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和谐教学实施策略初探
2015-05-30周娟
周娟
【摘要】和谐教学是当下教学改革与构建和谐社会所倡导的理念之一,针对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文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实现人与教材的和谐统一等三个方面研究了初中数学课实施和谐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以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代替应试教育运行机制,旨在为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献出一份微薄之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和谐教学;实施策略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手段,它对于教学的成败、学生智力的发展都起着重大的作用.和谐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策略体系,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和谐教学是根据身心和谐、大脑两半球和谐、教与学配合和谐、学生整体素质和谐发展的原理提出来的.它是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教学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各个部分只有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始终处于一种“和谐”状态,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新课改背景下,本人尝试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旨在克服把课堂当讲堂,教学“填鸭式”“满堂灌”等弊病.本人在初中数学课中实施和谐教学法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课外,一个是课内.课内主要是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在利用好教材的基础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外主要是让学生把平常所学数学知识与社会实践联合起来.经过一学期的坚持,效果明显,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期末考试中,以前不及格的同学数学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对数学渐渐有了兴趣.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个学校有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最重要、最基本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不仅仅是文化科学知识等信息的传授交往,更重要的是心理交流、情感交流.这种交流和交往,久而久之便潜移默化地形成学生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并内化为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遵循法则.教师要注重运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联络感情.课堂上,老师亲切和善的教态,生动幽默的语言,以及鼓励的目光、神情、手势等体态语言的运用,都会激发起孩子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人格,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协力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一种和谐温馨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得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沐浴着老师的爱.
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要求数学课堂教学要有活力和生机,一切墨守成规、按部就班,总是给人以呆板和死气沉沉之感.教学氛围是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动作因素和非动作因素的动作性和动势被高度地反复地强化,而形成一种强有力的动作场.这个场的形成,是课堂教学的生动之美在化静为动这种形式中的最高表现,因为这个场不仅自身是一种强有力的运动形式,是股躁动的、沸腾的、澎湃激荡的强大的无形暗流,而且它还极具暗示性和影响力,任何一个置身于这个场中的人,都会身不由己地根据它的暗示和影响而有所行动,至少有一种躁动不安的情绪和跃跃欲试的积极心态.课堂教学要求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变化语言的句式、板书的方式、读书的方式、练习方式、甚至变化上课的地方和情景等等.
三、设计和谐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新课程理念则强调课堂教学应是在师生互动中对教学内容有创造性地构建.即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由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单纯的“机械记忆学习”方式转变为“探究发现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竭尽自己全部的智慧和热情去进行教学的新内容、新形式的探索与创造,匠心独运,独辟蹊径.数学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能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和讨论、辩论.
初中数学课中实施和谐教学法并不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全盘否定,而是“扬弃”.传统教学观念中有很多是我国教育思想的奇葩,如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知行合一等思想,也是现代课堂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坚实基础.实施和谐教学法的数学课堂更加注重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要追问和考虑的.而片面追求课堂教学表面的热闹和热烈可能损害教学的内在功能,学生不做深入的思考,随心所欲,胡猜乱想甚至固执己见,失之偏颇,这样的课堂上表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是教师的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播的神圣职责.要解决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关键在于对教材的深入挖掘,深刻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恰当地确定教学目标,既能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能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
总之,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和谐”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