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颜色》中非洲传统文化的身影
2015-05-30景艳辉
景艳辉
内容摘要:沃克在《紫颜色》中对非洲故土做了详细的介绍,她为古老辉煌的历史文化感到无限的荣耀;通过宗教、音乐、风俗等多方面的描述,向我们展示了非洲文化对作者及普通大众的影响。
关键词:非洲 音乐 风俗
作为美国最大的少数民族,非洲人的文化传统被不断挖掘出来,黑人文化精英们将祖先留给他们的文化遗产,包括宗教信仰、民族音乐、神话传说等,不断丰富和发展。
早起的小说家往往充满了讽刺的意味,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和主题等表现白人至高无上的神话与仪式。这也很容易理解,毕竟黑人在美洲大陆的弱势地位决定了他们必须寻找到自我表达、发泄的途径,要不就是向强势文化有限度地靠拢,要不只能用异教徒式的态度来与之背离来达到表达自身的目的。
故事中的女主人公西丽亚不断承受着各种精神上的折磨,也正是在这种磨炼洗礼中不断成长起来,反映出白人基督教实质上的虚伪。书信体小说中颇有特色当属《紫颜色》,它是由92封信组成,西丽亚写的前面的54封是给她万能上帝的,痛诉她忍辱偷生也不敢仇恨父亲的烦恼,更不敢告诉母亲她满腔的羞辱和事实真相,她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可《圣经》上提到了尊重父母是至上的(第39页),还因为继父还恐吓她只能对上帝一个人说,不然妈妈就会得到惩罚。所以她深信不疑,对任何人也不敢说。结婚后她又受到丈夫的摧残,却仍然选择不反抗。因为圣经上说,妻子是要服从丈夫的。基督教是西丽亚心里装着的无比温情的、唯一的、值得信赖的朋友和亲人,是她仅有的精神支柱,她寻找人间温情和心灵抚慰的唯一场所只有教堂,因为那里上帝常常去接受人们的祷告。
西丽亚的牺牲并没有感动任何人,她的丈夫抑或是上帝都抛弃了她。终于,她等来了亲妹妹耐蒂的信,告知了她幼年时曾经上演的一幕幕惨绝人寰的辛酸往事。从这以后,她从宗教的麻醉中苏醒了,她不再给上帝写信了,收信人从上帝变成了妹妹耐蒂。她非常悲愤地怒骂上帝为啥那么不管她这个虔诚的的遭遇。上帝没有带给她任何福音,给她的是疯妈妈、死了的爸爸、厚颜无耻的继父、恶魔般的丈夫和永远看不见的妹妹。在莎格的启发下,她又进一步地认清了所谓的上帝的本质:上帝是白人的,不属于她。不幸的人生际遇,加上对人性与宗教的彻底失望,让西丽亚义无反顾地脱下了教徒的虔诚枷锁,走向了反叛者的征途。觉醒后的她只觉得上帝是无聊、卑鄙、健忘的聋子,从来没有听到过她的诉求,而沃克推崇的泛灵论成了她新的精神支柱。泛灵论认为上帝化身于整个自然之中,无处不在,人类自身就是上帝,和万千事物一样都是宝贵的生命。这和著名的宗教哲学家别尔加耶夫的观点如出一辙。上帝不但存在于人里,甚至人本身的形象就是上帝,神性的发展在人的身上也可寻踪迹。
西丽亚获得重生后,上帝随处可见,鲜花、泉水、轻风、石头,这些都是上帝喜欢的紫颜色,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你发现了紫颜色,这就是上帝与你分享的好东西。焕然一新的精神信仰使得西丽亚不但拓宽了自身的视野,更赋予了她全新的生命意义,就像莎格经历的那些一样,她也能够将自然万物融入到自己的生命力当中。她感觉自己也是万物中的一员,而不是跟万物分割开来、没有关系的独立体。就像如果砍了一棵树,自己的身上也会流血一样的共存关系。这种思想的形成不仅标志着西丽亚宗教思想走向成熟,同时也表明她再次诞生为一个完整的自然人。
《紫颜色》是一部非常著名的描述黑人女性生活的妇女主义巨作。作者在书中对非洲传统的民族文化做了大量描述,这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传统非洲文化的热爱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也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沃克在白人文化盛行的时代,能够用传统的非洲文化打动每一位读者,足见非洲文化对普通大众的影响之深。
参考文献
[1]Bell, Bernard w.The Comtemporary Afican American Novel: Its Folk Roots And Modern Literary Branches. Massachusetts: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2004.
[2]吴静译:《精彩非洲艺术与文化》,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年。
[3]Hurston,Zora Neale.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 Washington: Research&education Association,1996.
(作者单位: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