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城乡收入差距的金融非均衡效应检验

2015-05-30贾非

2015年29期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金融

贾非

摘要:基于C-D生产函数,构建了城乡收入差距的金融非均衡效应模型,并以城乡收入差距低于全国水平的吉林省为例,运用描述统计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金融发展为角度,吉林省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金融发展规模的非均衡,金融转化效率非均衡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金融;非均衡效应

一、引言

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主要表现为三大效应,即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金融发展的降低贫困效应和金融发展的非均衡效应(张立军,2006)。其中门槛效应和非均衡效应都表明金融发展能够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原因在于:借款者的初始收入需跨过一财富门槛才能获得商业银行贷款,因此跨过财富门槛的投资者将获得贷款从而进一步提升收入;发展中国家金融资源在城乡间配置的不均衡使得农村居民难以跨过这一门槛,从而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拉大。金融发展的降低贫困效应则表明,经济增长过程中穷人能够享受到更多的金融服务而导致贫困降低。在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二元结构的背景下,“非均衡效应”成为金融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最显著的渠道。这表明,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现象明显,农村居民尚未跨过财富门槛以获得足够的金融服务。为此,本文以金融发展非均衡为视角,对吉林省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金融原因进行分析。

二、理论模型

本文基于C-D生产函数的逻辑给出城镇和农村的生产函数,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模型。模型需满足如下假定:(1)农村与城镇有相同的生产函数,即各要素的产出弹性不具有差异性;(2)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3)技术具有流动性和不可分割性,因此忽略其在城乡生产函数中的差异;(4)金融规模以生产要素的形式引入生产函数;(5)金融转化效率对产出具有增长效应。在上述假定下,城镇生产函数可写成下式:

Y1=A·Kα1·Vβ1·Fγ1·eδφ1(1)

其中,Y1表示城镇总产出,A为技术水平,K1、V1、F1、φ1分别表示城镇的资本存量、就业数量、金融规模、金融转化效率,α、β、γ分别为资本存量、就业量、金融规模的产出弹性,满足α+β+γ=1的规模报酬不变假定。δ表示金融转化效率对产出的半弹性,即金融转化效率提高1个单位,产出增长δ个百分点。式(1)两端同时除以城镇人口数N1,式(1)可改写为:

Y1N1=A·(K1N1)α·(V1N1)β·(F1N1)γ·eδφ1(2)

若所有人均变量都用相应小写字母表示。式(2)可改写成:

y1=A·kα1·lβ1·fγ1·eδφ1(3)

同理,农村生产函数可写为:

y2=A·kα2·lβ2·fγ2·eδφ2(4)

式(3)除以式(4),且两端取自然对数,可得如下计量模型:

lny1y2=α·lnk1k2+β·lnv1v2+γ·lnf1f2+δ(φ1-φ2)(5)

式(5)中,y1y2表示城乡收入差距,k1k2表示城乡资本存量差距,v1v2为城乡人均就业人数差距,f1f2为城乡人均正规金融存量差距,(φ1-φ2)为城乡金融转化效率差距。该式意味着,金融发展规模差距和金融转化效率差距均能引起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三、实证分析

(一)吉林省城乡收入差距描述

1978年以来,我国大多数年份里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①大于0.5,只有1982-1985年四个年份里低于0.5,且该系数于1985年起呈现逐年递增的走势,自2010年起略有下降,这说明我国大多数年份处于城乡收入二元结构状态。相比之下,吉林省城乡收入差距相对较低,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只有在1992-1994年间和2000年以后的年份里大于0.5,并且与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保持相对稳定的波动趋势。目前处于城乡收入二元结构状态。总体来看,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波动上升态势,并长期低于全国水平。吉林省城乡收入绝对差距长期大幅度低于全国水平,1978年吉林省城乡收入绝对差距为108.6元较全国水平低101.2元,2013年这一差距达到12653.4元较全国水平低5405.8元。

进一步地,30多年来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90.2元增至22274.6元,相应的全国这一指标由343.4元增至26955.5元。基于平均水平计算的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水平16.7%,属于城镇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地区。相比之下吉林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大多数年份里高于全国人均水平,该值由1978年的181.7元增至2013年的9621.2元,全国这一指标由133.6元增至8896元。基于平均水平计算的吉林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国水平3.8%。这意味着吉林省城乡收入差距低于全国水平的主要原因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水平,同时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小幅高于全国水平。

(二)吉林省城乡金融二元结构描述

吉林省金融发展速度较慢,1978年以来城镇和农村存贷款总额平均增速分别为18.0%和16.9%,低于全国的20.1%和24.3%。若以金融相对规模和金融转化效率②两个角度衡量金融发展水平,吉林省城乡金融二元结构程度无法得到一致的判定。从金融发展相对规模来看,吉林省城乡金融二元结构程度略低于全国水平。以30多年来的平均水平测定,吉林省城镇存贷款总额与GDP之比为1.81低于全国的1.93,而吉林省农村存贷款总额与GDP之比为1.05高于全国0.96的水平。从金融转化效率的视角分析,吉林省城乡金融发展二元程度高于全国水平。根据统计数据可知,吉林省城镇金融转化效率均值为1.56远高于全国的1.02,而农村金融转化效率均值为0.54低于全国的0.84。

四、结论

若肯定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具有稳定的正向关联关系,吉林省城乡收入差距低于全国水平的主要原因是吉林省金融相对规模的城乡差异较小。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规模落后于城镇水平,但程度较低,因此没有明显的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但是吉林省农村金融转化效率则远远低于城镇水平,却没有显著拉大城乡收入差距。据此我们得出结论,吉林省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金融发展规模的非均衡,金融转化效率非均衡的影响并不显著。(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4624);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ZD15064)。

注解:

①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通常认为S≥0.5为城乡二元结构状态,0.2≤S≤0.5为由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过渡状态,S<0.2基本上完成了城乡一体化。

②城乡金融相对规模分别由城乡存贷款总量与城乡GDP之比计算得出,金融转化效率为贷款与存款之比。

参考文献:

[1]张立军.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关系研究的新进展[J].教学与研究,2006,06:88-94.

猜你喜欢

城乡收入差距金融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文献综述
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
关于我国农村消费影响因素的思考
河南省农村人口转移的历史轨迹、特征及动因研究
制度分析视角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
P2P金融解读
支持“小金融”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