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年亚广联奖获奖节目赏析(之四)

2015-05-30

中国广播 2015年4期
关键词:锯木刺耳公益广告

用具有美感的声音表现作品主题——公益广告《人生搀扶》点评李宏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公益广告作品《人生搀扶》获得了2014年亚广联奖公益广告类大奖。对《人生搀扶》获奖,大家都颇感意外。很多人认为这个创意并无特别之处。的确,类似的公益广告在我国的广播、电视、户外广告屏中随处可见。但《人生搀扶》这个作品制作得很广播、很完美,60秒,听起来就像一个微型广播剧。2014年亚广联奖评委会这样评价《人生搀扶》:“策划新颖、音响动听、对话感人,是生命轮回的美丽旋律。” 2014年亚广联奖公益广告类还评出了一个特别推荐奖,是伊朗声像组织所属大学选送的公益广告《刷牙》。除了结尾所配的音乐,这个54秒的作品只有两种声音和三句话:

“这是你每天晚上睡觉以前最好能听到的声音:

【刷牙声

这是你口腔卫生的标志。 否则你不可避免地会听到这样的声音:

【牙科大夫钻牙声

【音乐”

这两个获奖的公益广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以广播特有的方式传达人人皆知的理念。“孝亲”和“护牙”,这类主题的公益广告很多媒体包括电台都在做。这两个作品之所以获奖,不在于创意有多么奇特,而是因为采用了只有广播才有的传播方式——声音。

《人生搀扶》之所以胜出,是因为作品中的声音很有美感,听起来令人愉悦。《刷牙》尽管主诉突出、简单明了、效果显著,但只获得了推荐奖,主要原因就是里面的“牙科大夫钻牙声”的声音用得太直接、太长,听起来很刺耳。总共54秒的广告,有15秒是这种刺耳的“钻牙”音响,对听众的耳朵是一个挑战。这让我想起芬兰广播特写《乡村别墅》中对锯木头音响的处理。芬兰人喜爱桑拿,锯木头音响在乡村别墅随时都能听到,因为那是度假人最主要的“活动”,是作品表达内容的典型音响,不可不用。但这个音响很刺耳,没有一点美感。怎么办呢?作者哈里有一部分直接采用了真实的锯木头音响。但他又不止于此,而是向前迈了一步。哈里是一位对音乐很着迷的广播特写制作人,他专门请音乐人听他采录的乡村别墅里的各种音响,边听边即兴创作音乐,然后把这些即兴创作出来的音乐与真实的“锯木头音响”衔接,当真实的锯木头音响出现5秒之后,音乐自然地融合进来,刺耳的声音转化为悦耳的音乐,而听众听得很明白,知道那是别墅里度假的人在锯木头准备桑拿。这种处理方式给我们一个启示:广播需要真实声音来表现,但是广播人还应当对刺耳的、真实的声音做艺术化的处理,从而使之既真实又好听。

猜你喜欢

锯木刺耳公益广告
公益广告
公益广告
公益广告
除夕夜的青烟
有些话
锯木头
人去楼空
小灵通锯木头
鲁班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