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学生活动设计
2015-05-30沈小琴
沈小琴
[摘 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结合人教版高中生物教学实例,分析了高中生物课堂中学生活动的设计,以期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生物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生物 学生活动 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8011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利用一定的学生活动,丰富生物教学,让学生“乐学”生物。那么,教师应设计什么样的学生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应以什么角色出现呢?下面笔者着重分析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学生活动设计。
一、设计话题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学生活动,首要的是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关注,引起学生共鸣;再引出一定的生物话题,让学生结合话题进行讨论活动,从而逐渐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生物“伴性遗传”这一课时,教师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设计话题讨论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两张红绿色盲检查图,里边有数字和动物,让学生看图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数字或动物。这个图片情境竞猜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引出文字材料,科普“红绿色盲是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最后,教师出示一份权威的统计报告:我国男色盲患者的比例为7%,但女色盲患者的比例为0.5%。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为什么我国女性红绿色盲发病率远低于男性?你能用所学习的生物知识解释吗?这样设计话题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课堂氛围逐渐活跃起来。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求来设计话题活动,这样效果会更好。
二、设计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生物学习能力
学生主动获得知识比教师传授获得知识印象更深刻。生物学是一门极具探索价值的课程。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探究兴趣,顺应新课改潮流,设计一定的探究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生物“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这一课时,教师针对性地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主动的状态下完成知识学习。探究活动的主要内容为:1.基因控制与生物的性状主要有什么途径?2.基因与性状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吗?结合以上探究问题,学生以异质分组形式进行高效合作学习。需要明确的是,探究活动的设计是基于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基础上的,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为了避免学生“跑题”探究,教师要注意监控课堂,有收有放,以调控者、参与者等多重身份参与课堂,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展开。学生思考后,开始与组内人员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当学生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时,教师要立即进行引导。探究活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探究生物的能力。
三、设计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生物实验能力
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的传统实验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学生的主体性也得不到突出体现。为此,教师应设计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学习的实验活动,以逐渐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生物“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次实验的主题是“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教师可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然后依据所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总结出实验结果。在这次实验活动中,从实验的步骤设计,到实验操作过程,再到实验观察,最后到总结实验结论,学生都全程参与,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利地完成了实验。在学生进行实验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实验的详细步骤列出来,再结合实验主题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假设,从而避免操作不误、条件限制等导致实验失败的不利影响。实验结束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呈现本组的实验结果,然后综合所得观点。这样的实验活动使学生由“看”变“做”,兴趣逐渐增强,实验能力逐渐得到提高。
四、设计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生物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课外活动。生物课堂上的学生活动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和学习需要,因此,教师有必要设计课外活动,让学生的内在潜能得到发展,并且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个性的发展。此外,设计一定量的课外活动,是课程改革的呼唤,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要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物学习实际,设计多彩的课外活动。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主题为“本市水体污染情况”的课后研究性学习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随意抽查本市的水体情况,并结合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学生需要研究出本市水体的污染情况、污染类型、污染成因、污染危害等,并根据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可行性解决策略。在这类灵活性比较强的课外研究性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快速发展。
总之,生物课堂中的学生活动需要多样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计学生活动时,教师还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能力、生物知识水平与学习需求等,以利用多元学生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