巡逻时,见证并记录下了一次奇速的出警记录:从接警到制服抢劫犯罪嫌疑人,仅用时三分钟。当时,一名市民拦住警车,焦急的告诉民警自己妻子的包被两名骑着电动车的男子抢走,之后向红旗大街与新石南路交口方向扬长而去。民警加大油门向前追赶,堵住两名抢劫嫌疑人,当场帮受害人找回皮包。随后,民警将嫌疑人带往省考试院警务站,经进一步调查,这两位竟然还是吸毒人员,其中一名不但前科累累,因吸毒已经被处理过9次,目前还正处于监外执行阶段。这名吸毒人员在被捕后十分震惊的对民警说,你们也太快了吧?被警车堵住的时候他们都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还认为警车不是专门来堵他们的。

实例三:实践中感知校车安全问题。2011年,校车安全问题在全国闹的沸沸扬扬的那段时期,12月21日,记者跟随友谊北警务站的民警在日常的巡逻过程中,行驶到西三环附近时,发现两辆不合规格的敞篷三马子竟然充当起了校车送18名小学生回家,一辆车装了8个,另一辆车装了10个,学生们在车斗里挤的满满当当,连坐的地方都没有。其中一名55岁的司机还喝了酒,被民警截停时,四个小学生吓得迅速跳下车,而司机还摇头晃脑醉醺醺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经过民警批评教育之后这才认识到了错误,认识到学生的安全应该放在首位,更不能酒后开车。

诸如此类的事情,无论是哪个一线采编人员,都能脱口说出三四件。而这些,都是扎根在警务站随警采访期间亲自经历和感受的,每个警务站24个民警,实行四班三运转倒班制度,24小时守护着省会的平安。无论是昼班夜班,我们的记者都曾跟随过。久而久之,无论与哪个班上的民警,都能打成一片,甚至有的民警會开玩笑,把驻站记者称作“协勤的协勤”。

下面的一组数据足能说明问题:从资讯类栏目《法治时间》近两年的节目资源中粗略统计,全体采编播人员共20名,在扎根警务站采访期间,跟随民警共处理各类警情3000多起,见证抓获嫌疑人130余名,处理调节交通事故维护火场秩序70余起,接受群众求助900多人次,化解矛盾纠纷800多次,救助迷路老人、弃婴、儿童50余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000余次。而根据这些第一手的新闻素材制作完成的作品,更能打动庄里市民的心,更能吸引观众的目光,电视的收视率也伴随着更多百姓的青睐在节节攀升,收视率从最初寥寥无几的0.5%升至现在平均2%。很多鲜活真实的新闻作品受到广为关注,被评为佳作。广告客户看到这种喜人的数据,也愿意加入进来踊跃投放广告,为栏目带来更加丰厚的经济效益。

3 扎根警务站,践行“走转改”之成效

在扎根警务站最初的新闻报道中,很多记者仅仅是从字面上去理解警务站“屯警于街,全时空打防犯罪,打造平安省会”的含义,字里行间也仅仅是空泛的去解读“综合警务服务站”的职能。制作完成的新闻作品枯燥、乏味,没有生命力,不能打动人,甚至有时候记者本人都看得没劲,而在实践过程中,全身心的扎根于警务站,亲自见证种种抓捕犯罪嫌疑人、处置突发事件、救助市民的现场后,记者们感同身受,写出的稿子字字透着真情实感,做出的节目透着自己的真诚、热情、震撼与感动。这样的新闻作品更能打动观众,真正做到深入一线“接地气、抓活鱼”,拜群众为师,向实践学习,充分使用群众语言,新闻表达鲜活生动;强化报道的体验性和融入感,捕捉真实场景,连续追踪报道。而记者也在深入基层生活,与民警和百姓的交流中获得滋养,锤炼了意志品质,提升了能力素养。这种节目老百姓喜欢看、乐意看,同时更加信赖、尊敬民警,民警在这种信赖与尊敬中也更加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满足感,促进警民关系更加和谐。另一方面,我们的节目也取得了更好的社会效益,不断地向社会传达一种正能量。

通过扎根警务站这种“走转改”的实践活动,全体一线采编播人员拓展了新闻报道的视野,新闻报道的贴近性、可读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进一步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明显提升。同时,采编播人员对新闻事业的性质宗旨和责任使命也都进行了重新审视,进一步认识到基层是最广泛最丰富的报道源泉,是新闻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富矿;进一步拉近了与基層民警的距离,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可以说,真正让人民群众成为了新闻报道的主体和主角;进一步体会到好新闻是用脚板跑出来的,只有深入基层群众,直接感受实际生活,才能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佳作;进一步认识到基层是个人成长成才的沃土,只有经过基层实践的磨砺和锻炼,才能有效提升意志品质和职业素养。

4 结语

实践证明,扎根警务站进行采访确实是一种有效的、能够诠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新型模式。越来越多的采编同行正在加入到这支队伍当中,践行新模式,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相互竞争,共同进步,伴随而来的将会是更加精品的新闻作品,最终的受益者是省会的老百姓,大家将会看到越来越多不同角度、不同题材、不同侧面、不同内容的电视新闻作品,可以想象到,最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场面,每一个观众和新闻工作者都能够喜闻乐见。另一方面,笔者相信在这种实践模式的牵引下,也会出现更多类似“走转改”的新模式,而我们全体新闻工作者,也会毫不动摇地将“走转改”的路子持续地践行到底。

参考文献:

[1]郑晓晖.全媒体时代有效践行“走转改”途径探析[J].中国报业,2014(20).

[2]丁法章.全媒体时代记者更要“走转改”[J].新闻记者,2011(12).

[3]郭晓科,李欢.“走转改”:新闻人民性的回归和升华[J].新闻研究导刊,2012(09).

作者简介:张倩(1986-),女,河北石家庄人,大学本科,助理记者,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闻。

猜你喜欢

新闻工作者走转改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扩大视野 更新知识
新闻控制、采编话语权与报道影响力分析
论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工作取向的三个维度
全媒联动融入、强化责任担当,把脱贫扶贫作为“走转改”重要抓手
对“走转改”活动常态化的几点思考
故事细节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