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清收难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2015-05-30牛文斌
牛文斌
[摘要]清收不良贷款不仅是提高信用社资产质量、降低信用社经营风险的需要,也是保障农村信用社能否顺利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需要,被广泛称为农村信用社工作的“第一难”。不良贷款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有着历史和人为的因素。本文主要从不良贷款的原因和对策入手,对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不良贷款;清收;原因;对策
[DOI] 10.13939/j.cnki.zgsc.2015.03.145
1 引言
不良贷款占比居高不下成为商业银行经营中遇到的一大障碍,不良贷款也是国民经济深层次矛盾的综合反映。它展现了在经济体制转型中,历史和现实问题。只有我们对不良贷款的形成从问题的研究出发,全面加强风险防范,坚决守住风险底线,严格控制信用风险扩散。积极主动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盘活银行不良资产促进银行本身发展和本地经济发展。 2012年7月5日,人民银行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限调整至基准利率的0. 7倍,标志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可以预见,利率完全市场化势在必行。在这种趋势下,商业银行如何积极应对、推进贷款定价精细化,提高定价水平,对增强市场竞争力和赢利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
2 不良贷款清收难问题现状
中国国有独资银行的不良总体来说是比较高的,大约占GDP的比例为18.4%,所以清收盘活难度很大。不良贷款依然降不下来,使得银行把对于不良贷款的处理,作为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不良贷款清收难,难于上青天,已经成为了清偿人员的心头之痛。不良贷款清偿问题,使得各级商业银行正常的经营受到限制,产生的不良后果造成了非常差的社会风气。使得银行的盈利能力被吞噬,银行自身资信等级也被降低了。所以,要把不良贷款清收盘活作为第一硬任务,展开不良贷款清收总动员,借助内外多方面力量形成合力。这对于不良贷款清收问题的研究,对于不良资产进行盘活,对于银行未来的发展,有着长远深刻的影响。
3 不良贷款清收难因素
3.1 信贷质量因素
信贷难的受压因素,是由于信贷质量过差,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为历史性和政策性的因素造成的。由于历史原因,不良贷款拖欠了多年,在商业银行规划而来的之后。因为一些政策规定多种原因已名存实亡。例如,有些关停的小火力发电、小玻璃、小炼铁,贷款问题被长期积压,使得贷款后无力偿还,使得该类企业的贷款无力偿还,实际处于半停产的境地,产质量过低,所以没有办法及时回收。针对这些企业采取紧盯措施,及时采取有效防范,防止形成不良贷款。
3.2 信贷调整结构失衡
在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进行调整之前,因为信贷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使得一些无任何抵押担保或其他物质保障的贷款被发放。这个时候就产生了贷款责任不落实问题,使得信贷管理没有及时跟上。历史清算过去之后,落实在了不同的人身上。最终这种失衡问题影响,都落在了清收人员身上。
3.3 清收的手段单一
在不良贷款清收的时候,不打不破传统的清收方式,继续采用的手段、适应的政策,对于不良资产的发挥效力是非常有限的。这就形成有些职工畏难而退的情况,不愿去坚持原则清收,而愿意去接受经济损失的现象。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积极性。
3.4 法律监管不到位
当前,金融合同中的主要纠纷诉讼,在审判中的难度没有很大。如果存在一个依法放贷、依法管贷、依法收贷的良好环境,不良资产的清算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但是由于实际工作中,现行的法律体系以及金融法规并不如我们想象那样不健全和配套,才导致了这种困难情景的发生[2] 。所以将欠债企业送上法庭,也是银行一条最后的手段。只能运用法律来实现依法清收。所以说对于法律法规的健全重要意义无须多言。
3.5 银行内部问题
银行内部问题,主要是存在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运行机制、清收手段等方面的问题。银行管理制度的不科学,形成了贷款企业这样的想法,逾期贷款利率低,认为还贷不如欠贷占便宜。除此之外,还有在贷款期限的设计,不科学模式使得不良贷款人为地增加了。银行内部的管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从而实现银行经济发展的长远发展。
4 不良贷款清收难对策
4.1 劣质贷款用户监控制度
商业银行为了有效地管理信用风险,必须建立以内生化和动态激励为手段的管理机制[3]。劣质贷款用户监控制度主要是指建立一个对于企业贷款资质监控的制度,可以先从经常发生信贷关系的人士、社会贤达名流、民营企业家、逃废债企业负责人以及财务主管着手。改变传统中经营不好时候不能收,经营好的时候不舍得收的情况,直到企业倒闭。同时要排除一切干扰,从银行利益出发,在企业不满足贷款标准条件的时候,必须要对其实施退出惩罚,遏制不良资产增长势头[4] 。
4.2 成立独立清收部门
独立的清算部门的设置,是要在明确清算责任基础上,对于清算部门加大人力,物力、资金方面的投入。清收人员的专业培训要定期开展,使得清收盘活知识能够迅速掌握,同时对于物质和职务晋升方面支持双重奖励,并将清收情况与业绩、工资绩效挂钩考核,适当提高清收在业务经营指标考核中的权重分值,进一步加大绩效挂钩力度,引导清算人员学会和接受最新不良资产清算知识,使其解决难题的能力迅速提高。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在不良贷款清收方面,捉襟见肘的人、财、物以及人员配备的问题。
4.3 市场化手段推进不良资产清算
市场化手段主要指的是例如,离岗收贷,置换收贷,重组收贷,招标收贷,中介收贷等方式,使得在市场化的背景下,清算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清收不良贷款坚决杜绝“单打一”式的模式,应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原则,总的来说,要是有利于不良资产的收回,不论是何种方式或措施,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只要是综合权衡利大于弊都可以尝试。不断对企业经营环境变化适应,适应前社会不良资产清算的现实。
4.4 强调岗位责任
有人把商业银行中的清收人员比为“开破车”,贷款人员比喻为“开新车”,但是相比之下,开破车的人没有开新车的优越感。同时因为清算难度大的问题,对于清算工作的畏惧使得银行中的清算部门变成了大家都不愿去的部门。并且在当前的银行制度中,对于信贷人员的处罚也具有暂时性,等处罚时间一过,等清收完毕,信贷人员又恢复了原来的岗位。这种不坚决的处罚办法,造成了对于岗位责任的不尊重。所以亟待对岗位责任进行明确,保证信贷清收工作能够顺利坚决展开[5]。平等对待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消除对于岗位的误会。
4.5 开展系统清偿
只有在实际可行的相关文件和口述上,依次将不良贷款清收工作放在关键位置来对待,并且重视在奖惩考核方面、干部配备方面、资源方面的投入,进行同等对待。才能将不良贷款清偿工作像抓存款、抓优良客户那样,实现抓不良贷款顺利的清收。清收人员权利努力的前提下,依靠社会各职能部门加强配合,银行内部各个部门的才能协调配合,实现清偿的预期效果的。总的来说,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开展是系统工程,需要从领导到职工,以及社会的力量合理进行清收工作。
5 结语
解决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高的问题,目前除了设法解决信贷质量、信贷调整结构失衡、法律监管不到位、清收的手段单一,商业银行还应建立内部资本预算和分配制度,以资本约束业务部门或分支机构资产、负债及表外,业务的总量扩张与结构调整,形成收益激励与风险约束的平衡机制[6]。要从银行内部入手,健全制度体系,堵住不良资产增长的源头,依靠业务开拓经营成果的自身消化吸收,才能耐心细致、一心一意地清收工作之中对不良信贷痼疾的治理,获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波.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4(3).
[2] 邹淑华.浅谈不良贷款清收难的原因及对策[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12).
[3] 王延飞,高新兰.我国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信用风险研究——基于博弈均衡模型的研究[J].中国市场,2013(11).
[4] 王仁杰,刘辉.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难的思考[J].财经界,2011(12).
[5] 杨智华.海南省农业银行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的难点和对策[J].海南金融,2001(9) .
[6]王首军,徐自立.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J].中国市场,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