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双轨制”的比较研究

2015-05-30杨晶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33期
关键词:双轨制

杨晶

摘要:文章根据目前确定的职业年金两种运行模式,运用增长型年金公式分别测算名义账户制和基金积累制下职业年金累积额的差额。从悬殊的差额中,可以看出职业年金“双轨制”不是长久之计,应尽可能消化转轨成本,从“双轨”走向“一轨”,实行基金积累模式。

关键词:职业年金“双轨制”;名义账户制;基金积累制;记账利率

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养老金“双轨运行”20年后最终并轨。为了保证并轨的平稳进行,弥补现制度与原退休待遇之间30%的替代率差距,作为此次改革配套制度的《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简称《办法》)也于2015年4月6日出台。根据《办法》的有关规定,我国职业年金也将走向“双轨制”。

一、 职业年金“双轨制”的内涵

我国的职业年金,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根据《办法》规定,职业年金基金采用个人账户方式管理,所需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单位缴费比例是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4%。个人缴费实行实账积累,单位缴费根据单位的经费来源不同而采用不同方式管理。单位缴费的不同管理方式必然导致未来职业年金出现双轨运行的状态。

本文所定义的职业年金“双轨制”是指,职业年金的單位缴费根据单位经费来源不同而实行的“名义账户制”和“基金积累制”两种模式并存并行的状态。具体规定为:对于财政全额供款单位的缴费,计入“名义账户”空账运行,在工作人员退休前做实账户。账户收益根据国家规定的记账利率计算。对于非财政全额供款单位的缴费,实行基金积累的方式实账积累。实账积累形成的职业年金基金,实行市场化投资运营,按实际收益计息。

二、 职业年金“双轨制”成因的理论分析

根据养老保险基金融资方式的不同,各国的公共养老保险体系大致分为现收现付制(PAYGO)和基金积累制。在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中,占主流的是现收现付制。该体系是由在职者的缴费供养退休者的制度设计。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或者职业年金往往倾向于基金积累制。前者涉及代际赡养,主要风险来自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之后带来的抚养比上升。后者涉及资本积累,主要风险来自于资本市场低回报率带来的低替代率。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冲击,实行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体系开始面临财务可持续性的挑战。很多国家开始探索向基金积累制(部分或完全的)转轨。

制度转轨将产生金额巨大的转轨成本,需要在向“老人”支付养老金的同时,为“中人”和“新人”进行账户积累。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体系所出现的个人账户“空账”运行,就是政府无法兑现转轨成本的无奈之举。在探索过程中,瑞典等国的实践创造出来一个新模式,即名义账户制(NDC)。该模式“简单地讲即在融资方面采取现收现付制的DB 型方式,但在给付上采用积累制的DC 型方式”。

我们职业年金制度设计中的名义账户制和基金积累制“双轨运行”的直接原因就是转轨成本难以兑现。为保障制度的平稳过渡,我们养老金改革的原则通常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逐步过渡”。已退休的人员按原制度从财政领取退休金;在改革以后参加工作的人员按现制度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改革以前参加工作,改革时尚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其工作年限将视同缴纳。因此,“中人”的视同缴纳部分就是制度的转轨成本。同时,由于各单位需要为在职的“中人”和“新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财政压力不可谓不大。因此在职业年金制度设计中,对财政全额供款单位的单位缴费部分实行名义账户制,可见,我国财政无力现期消化转轨成本。一方面,实行名义账户制,实质上是用在职的“中人”和“新人”的缴费供养逐渐退休的“中人”,实行代际赡养,将有助于缓解财政压力;另一方面,参与职业年金计划的单位除了来自于财政全额供款的单位,还有来自于财政非全额供款的单位。对于非全额供款单位的缴费部分,如果也同样实行名义账户,相当于用这些单位的自有资金来为财政承担转轨成本,显然有失公平。因此,目前职业年金制度设计的“双轨运行”是多方力量博弈之后的折中方案。

三、 职业年金两种模式的预期收益对比

(一) 收益率对比

职业年金的两种模式最大的差异体现在收益率的确定方式上。财政全额供款单位人员的职业年金单位缴费部分是计入名义账户,因此其累积额的增值依赖于国家每年公布的记账利率。根据各地公布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大致可以预测,该记账利率确定的主要依据是同期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非财政全额供款单位人员的职业年金,无论单位缴费部分还是个人缴费部分均计入个人账户,其收益率为资产投资的实际收益率。 我们可以用最具参考价值的企业年金收益率进行预期。图1用2007年以来银行定期一年期存款利率和企业年金加权平均收益率的对照来模拟职业年金记账利率和实际收益率的差异。2007年以来,1年期定期存款年平均利率呈小幅波动,稳定在3%左右;企业年金投资收益率呈大幅震荡,部分年份甚至为负收益,但平均收益仍然高达7.87%。

(二)预期收益对比

两种模式下收益率相差了4.87%,这个差距在长期分析中,经过复利系数的放大,其最终累积金额将相差悬殊。本文将使用增长型年金终值计算公式对两种模式下的单位缴费部分的累积额进行计算。

1. 参数设定

假定一名工作人员25岁参加工作并加入职业年金计划,缴费至60岁退休。第一年的缴费工资基数为60000元/年,单位缴费比例为8%,每年工资按7%的比例增长。职业年金的记账利率为3%,实际收益率为7%。

各项参数设定如下:

缴费期数n=60-25=35;增长率g=7%;首期年金C=60000*8%=4800元。

2. 在基金积累模式下,实际收益率r=7%

由于r=g,期末终值的计算公式为:

FV=TC(1+r)n-1

期末终值=4800*35(1+7%)34=1676640(元)

3. 在名义账户模式下,记账利率r=3%

由于r

FV=C(1+r)n{1-n}/(r-g)

经计算,期末终值=942127(元)

4. 两种模式下,预期收益差额为734513元

由此可见,由于收益率的设定方式不同,当二者之间存在4%差异时,经过35年时间,职业年金累积额的差额将达到约73.5万元。名义账户模式下的收益仅为基金积累模式下收益的56.2%。

四、启示与建议

(一)启示

1. 职业年金计划作为养老金“双轨制”并轨的配套改革方案,其制度设计中“双轨运行”模式又将带来新的不公平风险。

本文仅分析了名义账户制的记账利率低于基金積累制实际收益率的情形。职业年金基金在运行中还存在实际收益率低于记账利率,甚至是负利率的年份。然而,职业年金计划的跨度是在职者的整个职业生涯,缴费期限一般在30~40年。职业年金基金投资组合的长期平均收益率走势将与我国经济增长的态势保持一致,从而能够分享经济增长的红利。名义账户下3%左右的记账利率不仅不能抵御通货膨胀的风险,也不能使参与者分享经济增长红利,而且与基金积累模式下长期平均收益率的差距将造成新的不公平。

2. 名义账户制同现收现付制一样面临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制度可持续性风险。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现象更严重,其工作人员的预期寿命更长,这都对名义账户制提出了现实挑战。将转轨成本直接转移给下一代计划的参与者,也是有失公平的。

(二)建议

设置过渡期,逐步消化转轨成本,做实职业年金账户,实行真正的统一的基金积累模式。在过渡期内,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国债、减持国有股权、财政预算列支等方式逐年做实职业年金账户。在过渡期内,记账利率应考虑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等因素来加以确定。

全国社保基金历年平均收益高达8.3%的事实,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做实职业年金账户,既可以为资本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以让职业年金计划更具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佛朗歌·莫迪利亚尼,阿伦·莫拉利达尔.养老金改革反思[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大卫·布莱克.养老金经济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3]郑秉文.养老保险“名义账户制“的制度渊源和理论基础[J].经济研究,2003(04).

(作者单位: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双轨制
养老保险“双轨制”的终结及制度改革
浅谈我国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无效婚姻制度
新时期双轨制高考的改革路径
双轨制:转型期的建筑业生产政体——基于Z、H两个工地的个案研究
高考双轨制改革的意义及难点探究
解读保健食品注册备案“双轨制”
论中国的行政强制执行模式
我国社会保障双轨制并轨背景下现收现付制的隐性债务探析
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