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动画艺术美育的实现

2015-05-30刘明君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动画艺术

摘 要:在21世纪,商品的文化与审美价值越来越多被强调,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各国的经济文化水平的提升,关乎到综合国力的体现,因此加强美育成为了培养创新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作为创意经济门类中的领军行业的动画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其社会美育功能的实现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动画美育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然而对动画美育所进行的理论研究非常欠缺。本文旨在通过对动画美育的功能特点进行总结,结合案例对动画美育的历史进行考察,对数字化时代的动画教育的新的趋势进行探索,填补这个理论空白,对动画艺术美育的实现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理性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动画艺术美育的实践,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动画艺术 动画美感 动画美育

一、动画美育的特点及其价值

(一)美感在动画中的体现

1.多种艺术美感的综合。在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始终怀抱对表现动态效果的渴望,从最早的埃及文明中通过乘坐马车观看墙壁上的连续画面从而取得类似动态的观看效果到巴洛克时期欧洲教堂穹顶上的与建筑结构相结合的具有飞升视觉效果宗教绘画,人类始终在不断探索如何能够在二维空间中表现出一种动态的真实。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技术条件的成熟,动画被发明出来,一扇全新的艺术大门向人类打开。动画融合了美术、音乐、文学等等艺术元素,自由而充满想象力,丰富的表现手段让它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的美感。同时,这种美感并非简单的叠加,由于动画具有自己特属的技术原理与本体艺术语言,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它又有着自己特殊的美感。

2.独特的真实。动画与实拍电影和电视之间,有着很多联系,但是又有本质上的区别。实拍电影一般需要借助演员的表演来完成,动画则是在剪辑之前首先需要创造生命,任何的角色与背景,包括角色的运动方式都是由艺术家创造出来的。因此动画片中的真实与现实中真实在似与不似之间,取得了极为具有艺术美感的平衡,动画中的世界可以遵循现实世界的物理规律也可以不受约束地自由发挥,但是这样一种抽象从根本上依然是对现实世界本真的关照,由于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褪去了现实世界对真实的遮蔽和蒙尘,反而使得这种真实更加敞亮,直通心灵,因此常常天马行空的动画却能让观众感受到强烈的内心共鸣。

(二)动画美育的功能与价值

美学家叶朗在《美学原理》一书中有关美育的章节中将美育的阶段分为:胎儿的美育、学龄前儿童的美育、青少年的美育、成年人的美育与老年人的美育。优秀的动画作品其受众是全年龄阶段的,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共同观看动画是非常可能的场面,但是这也与受众市场喜好与习惯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在动漫产业最为发达的日本,动漫已经成为一种大众文化的主流形式,各年龄阶段、各阶层、各职业的人们都有观看动漫的习惯。目前在我国,动漫产业的受众市场还处在培育阶段,在我国动漫的观众以儿童与青少年为主,因此,动画美育涉及的美育阶段,主要集中在学龄前儿童阶段与青少年阶段。

动画作品能够为儿童与青少年提供符合他们身心特点的娱乐与艺术享受,同时用青少年喜爱的形式在趣味中传播信息,普及知识。优秀的动画片总是儿童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能够引导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对儿童与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和人际交往产生积极的影响,培养他们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我国动画美育的发展

(一)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时期

建国之初,国家便意识到动画在美育方面的特殊作用与优势,为了使青少年有属于自己的精神文化食粮,政府决定组建制作动画片的专门机构,发展动画电影。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除了文革期间的搁置与空白,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了大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并且流传范围非常广泛的动画作品,深深影响了几代少年儿童对于美的理解与欣赏。

这一时期的很多动画片吸取传统中国文化中的美术和文学元素,并且专门针对少年儿童的接受习惯与喜好而创作,是趣味性、审美性、知识性的统一,取得了非常好的美育效果。

(二)20世纪90年代电视动画繁荣时期

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迈进,市场经济的发展,电视动画逐渐成为主流的动画形式,这个时期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等单位创作的大量电视动画与青少年见面,观看电视动画成为了孩子们课余时间里最重要的艺术娱乐活动。《黑猫警长》、《舒克与贝塔》、《石榴街》、《魔方大厦》等一系列的多集电视动画片在多彩的画面、有趣的故事、动听的配音与配乐之中呈现正义、诚实、友情、智慧等元素,用动画艺术的独特美感教育着少年儿童,成为他们一生都抹不去的美好童年回忆。

(三)“十一五”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时期

十一五期间,发展动画产业的重要性,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外国动画越来越多地进入我国,动画美育的功能也有了新的内涵,动画美育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的中国精神有了更多的责任。2006年9月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把文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之一加以部署,并且明确了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九大门类之一。随之推行的《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扶持政策,为本土动漫行业的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政策环境。在党中央与各级政府的支持与推动下,我国动画产业稳步前行,在文化舞台和经济舞台上发挥出越来越重大的作用,同时一批优秀的国产动画作品涌现,如《秦时明月》、《三国演义》、《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动画,有着浓厚的中国特色,为视野长期被外国动画所占据的少年儿童们带来了中国式的动画大餐。

我们可以看到,在十一五初期市场上以国外动漫产品为主,国产动漫产品市场占有率低;十一五后期国产动漫产品市场占有率有大幅提高,国产动漫产品已经占市场主导地位逐渐达到压倒性趋势,随着本土动漫的崛起,青少年产生了从看日式杂志到购买中式期刊的转变,审美上也从盲目崇拜日韩风格到回归中国元素以及进行更加多元选择的方向转变。这对于整个下一代的民族性格的培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数字化时代的动画美育

(一)数字化带来的动画美学变异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让人们在享受众多充满想象力与吸引力的新事物的同时,也失却了很多重要的东西,人自身的存在意义与科技进步间既亲密又疏离的关系带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困惑。媒介是反映人类社会变化最敏锐的触角,在数字化时空中,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上呈出了碎片化、非线性化的特点,随之数字化时代的动画更多也拥有了碎片化、速度快、篇幅短、大量重复、交互性更强的特点。更多的作品都不再重视完整故事的讲述,传统美学范畴中的崇高和优美不再是数字化动画美学追求的方向,更多动漫作品以一个日常小人物为中心展开,片段式地呈现一些生活样态,大量的戏谑、不规则、自嘲充斥其中,但是小人物的一种生活精神与态度却被很好地呈现出来。

(二)数字化时代动画美育要解决的新问题

数字化时代让社会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混乱,人们像是乘坐在失控的高科技列车中,一路飞奔却不知目的地在何方,迷失了方向。如何才能让科技、艺术与人文和谐相容,从而使人性的光辉不被淹没在数字技术的海洋之中,这正是数字化时代的动画美育者们所要探索解决的最关切的课题。

未来媒介的发展方向是三维、移动与3D互联网。这样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更加要求动画的创作者们,加深动画艺术与动画产业的对接与互动,促进科技、艺术与人文的深度融合。唯有这样才可能与不断改变着艺术接受方式,提高着艺术审美要求的受众建立更深入的联系,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

(三)数字化时代中动画美育的走向

1.坚持传统文化传承的同时,与数字文化紧密结合

虽然数字化时代技术进步无比飞速,日新月异,然而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仍然需要受到重视,也唯有如此,我国的动画艺术才能焕发出不朽的生命力。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享誉世界的“中国学派”动画,对当今中国的动画来说始终是一座难以超越的高峰,复兴那时动画美育的盛况一直也是中国动画界从业者们的心愿。对于传统文化成功的传承一定同时是具有创新性的传承,只有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在动画中紧密结合,才能够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特点。对于电脑水墨动画技术的开发就是非常好的尝试,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动画节上,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的中国留学生胡昊为的毕业作品电脑动画短片《seasons》获得了视觉效果大奖,其富有韵律、美轮美奂的水墨动画效果,令所有观众为之沉醉,得到了美的享受,受到了美的熏陶。

2.跨越时代与地域限制的人类共通情感依然是动画美育实现的基础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只要把握住跨越国家的界限、语言的限制的人类共同情感,动画作品就能够为广大的观众所共同理解和喜爱。只有属于人类的,也才是真正的民族的和世界的。美国3D动画电影《飞屋环游记》中,有一段没有对白只有配乐的十分钟片段,将一对夫妻的一生细腻地表现出来,感人至深,最先进的三维立体特效的观影效果,加之千年不变的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两者融合在一起,带给了观众最非凡的美感体验经历。该片也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广受赞誉,同时获得了商业和艺术上的成功。

3.力求实现数字科技、数字艺术与数字人文和融一体的境界

所谓科技、艺术与人文的融合,就是并非仅仅着眼于技术或者艺术的某一方面,也不是孤立地进行人文精神的重建,而是通过教育与产业对接,科技、艺术与人文的结合,将动画艺术家本真的性情与创造力不被数字化时代的洪流所淹没,从而做出在浮躁的社会中,去蔽求真、躁中取静的动画作品,让人民群众通过观看这样的动画作品,培养健康、高雅的审美品位,健康的审美心胸和审美眼光,从而还原人性的本来面貌,体现人的价值和意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朗.美学原理[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 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M]. 崔保国,李琨译.北京:中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 中野晴.动漫创意产业论[M].甄西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

作者简介:

刘明君,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在读博士生。专业:动画学专业,研究方向:动画产业。

猜你喜欢

动画艺术
试论VR科技背景下《动画概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构建于速写规律之上的动画艺术研究
动画艺术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新语境下的动画艺术理论浅谈
民族文化元素在动画艺术中的应用
动画艺术的审美特征探讨
动画角色造型概念、风格及发展趋势
论动画艺术的功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