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2015-05-30刘风汝
刘风汝
摘要:教师资源是高校的重要资源,人力资源配置是高校资源配置的重要内容,是当前资源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就如何提高教师资源配置效率,为高校的教师资源效率利用提供优化方案,使其人力资源得到充分配置,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效果。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一、 人力资源的涵义
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力,是与自然资源和物力资源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生态学中,将教育人力资源界定为“教育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基本内容。”
二、 高校教师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师生比例失调
教育生态学中强调,从“质”的方向上把握,人力资源是普通的人力和有机人力的统一。力的方向是一种人自身的力的一种性质。生态观强调完整的生态型存在,最终达成的应该是一种,有用的、真实的、高效和谐的生态系统。师生比例的失调,降低了生产力的有效性,进而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失调。
由于近几年的连年扩招政策,各个高校教师资源的潜在能力几乎被挖掘殆尽,在高校中普遍存在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体系滞后的现象。相关调查显示,大部分省份高校的师生比接近甚至超过教育部1:18的合格标准,高校教师资源配置效率低下。[1]在教育的过程中,师生比例的失调会影响教师资源的质量问题,进而影响其高校教师资源的投资效益。
(二) 行政人员与专任教师比例失调
在生态学视角下,人都是有原始状态的“生人”开始演变的,到社会状态的“社民”,再到国家的“国民”,最后是统一完整的“人民”。而从“权力”来看,可分为人权和民权,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权力”与“权利”,而这种权利在非生态化下也就变成了“政权”。
在非生态化的牵引下,“官本位”思想在高校中屡见不鲜。受“官本位”观念的影响,一些骨干教师开始倾向于行政管理岗位。在作为人力资源的教师群体,无论是在教学工作的一线还是行政管理岗位,都应该追求教学的质量,以质量求发展。
(三)教师资源外部流动的不合理
教师资源流动中的“马太效应”①,无疑是生态学中的仿生态现象。生态的人是流动的,是良性循环的生态人,把流动的频繁化看作是正常的流动是一种仿生态的现象。“良性的人才流动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但高级人才流动中的“马太效应”则令弱势高校忧心而无奈。”[2]
教师资源外部的非良性流动,使得一些学科的教师资源出现断层现象,重点学科缺乏年轻的教师资源,其教师的素质也有待于提高。教师资源的非良性流动,使得主力资源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影响办学质量,同时教师的外部流动也带来了教师资源的浪费,致使教师资源的利用效率大打折扣。
(四) 教师资源内部结构的不合理
生命是一种物质性的动力,生态存在是一种生命存在,而生存力是一种竞争性的存在。生态人具有的是行动力,而真正的行动力是一种“合力”,不应仅是单个的力所能完成了。同样,教师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是靠单个教师的行动力就可以达到的,需要的是一種合力,教师群体性的发挥,内部与外部的和谐,开进生产力,开发生活力,最终达到高效率。
首先,从教师职称结构上来看,职称的评选存在一种“伪生态化”现象,并非按照教师的教龄、教学经验来进行评选,而是看重论文发表的多少、科研成果的大小,这也就导致了一味追求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创新性意识下降,甚至出现道德问题。其次,在学缘结构上,教师来源单一是主要的问题。“近亲繁殖”一直是教师来源的主要问题,不管是学缘上、地缘上还是血缘上都存在伪生态化现象,这就阻碍了优秀资源的进入,也使得外校教师的引进更加困难,在补充教师资源问题上是不得不考虑的重要问题。无论是官本位思想,还是近亲繁殖,都可以看做一种反生态的范式,与生态学的理论背道而驰,使得教师这一生态群体无法开创自身的活力,也不能开始自己的定力,何谈开成自身的行动力,就更开进生产力,达到高效率。
三、 提高教师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生态学建议
(一) 转变观念,确立教育生态新理念
转变高校管理者以及政府各级管理者的传统教育观念,从学生个体出发,从生态人的角度去发挥教师的自身作用,智力与人才的合理利用,做到人力资源配置的科学化、合理化、民主化,从而提高教师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教师资源使用的问题上,要突出岗位概念,完善绩效工资制,打破“铁饭碗式”的职业终身制,以此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的潜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将教师从“教师”转变为“生态人”,用生态学的视角还教师资源利用的高效率。
(二) 活跃教师队伍,引进“新鲜血液”
群体结构是指群体的组成成分。教育生态学中将其分为同质结构和异质结构。[3]同质结构是指“群体成员的构成上,在年龄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气质结构、性格结构等方面都比较接近或基本接近。”相对应而言,异质结构则是以上各中结构方面不同。有研究表明,同质结构在完成单一型的任务时效果较好,但是教育教学问题并非是一种简单地活动,而是需要多方面合理完成的,因此就单纯的同质结构是不能满足其需求的。
教师年龄结构无论是年轻化还是老龄化,都会阻碍教师队伍的发展,影响其质量。教师队伍应该是一个和谐、健康的状态。这就要求学校在引进教师资源时,应该重视教师的年龄层次,加大对强年教师的引进力度,“引进一定的新鲜血液”,打破教师资源面临的老化现象,是教师资源利用效率切实的体现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中,使教师年龄结构在教师梯队中均衡发展。
(三) 增进教师定期交流,避免“花盆效应”
在现实的高效管理中要增进教师的定期流动,避免花盆效应②。在生态环境效应下,要注意教师群体与外界的开放与交流,让教师群体真正的走出去。高校教师资源非生态化的流动,使得不同学校教师队伍在学历、年龄、专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生态化的教师流动是良性的流动,而不是离开群体就会失去生存的能力。因此,要增强教师资源的生态化流动,倡导教师“定期流动制”,使薄弱学校的教师走出去,优秀学校的教师引进来,在人力资源的流动配置中缩小不同学校、不同区间教师的差距,促进教师资源流动的生态化发展,提高整个教师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教师人力资源生态化流动。(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参考文献:
[1]郭亚峰.新时期高校人力资源配置优化与创新研究[J].教育理论研究,2012(6),
[2]叶珺.我国高校教师资源利用效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12)
[3]马婷婷.教育生态学视角下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6)
注解:
①“马太效应”,即正常的人才结构应该是正三角形或称金字塔形:即高级人才在塔尖,中初级人才在塔底。
②花盆效应,即教育生态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在花盆里的个体、群体其生态幅都会变小,一旦离开这个小的生态环境,个体或群体就会失去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