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先秦诚信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2015-05-30王利曼

2015年3期
关键词:局限性启示

作者简介:王利曼(1989.11-),女,汉,河南鹤壁人,浙江农林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理论与实践。

摘要:诚信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石,也是社会得以和谐发展的基础。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诚信缺失。中国古代诚信思想内含丰富,特别是先秦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诚信理念。而先秦诚信思想对当代诚信建设又有一定的启示,但是由于时代的差距,先秦诚信思想也必存在着局限性。

关键词:先秦诚信思想;局限性;启示

一、 诚信和先秦诚信思想

(一)诚信的含义

诚信一词分为“诚”与“信”。在中国古代“诚”“信”起初是分开使用的,但意思相近。诚,即真实,诚恳,实在。《中庸》中则提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即诚真实无妄之谓。“诚”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它要求人们修养品德,必须按理法做事,并做到真实可信。“信”也表示美德,但是更注重外在形式的表达。“信”是对于他人的一种行为,取信与他人。诸如:孔子言:“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1]意思是说,有人做朋友,应该做到诚实守信,不能欺骗他人。孟子也认为与人交友应做到诚实无欺。当然信不是单方的,它还包括双方,甚至多方之间的相互信任,特别是团体信任。

“诚”与“信”因其涵义互通,经常被连用在一起。最早把“诚”与“信”连着用的是春秋时期的法家代表管仲,他认为:“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2]管仲认为正因为君王的诚信才会是民众团结为一体,这是统治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荀子也曾把“诚”与“信”连用。荀子道:“公生明,偏生,端患生通,詐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此六生者君子慎之,而禹、柴所以分。”[3]他认为君子只有具备诚信的美德,才能算的上明君,否则是昏君。总之,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基本内涵就是指待人出事要真诚无妄,言必行,行必果,一诺千金。

(二)先秦的诚信思想

中国自有文字记载,就已经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到诚信的踪迹。不过商周的诚信思想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记载史料,其中关于诚信的记载也有不少.商周占卜盛行,作为人与鬼神的通信者的王多通过占卜传递神鬼的信息与臣民。并且用占卜的准确与否判断君王取信与民的程度。诸如:“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这是伊尹告诫嗣王太甲要诚信于神,施德政于民。诚信与神才会形成诚信与众民。统治者还把“诚信”作为教化社会的内容,把“信”纳入“九德”和“九行”之中。“九德: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九行:一仁、二行、三让、四信、五固、六治、七义、八意、九勇”[4]。“信”都在其中,充分体现了西周时期统治者对诚信之德的高度重视。对失信历史的反思也有记载。记载称“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四方之多罪通逃,是崇是长昏弃厥肆祀,是信是使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是以为大夫卿士。”[5]

这是商纣王失信暴虐的记载,从而导致武王伐纣。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春秋战国时期,诚信思想的更是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不同学派也都对诚信思想做了自己的论述。诚信思想是儒家为人之道的核心思想,儒家的孔夫子多次提到诚信之道。在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行的《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诚信。孔子教导学生应做到诸如:“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貂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6]孔子认为言行应该保持一致,不能出尔反尔,不守信用。这是孔子谈到做人的道理。另外儒家的经典著作《中庸》和《大学》中也有诚信的记载。《中庸》认为诚信是天之根本属性,人应顺应天意努力达到天之道。《大学》则引申了诚信的涵义,道:“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它的意思是“诚意”是治国、齐家、修身、正心之根本。孟子则从人性的角度发展了诚信思想。孟子在《离娄》中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又曾说:“反身而诚,乐莫大焉”[7]。孟子认为人应该做到反思。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与儒家观点不同。他的哲学观点是“无为”。他认为天自有其运行的法则,“道”则是万物的本源,反对礼教对人的约束。但是在伦理上老子也认为诚信是种美德。在《道德经》中,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好听的话不一定可信,可信的话却不一定好听。在如何做到诚信方面,他提出:“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可信之人的话我信,不可信的人的话我也信,我就会获得诚信。虽然方法有些自我欺骗,但是时间久了,收获就会不同。老子认为社会上还是需要诚信的。另一位道家大师,庄子在诚信方面认为:“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8]。他认为只有自己真诚,才能打动别人,人之间才有诚信可言。无论如何,诚信都是人所不可缺的。

墨家是诸子百家中比较特别的一个,墨家强调大爱,多是有社会较低阶级的人组成,更加靠近民众。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墨翟是墨家的创始人。墨翟多游走与各国,反对打仗,强调大爱。墨家注重济世,更注重道义,讲信义。墨子道:“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9]墨家众弟子曾因为要遵守诺言,180名弟子集体自杀,原因错并不在他们,但为了信义,宁死不违背诺言,可见墨家把信用看的很要。

由于社会背景等原因,法家在先秦是统治者重视的学派,法家的代表人物也多任职于国,并大都是改革者的旗帜。法家的政治主张是“法治”。法家承认了人的私欲,认为国家发展必须依靠法治。做到赏罚分明。推行“法治”必须首先征得国民的信任。商鞅在《修书》中提到:“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日法,二曰信,三日权。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权者,君之所独制也。”他认为诚信是治国的重要工具。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吸收了前法家的诚信观念,崇尚信,宣扬信。韩非子曾高调赞扬了晋文公的诚信行为。他认为因为晋文公的诚信,才使得在攻打卫国中取得了胜利。

总之,诚信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先秦丰富的思想观念也会给我们现在的生活一些箴言,真理是永远不会变的,诚信是任何社会和时代不可缺的。

二、先秦诚信思想的局限性

作为诚信思想的源流,先秦诚信思想因其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社会发展阶段与现代不同。因此,先秦诚信思想如果照搬到现代会有些格格不入,甚至会觉得迂腐。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诚信的观念、状态等都在发生变化。

(一) 时代的局限性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社会主义社会,人生来平等,拥有权利和自由。但是先秦时代多是处在我国的奴隶制社会时期,阶级特征明显,阶级压迫明显,一切的文化、政治等建设都是奴隶主服务的,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的政权。在古籍中,我们经常看到“忠”“信”相连,可见“信”是为“忠”服务的。中国古代的“三纲五常”是人所必需遵循的社会普遍认可的准则。臣民须忠君,子须忠父,妻须忠夫,诚信是人修身的主要内容,“修身”则是为了治天下。可见,先秦诚信观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忠君须信君,如果把这种“愚忠”放在现代社会必定会造成社会悲剧。中国五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就是证明。国民盲目听从国家领导人的指挥,造成了亲人、友人等各种伦理大悲剧,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社会和谐当然无存。诚信不是政治性的,人与人生来平等,每个人都有判断的能力,也拥有自由判断的权利。人与人的诚信也是在交往中建立起来的,不存在地位的顺从,权力的压迫。现代社会的“诚信”更讲究平等交往中产生的信赖情感。

(二) 社会环境的局限性

先秦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与人的交往主要是靠血缘维系的。并且中國人安土重迁,一般不会轻易离乡背井,所以人的交际圈相对狭窄,并且大都是亲戚友人,人与人之间相互熟悉,一般不会出现违背诚信之事。因为,违背诚信之人必定无法在原来的生活地生存,背井离乡的凄惨很少有人去触碰。但是我国现在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如果想在社会中生存,必须接受外界,即使是人的衣食住行也全有他人通过交易提供。市场经济的特点是利益追求最大化,人与人的交往一旦牵扯利益,则就会变的相当复杂。在市场经济中,亲情、友情等都会被弱化,甚至人们接触更多不是亲人,而是来自四面八方的陌生人。这时候,诚信就成了维持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原则。人与人之间的诚信维系也不能仅仅靠先秦时期的感觉、接触。更多的需要的是一纸文书,是法律规则。我们不得不承认,正式应为诚信的缺失,才有了合同和法律制度的出现。人们常说,以信为友。当今社会,如果缺乏诚信,公司无法运行,因为没有人会跟没有诚信的人做生意。到处可见信誉度的要求,就像是我们网上购物,往往更倾向于信誉度高的店铺或网站。而店铺也往往为了提高自己的信度想尽办法,甚至还存在刷信誉度的工作,因为商家看到信誉度给他们带来的利益,可是不择手段获取的信誉终究会被识破。由此可见,先秦时代的诚信观放在现代就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三) 诚信观念的局限性

先秦儒家诚信观念主要起源于个体主观上的道德内省和意识的自我约束,认为诚信与自身紧密相关。并且先秦诚信思想侧重内容和个人情感,轻视形式与实际效果。在对诚信的教育方面,先秦时代认为诚信教育应该依靠自身修养和社会舆论,主要是通过道德来约束。《诗经》对当时“诚信”缺失的状况进行了描述,对此进行了谴责批判,这些批判谴责都与诗人的内心的情感抒发有关,他们把这一违背社会常理的现象揭露出来,发不平之气,意欲借此来达到一定的规范作用。我们也从其他文学作品上看到古人对诚信的教育主要是通过道德教育。但是现代诚信观念主要源于商品交换和贸易交往过程中人们对契约的客观遵守,认为诚信是社会经济关系双方的事情。并且诚信的主要表现就是对规则的遵守,严格要求履行诚信责任。大多认为诚信的建立和巩固,主要是依靠法律、规则和社会制度的手段对社会个体的监督而实现的。如果某个社会个体出现了失信的行为,法律和制度就会给予引导或者制裁。社会舆也会发挥其监督作用,减少失信行为的发生。

三、 先秦诚信思想对当代的启示

(一) 加强个人“诚信”修养

先秦诚信思想重视的“诚信”的内修予身,认为“诚信”是人的自我修养的一部分。当今社会,诚信的重心放在了对诚信责任的履行上,往往忽视了人所本身的诚信素养。所以社会的各方面都出现的“诚信”缺失现象。诸如:经济方面,众所周知,由于市场经济的利益最大化,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虚假伪劣产品,有的甚至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如食品药物安全方面的“瘦肉精”事件,“毒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毒胶囊”事件等等,这些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骚动,甚至恐慌,因为有很多无辜的生命命丧于此,而究其原因则是因利益产生的诚信缺失;政治方面,中国社会官员腐败现象严重,官员对民众欺骗,欺上瞒下,官商勾结。官员的失信往往会造成更坏的社会影响,因为不仅会造成上行下效的现象,还会给国家经济造成巨大影响,还会让政府形象一落千丈,让国家失信与民。社会方面,社会公信力下降是中国社会的现存问题,由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过快,文化建设方面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导致社会问题频发,社会矛盾激烈。值得提的是,即使在纯净的校园,也存在这诚信缺失现象。高校老师因为机制或其他原因,剽窃、抄袭、盗版等现象让人惊叹,学术本就讲究真实,这是中国学术界的耻辱。学生则存在抄袭、作弊等行为,也给学校这片净土带来了不干净的色彩。让我们感到无比恐慌的是,社会各阶层的诚信缺失现象,并没有引起社会的重视,反而这种风气愈演愈烈。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负责。因此,加强个人的“诚信”修养,而不仅仅强调履行诚信责任。只有每个人都具备诚信的意识,才会产生“诚信”的行为,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个人“诚信”修养。个人“诚信”修养达到了,才不会发生为了自身利益而引发的食品安全,才不会出现为了私利而失信于民的官员,才会社会稳定和谐,才会校园纯净。因此,加强个人“诚信”修养势在必行。

(二) 建立“诚信”文化体系

先秦诚信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先秦时期,浓厚的文化气息是社会诚信理念盛行的重要原因。诸子百家对“诚信”观念的宣扬也让“诚信”观念深入人心,对人的自身修养的培育起到了重大作用。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对文化建设的不重视,使得文化建设跟不上经济建设的步伐,使得社会“诚信”缺失现象更加严重。因此,我国需要建立强大的文化体系,使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诚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道德源泉。2006年,胡锦涛同志要求引导广大干部,特别是青年学生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再次把诚信思想以“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通俗易通、简单形式表示出来。可是对“诚信”理念的宣传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建立“诚信”文化体系,特别是吸收古代优秀的诚信思想。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也开始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例如,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开始重拾先人的课本,如《弟子规》《道德经》《三字经》等,甚至这些内容已经进入了学生的课堂。至于“诚信”教育上,国家每年都有关于道德模范的表彰,树立社会先进道德标兵,用来引导国民的道德行为。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文化体系的建立并不是学习几篇课文,也不是举办几次道德活动,更不是小范围内,特定人的学习。“诚信”文化体系的建立需要确立文化的起源,并能很好的传承。先秦“诚信”思想就是诚信文化的重要起源,因此,应该确立先秦诚信思想的重要地位。当然还要对“诚信”理念进行宣传,树立全民的诚信价值观。各阶层都要定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并且各阶层都应树立诚信模范,来引导大家的行为。当然“诚信”文化体系的建立是加强道德教育的途径。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仅仅依靠道德教育依是不可能杜绝“失信”现象。因此,我们也还是需要法律的强制作用去引导诚信行为。“德治”与“法治”双管齐下,必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先秦诚信思想包含着合理的因素,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对先秦诚信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吸取精华,剔去糟粕,批判的继承这份宝贵遗产,充分发挥它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作者单位:浙江農林大学)

参考文献:

[1]论语.学而[M]. 上海:中华书局, 2006.

[2]管仲. 管子.枢言[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7.

[3]荀子, 著、孙安邦、马银华, 译注. 荀子.修身[M]. 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3.

[4]罗家湘. 逸周书[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5]儒家经典. 尚书.牧誓[M]. 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9.

[6]孔子. 论语.尧曰[M]. 上海:中华书局, 2006.

[7]孟子. 孟子.尽心[M]. 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8.

[8]陈鼓应. 庄子今注今译[M]. 上海:中华书局, 2004.

[9]王换濓. 墨子教译[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

[10]张锡勤.中国古代诚信思想浅析[J].道德与文明,2004,(1):19-21.

[11]徐永林.中国古代诚信源流及启示[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3,(1):84-87.

猜你喜欢

局限性启示
自动化事实核查的前景及局限性
NHL联盟制度安排对我国职业体育改革的启示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警察院校政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启示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基于反身性理论对公共行政学实践教学局限性的解读与探析
胸腹部局限性Castleman病的CT特征
我国公共行政的系统分析:可行性、必要性及局限性
“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