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活动开启幼儿的创造之门
2015-05-30侯智新
侯智新
摘 要:创造性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如何发掘学科优势,培养幼儿创造精神和综合素质,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激发幼儿认识兴趣、诱发幼儿想象、鼓励探索求异等几方面出发,研究美术教学活动中创造性教育的内容,结合实际对创造性教育在实践中的运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美术;创造性教育;兴趣
美术活动是深受孩子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兒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美术活动,可以开发幼儿的心智。绘画是幼儿表现自己对周围环境、事物的感受和内心意愿的最主要的表达方式之一。幼儿通过自己的画,发现自己的能力,建立起进行创造的自信,把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潜能发挥出来,并从中体验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幼儿绘画不同于成人绘画,幼儿画中丰含着孩子对身边事物天真而又充满快乐的热情及感受,反映出他们充满幼稚而又大胆想象的想法。佛洛伊德精神学派的理论认为:孩子内心无意识的东西是从绘画反映出来的。但中国的幼儿却有着共同的问题,缺乏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在创造活动中发展出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是一种高级独特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人成材的重要资本之一。创造力不同,其社会作用也不同。未来的社会需要更多的创造型人才。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每个幼儿生来便具有巨大的创造力潜能,只要得到适时而科学的开发,都可以成为高创造性的人。通过美术教育挖掘幼儿的创造力,教师必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富有创造性的教师,不断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地“教”去引导幼儿创造性地“学”,设计充分发展幼儿创造力的活动,对培养高素质儿童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营造良好的情感环境,培养幼儿进行创造活动的自信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发现幼儿的进步,要多给幼儿肯定和鼓励,善待幼儿的过失,逐步树立幼儿自信心,使幼儿在绘画中体验到创造的欢乐。教师与幼儿和谐美好的情感交流,会激发幼儿更大的创造欲望。幼儿有表达内心世界的愿望,同时也需要从创作中获得更大的收获和满足,这也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二、感受美术创作表现的多样性,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幼儿教育只有扎根于幼儿的生活和经验,才能发挥其效能。作为视觉艺术教育的美术课,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到生活里去,捕捉题材内容,因此,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尤其重要。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宽松愉快的创作环境,带幼儿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生活,感受美术创作的多样性,使其在美术学习中观察、想象和创造,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结合语言引导,组织幼儿为自己的画编小故事,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之下,幼儿讲述画中的故事,绘画与语言表达架起了一座自己沟通的桥梁,在画画中,孩子们体会了观察、思考、审美和创造,学会了语言表达,培养观察力,加深孩子的视觉印象。
三、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提高幼儿的作画能力
在传授技巧时,由于小班的幼儿手部肌肉还未发育成熟,因而先让幼儿从欣赏哥哥姐姐们的画开始,感受色彩、认识色彩,引导幼儿入门,让他们随意画、大胆画、不追求描画细致。其次,绘画内容本身具有趣味性,我们有选择地运用一些带有娱乐性的题材,以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让幼儿沉浸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自始至终兴趣盎然,充分体会着绘画的乐趣。中班幼儿思维有了提高,但表现技巧跟不上,就给他们提供一些表现方法和技巧的选择,当幼儿经历意象转换为画面的困难时,教师再适当地教幼儿一些基本的技巧,以帮助幼儿完成这种转换。而大班要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的能力、兴趣,在美术的技法、想象、思维等方面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教师可以在每一次的活动中寻找支点,不断向幼儿提出新的挑战,并积极推进,使幼儿能够在一个系列的绘画类别学习中重复地使用这种方法,从而达到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在欣赏中发现美,在发现中创造美。
四、从正面评价幼儿作品,鼓励幼儿发挥创造潜能
因为童年时代特有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一经压制很难再萌发,所以不管幼儿画什么,老师和家长都应鼓励幼儿独立想象和创造。在绘画教学活动中,我们努力建立这样的观念:“绘画是我们的语言,你想说什么可以把它说出来”,让幼儿了解这句话的含义,鼓励幼儿的创作,不要求每个幼儿都能很好地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但要让每个幼儿都能大胆地表达。当孩子创作出一幅自己的绘画作品时,他所完成的是一次和毕加索一样的创造活动,尽管创造的结果不同,但创造的本质是相同的。我们并不期待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毕加索,但我们可以努力让每个孩子学会象毕加索一样创作自己的作品。
在培养幼儿创造的过程中,应更多地去关注幼儿在创造过程中所具备的一些品质:是否有浓厚的兴趣和自信、大胆的想象、独立的思考,并加以积极的引导和鼓励,通过美术活动发展幼儿的创造力,让他们可以自由地画出心中的故事,表现个性和他们心中的那片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