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精品制作为核心探索广播文化的发展之路

2015-05-30龚波

中国广播 2015年4期
关键词:广播节目电台精品

龚波

【摘 要】面对复杂的社会现状,广播人必须以时代的使命感坚守广播文化的价值担当,以原创精神寻求广播文化的特色表达,通过细致打磨探索广播文化的精品呈现,研究新媒体发展趋势,升级广播文化的推广平台,以精品制作为核心,探索广播文化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广播精品价值担当原创文艺座谈会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一、广播文化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

广播文化发展具有三重内涵。首先,广播电台是文化的创造者。广播节目和广播作品具有天然的文化属性。其次,广播媒体是文化的传播者。从记者采集素材、编辑人员鉴审修订到主持人或播音员发布播出,文化始终是广播表现的重要内容。再次,广播团队的生存发展需要相关制度和流程作为保证,这本身也属于一种文化建设行为。

然而,时下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广播文化发展面临瓶颈,遭遇多重挑战。

一是科学技术层面对广播文化发展的冲击。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和移动媒体的强势来袭,给受众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大大降低了受众对包括广播在内的传统媒体的依赖程度。

二是社会经济层面对广播文化发展的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这意味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虽然,近几年广播广告形势不错,以每年两位数的百分比大幅提高,但我们要居安思危。

三是受众变革层面对广播文化发展的浸染。受众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深度变革体现在受众品位的逐年提升和大众审美的图新求变。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广播文化发展方向不再像从前那样清晰简明。

四是媒体竞争层面临广播文化发展的挤压。纸媒和电视行业的竞争本已硝烟弥漫,而社会制作公司异军突起、网络和移动媒体(App)的崛起正在迅速鲸吞着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

五是社会思想层面对广播文化的侵袭。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社会问题交织、思想倾向多元、国民素质不高等原因折射在某些新闻和文艺领域,导致一些消极、低俗、庸俗、媚俗之风甚嚣尘上,甚至出现了以传播小道消息提高收听率、炮制无聊新闻搏关注等问题。

六,是广播人心态变化对广播文化发展的阻碍。由于现在大部分电台采用24小时播出的方式,广播采编播人员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资报酬低、临时用工中存在的问题难以解决等情况确实阻碍着广播媒体的发展。而在广播电视合并过程中,出现的广播被边缘化的倾向,让许多广播节目沦为电视节目的有声版。受前述种种因素的影响,广播人的心态变化最终都会体现在广播节目之中。心态浮燥,成为广播节目质量不高、广播文化发展乏力的主要动因之一。

笔者认为,广播电台要想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保持活力和正确的方向,推动广播文化的发展,必须以精品制作为核心,制作播出更多的广播精品节目反映社会进步,为社会主义文化进步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本文以沈阳广播电视台广播近年来的实践为例,尝试表达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和竞争激烈的媒体环境,作为广播节目的制作者和广播团队的管理者,广播人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用理性的态度,以时代的使命感坚守广播文化的价值担当,以原创精神寻求广播文化的特色表达,通过细致打磨探索广播文化的精品呈现,研究新媒体发展趋势,升级广播文化的推广平台,探索广播文化的发展之路。

二、以精品制作为核心,探索广播文化的发展之路

(一)牢记使命,坚守广播文化的价值担当

目前,广播媒体的确面临着种种压力,以省会城市电台为例,在遭遇各类媒体四面围攻的同时,他还要面临着中央级和省级电台的竞争压力。但使命不能放弃,广播媒体的价值担当需要坚守,如沈阳广播电视台的广播就是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在收听率和市场份额、创收、精品活动、优秀节目获奖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称道的不俗成绩。

1.强化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将宣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引导中华儿女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作为宣传报道主题,用质朴的语言,真实的声音,让报道和节目更加丰满。例如,2014年初,哈尔滨、长春、大连广播电台联合推出百集系列报道《振兴十年》,报道以东北振兴为文化视角,以“企业承载振兴希望、产业提供振兴动力、创新创造振兴支点、市民共享振兴成果”为脉络,用300分钟高密度录音报道全面展示了东北各地十年来特别是近五年的发展成就,总结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在过去十年中主导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发展、社会建设、开发合作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些报道在突破主题报道模式、增强报道广度和厚度的同时,也增进了东北各主要广播媒体的业务交流,拓展了广播电台之间的合作方式。

2.牢记广播为民的宗旨,在为听众播报快捷真实的新闻、信息的同时,发挥广播优势,提供特色服务。2014年沈阳电台音乐广播《98.6司机奇遇记》联合交警部门为急救病人开通绿色通道30多次。在沈阳,“有困难找98.6”已经成为许多市民的共识。

3.让广播回归本源,沈阳电台生活广播成功举办了两届《103.4我的合唱我的团》群众性合唱大赛,使群众、市民真正成为广播展现的主角。已经80岁高龄的著名作曲家铁源对此评价说:现场好看、节目好听,群众文化与广播深层次互动,沈阳电台做了一件大好事。

4.在打造精品节目的同时,大力推进节目活动化、活动节目化、活动专业化和活动系列化。2014年成功开发举办了300多场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大型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节目内容,展示了广播人的风采,拓展了广播的发展空间。利用主持人的名人效应,进社区、进工厂、进农村、进军营、进高校,开办了《1045诚信大讲堂》《品茶香,说经典》《921“用我的声音做你的眼睛”爱心助盲行动》等公益活动,弘扬

经过不懈努力,2014年沈阳电台4套广播频率(新闻广播FM104.5、生活广播FM103.4、音乐广播FM98.6、都市广播FM92.1)在沈阳市场的12套广播频率中均进入收听率排名前六名,整体收听市场份额为53.2%。在沈阳地区,收听率前20名的节目中,沈阳电台占据16席。其中,《星光夜话》《市民您早》《司机奇遇记》《健康36计》等节目深受听众喜爱,收听率、市场份额都高居前列。沈阳广播实现收入1.5030亿元,较上一年度增长41.5%。2014年以来,沈阳电台在各级评奖中多次获奖,其中都市广播原创广播剧《照片中的回忆》荣获全国“五个·工程奖”。

(二)聚力原创。寻求广播文化的特色表达

引进现成的节目、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符合“制播分离”的广电趋势,本无可厚非,但国内一些电台在引进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值得广播人警惕的倾向。首先,一些引进节目由社会公司制作,片面追求市场导向,甚至推崇“毒舌为王”“娱乐至死”等重口味,引进方只管出资购买,至多是简单剪辑,对节目内容的把关和对节目品质的审核不严格、不规范。其次,一些引进节目由于跨地区播出,地域特色不鲜明、不接地气,离听众较远,很难让听众产生内心的共鸣。再次,放弃原创使大量的广播电台过度依赖引进节目,致使广播节目制作的人才储备严重不足。

原创,意味着不同于别人,也超越过去的自己。近年来,沈阳广播电视台—直坚持‘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用自己的心去发现、用自己的声音去表达、用自己的团队去制作”,聚力原创,寻求属于沈阳广播自己的特色表达方式。

一是把目光投向本地的重大事件、典型人物和普通百姓,以“沈阳人、沈阳事”表述“中国梦、中国情”。二是积极推动本地原创文化的培育,以广播的原创精神辐射带动区域原创文化的兴旺。如沈阳电台都市广播主办的第二届“921戏剧节”,其最大的亮点是东北风味地域化精品原创。由著名演播家周建龙播讲的长书《东北往事》曾在921都市广播热播,家喻户晓。都市广播联合共青团沈阳市委主办的“2014沈阳工人剧本创作大赛”,面向沈阳工人作家和企业文学爱好者,征集书写沈阳企业故事、抒发当代沈阳工人爱岗敬业、自强自信、以技能建设家乡题材的戏剧剧本。举办工人剧本创作大赛,不仅挖掘了一批新时期沈阳工业题材的好文艺作品,还发现了一批优秀的工人作家。三是着力打造原创团队。沈阳电台的制作团队能写原创剧本、能作原创音乐、能演原创舞台剧。由沈阳电台都市广播承办的“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第五期广播剧制作人培训班”于2014年6月在沈阳举办,来自全国各地广播电台60多位广播同仁在这里感受到了沈阳广播人呈现的一次别开生面的经验交流和心灵的提升。中国广播剧研究会顾问何善昭评价说,沈阳电台创新的“音乐性、戏剧化、沙龙式”培训方式,不仅形式创新,内容也由广播剧生产,归结到拓展实力、发明创新,乃至职业信仰,展现的不仅是广播剧的原创能力,更是综合实力。

(三)细致打磨,探索广播文化的精品呈现

拒绝粗制滥造,打磨广播精品,凝聚着广播人大量的心血、汗水和努力,这既需要广播电台制度的保证,也需要广播节目的制作者站在文化的高度,以科学的态度和严谨扎实的奋斗完成对广播精品每一个细节的精准把握。

近年来,沈阳广播电视台一直高度重视广播节目质量,大力实施“精品工程”,把提高节目质量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在探索广播作品的文化呈现过程中,沈阳电台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沈阳广播实际情况的“精品节目策划、制作、考评流程”,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正,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1.大到频率的定位、导向,小到一期具体节目的选题、策划都要经过编播例会反复讨论。近年来,沈阳电台开发出了_一系列符合频率定位又特色鲜活的广播节目,如新闻广播开办的监督类节目《连心桥》《社会大哥大》、情感互动类节目《星光夜话》,都市广播开办的早间新闻读报类节目《小妹说新闻》,音乐(交通)广播开办的汽车维权类节目《汽车小辣椒》、司机参与类节目《司机奇遇记》,深受听众喜爱和市场认可。

2.节目播出后,还要经过听评组的审核。自2012年以来,台里每季度都组织对优秀节目(稿件)进行评选,通过打分确定奖项。他们设计开发的“259打分法”简单可行,实施几年来,受到频率总监和采编人员的高度认可。

3.尊重广播精品创作规律、人才培养和形成周期,重视日常积累和创作团队的磨合,力争实现“水滴石穿、水到渠成”的效果。 4.对重大选题,紧抓不放。通过深度挖掘和精细打磨,使“优良原材料”成为呈现在听众耳边的“精品大餐”。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好的创作素材之上往往要经过反复修改,台领导靠前指挥,对广播作品尽力做到精雕细刻、精益求精。

(四)融合跨界,升级广播文化的推广平台

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要想有更大的发展、广播文化要想有更广阔的上升空间,就一定要充分利用不同媒介载体的传播特点,凭借广播的自身优势,建立与电视、报纸、网络、移动终端的紧密型合作模式,打造“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升级广播文化的推广平台。我们正在探索与专业公司合作,通过做强做好沈阳广播网站、微博、微信和应用软件(App),探索广播文化的全新推广发展之路c

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竞合的新时代,沈阳电台非常重视借助新媒体、新平台,提升频率、节目的品牌价值,寻求多媒体多平台的突破,2014年我们强化了线上(直播间)、线下(QQ群、微信、微博)的全领域互动新格局,实现了直播间内与直播间外互动的及时性与流畅性。加大力度做强做大微信、微博等节目互动方式,引导听众积极参与节目,改变受众的角色定位,变被动收听为主动参与。丰富节目的传播方式和传播载体,打破了广播单一传输方式的掣肘,通过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拉长了节目外延,扩充了频率及节目的宣传、传播渠道,实现了与新媒体的共生共赢。

沈阳电台都市广播是辽沈最早应用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的广播频率,目前微博微信粉丝订阅量已经超过30万。两年来,通过都市广播官方微信和微博的网络传播,进一步扩大了都市广播的品牌影响,树立了都市广播的文化形象。他们提出“爱听,有品质”的口号,通过新媒体联络听众、宣传节目和“921戏剧节”等高雅艺术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沈阳电台新闻广播微信平台对公众开放的同时,《非凡百事通》《宝贝工作室》《正午杠杠乐》《新闻周刊》等多档节目也开通了微信、微博、QQ群,多渠道、多手段与听众互动,扩大节目的知名度、影响力。2014年全年,新闻广播的微信、微博粉丝就增加了十多万。沈阳电台音乐(交通)广播官方微信先后开设了生活服务、节目互动、最新活动等栏目。

2015年,沈阳电台将在进一步适应受众即时化、移动化、碎片化的信息接收和互动方式的同时,从频率、栏目和主持人三个层面,研究广播节目的网络终端推送,实现广播节目的可视、可点播、可转发、可评论、可交流,为广播精品节目的传播、广播文化的拓展插上新的腾飞的翅膀。

(本文编辑:刘浩三)

猜你喜欢

广播节目电台精品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
鹿先生的年味电台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做好电台新闻的采访之我见
港珩隆2015大型春季拍卖·精品荟萃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正确舆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