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小说的讽刺与幽默特色
2015-05-30郜珂
郜珂
内容摘要:讽刺文学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夸张手法,这类文学作者往往通过幽默、卑鄙可恶,可悲可叹的事件或者人物来达到批判某种不满的目的,契诃夫的作品在艺术上,不仅继承和发扬普希金、果戈里的现实主义批判的文学传统,又继承了果戈里、谢德林幽默文学传统,并把这两种传统不断结合并加以创新改造。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讽刺幽默文学,契诃夫作为十九世纪俄国最后一位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在创作艺术上把这两种形态运用到了极致。在创作风格上契诃夫的是独具一格的但是从刻画上又那么的平凡、质朴。契诃夫的作品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更没有急转直下的剧情,但是小说的人物却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人们的心里,让人笑在脸上疼在心里。也许这与他契诃夫年少时生活清贫,饱尝人间疾苦有关系,但是没有年少时的经历也许就无法造就契诃夫作品的辉煌。
关键词:讽刺与幽默 创作 契诃夫
一.契诃夫写作艺术的来源
契诃夫的作品在艺术上,不仅继承和发扬普希金、果戈里的现实主义批判的文学传统,又继承了果戈里、谢德林幽默文学传统,并把这两种传统不断结合并加以创新改造。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讽刺幽默文学,这一点更多的体现在对“小人物”的描写中。俄国普希金笔下的《驿站》,果戈里笔下《外套》,屠格涅夫笔下的《木木》等都是描写小人物的作品,但是他们与契科夫作品相比他们更注重精神层面上的描写,那些小人物在他们的笔下直接显现了悲惨的命运经历与痛苦的精神压迫。而契诃夫则是更注重小人物的平常生活的琐事
契诃夫年少时生活清贫,饱尝人间疾苦,可以说在年少时期他就是“小市民”中的一员,亲身体会到在残酷统治级下小市民的庸俗世故和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嘴脸。年少时的经历对人生的影响是最深刻,这也为契诃夫日后创作的题材奠定了基础。契诃夫的父亲是东正教徒,度东正教近于狂热的虔诚。在一定成度上造就了契科夫悲天悯人的性格,同时进一步影响着契诃夫的创作题材。而契科夫自小对于剧作的喜爱却是源于母亲在他小时候经常给他讲一些曾经在俄国旅游的故事。契诃夫曾说:“我们的天赋源自我们的父亲,但我们的灵魂源自母亲。”这些都是契诃夫日后成为杰出剧作家的重要因素。他天生的幽默感与亲身体会的悲惨经历使他的剧作更加别具一格。纵观契诃夫一生所创作的四百五十多部作品,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幽默与讽刺两种特色手法都贯穿其中。也许这与他契诃夫年少时生活清贫,饱尝人间疾苦有关系,但是没有年少时的经历也许就无法造就契诃夫作品的辉煌。
二.幽默中的讽刺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虽然契诃夫的作品都具有讽刺与幽默的手法,但是不同时期的讽刺与幽默又有所不同。契诃夫的作品写作年代的划分为1880年-1886年为第一个阶段,1887年-1892年第二阶段和1892年以后
第一个阶段契诃夫的作品大多是短篇小说,其中的代表作有《胖子和瘦子》,《小公务员之死》《苦恼》《凡卡》《变色龙》等,契诃夫擅长从日常的小事中寻找典型的人,典型的事。在平凡无奇中揭露社会与生活的本质。作品幽默中带着讽刺。1880年家境困苦的契诃夫初尝写作为幽默刊物写作品,这也就为契诃夫作品中的幽默艺术奠定了基础,这些搞笑作品可读性很强但是艺术价值不高,也是在这一时期,他的名气增长。1880年他的第一篇处女作《给博学的邻居的一封信》为了他的成名作。在1883年《小公务员之死》中只写了小公务员打喷嚏之后引起的精神苦恼,最后被自己忧郁和恐惧吓死,这篇小说情节简练。让人觉得可笑,以现在的一个经典的词来说就是一个喷嚏引发的血案,但是笑过之后又引发我们深思。契诃夫塑造了这样一个个胆小怕事,生活没有安全感,且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软弱的保守分子小人物形象。不正揭露当时沙皇统治下的人民的悲惨生活他用幽默的文笔写出了小公务员实际是被等级森严的官僚体制吓死了。表达了他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担忧。这篇小说以幽默的语言透视真是的现实生活,讽刺意味十足。之后1984年他的另一部代表作《变色龙》诞生,《变色龙》主要描述奥楚蔑洛夫警官审理一件人被狗咬伤的突发案情。警官根据狗是不是将军家的这一点而几次三番改变自己的态度。短短的几分钟内,经历了五次变化。寥寥几笔勾勾勒出一个面目可憎,卑劣无耻的沙皇走狗形象。虽然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但更具有幽默与讽刺感,作品写法极其简练,却道出了底层人们的心声,看似奥楚蔑洛夫丑恶嘴脸笑料百出,却又从他的背后看到官僚主义的严厉,对百姓的麻木不仁感到悲哀,更以幽默的文风加大了讽刺的力度。而早期作品中《凡卡》和《苦恼》实现了契诃夫艺术与思想上的第一次飞跃。成为向第二阶段过渡的两部作品。《凡卡》中老板屋内的笑闹与凡卡写信时的冷漠孤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更对沙皇统治的厌恶。而《苦恼》中那句“我向谁去诉说我的悲伤?……”多么简单一句话却道出了多少凄凉与悲苦。让人再次领略到契诃夫小说是那么的平凡、质朴。契诃夫的作品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更没有急转直下的剧情,但是小说的人物却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人们的心里。读者跟着笑,笑到流泪,笑到压抑,笑到沉痛。他初期的作品取材大部分来日常的琐事,以平淡质朴的手法形成独特的幽默与讽刺的风格。他的灵感来自于社会的细微处,反映了生活的本质。可以说他继承了果戈里等人的“小人物”的写作传统,又加以改造没了那种悲惨的命运经历与痛苦的精神压迫,平淡朴实不拘一格的琐碎描写更深入人心。
第二阶段中契诃夫的写作水平不断成熟,作品中的幽默与讽刺的力度仍在,只是更加简洁、含蓄。严谨。他曾说:“简洁是天才的姊妹。”他认为“越是严谨越是紧凑就越是富有表现力。”托尔斯泰对契诃夫作品的评价说:“他就像是印象派的画家,看似毫无意义的一笔,却出现了无法取代的艺术效果。”并且1887年成了他的高峰剧作之年创作了《吻》《伤寒》《祸事》《沃洛嘉》《无依无靠的人》《逃亡者》《婚礼》等作品。1988年契诃夫创作的《草原》获得了“普希金”奖金,这也标志着契诃夫对质朴的讽刺喜剧小说告别。逐步冷峻与忧郁却也存在着乐观与希望。契诃夫对现实生活看得很透彻,他的艺术自生活中来,又不断以独特的视角审视着生活,寻找创作的意义。他的写法虽然冷峻严肃却更注重幽默的的写法,1891年《决斗》刻画了两兄弟的反差形象,意在意在揭露现实社会的阴暗与人们观念上的错误,却也因为哥哥伊凡而让人看到了希望,这也是契诃夫第一部向托尔斯泰的“勿以暴力抗恶”的观点发起挑战的作品。
第三阶段1892年以后,1892年以后契诃夫的小说具有了更强烈的批判讽刺性,而讽刺与幽默向来是文学创作而两个范畴,两者互给互足,缺一作品就会显得乏味。而在1892年发表的《第六病室》侧重体现了这种讽刺与幽默的互给。小说抨击了沙皇统治的残酷与暴力也是一部标志着契诃夫小说具有了更强烈的批判与讽刺性,更进一步继承了对“勿以暴力抗恶”思想的抵抗。该小说给人带来震撼,列宁读了此小说都非常的激动。契诃夫写作手法越来越严肃。1899年著作的《宝贝儿》讽刺意味较为明显。《宝贝儿》刻画了一个女人的形象,讲的是可爱而可怜的奥莲卡一生的感情故事,她一生关注的都是出现在她生活中重要男人,并对不同人而有不同的关注方向,每次都那样的用心,因认真而充满魅力,受人喜爱,而在失去倚重的人后生活也失去了光彩,犹如废弃的花园,读了这篇文最大的感受就是不屑与她,怎么能一直衣服别人呢?而我们再回过头来想想其实对生活是很热爱,她能从所有能爱的人那里得到爱的意义。也许这也正是契诃夫在写作中不寻求的目标与意义。也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到讽刺的力度很大,从总体来看他也对生活还是怀有很大的希望与快乐。套中人》也是契诃夫脍炙人口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刻画了别里科夫落后、保守、维护一切旧制度的守旧派思想,是一个典型的小人物。也表达了契诃夫对现实社会的嘲笑与批判,而套中人也是是俄罗斯19世纪末某些知识分子思想状况的真是反映,从批判现实主义视角,写出了主人公可笑,可悲的下场。讽刺与幽默并用,揭示了深刻的主题。
契诃夫是十九世纪杰出批判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以平凡的生活片段为出发,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对人物和生活真实的描刻,从平凡中展现了当前社会现实,批判沙皇的残暴统治,批判人们的思想麻木。契诃夫作品的风格别具一格,并不断地创新,以独特的视角不断审视生活,创造出的作品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不同时期写作手法不断成熟的,他笔下的小人物也不断在他的笔下活灵活现,人们了气得笑了,又从中不断的受到启发。因此它的作品把写作手法中的讽刺与幽默的特色发挥到了极致。
参考文献
[1]尚觉民.以“含泪的笑”再现人生——契诃夫短篇小说幽默与讽刺的艺术特色[J].固原师专学报.1999(04)
[2]吴静萍.试论契诃夫小说的艺术特色[J].外国文学研究.1994(03)
[3]郭长兴.短而小的艺术——简论契诃夫短篇小说创作[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6)
[4]杨毓敏.契诃夫与鲁迅短篇小说讽刺艺术之比较[J].襄樊学院学报.2003(03)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