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圆·融”

2015-05-30廖春华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4期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教育环境

廖春华

摘 要:学校以“圆·融”为文化建设核心理念,努力推进同城化教育,积极开展“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教育活动。促进与保障了每位新市民子女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圆·融;农民工子女;教育环境

本学期有幸支教于塘市小学,它被誉为最美乡村小学,学校是标准的苏州园林式建筑,校园中的几幢教学楼围成“实园”“自在园”“六艺苑”“思贤园”“天问坛”等庭院,学校环境优美,硬件过关,建有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标准化的田径场,还有国学讲堂、刺绣教室、古筝教室、心理咨询室、微机室等专用室六十多个,真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本校共有教学班五十几个,學生两千五百多名,新市民子女占70%以上。这些新市民子女能在如此美丽优雅的学校里学习,他们是多么的幸福与幸运,那么这些民工子弟的学习状况怎样呢?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走进了课堂,班级里大部分同学穿得不是那么漂亮,小脸似乎也没有那么白净。由于学校缺少专职教师,学生的基础不是很好,班与班之间差距很大,美术学习习惯令人堪忧,开学初有的班级半数以上的同学都不带美术材料,布置的任务充耳不闻,或者就是带来了残缺破旧的,几乎不能用,看着作业的完成情况我百般焦急,美术课堂没有材料堪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问问其他老师,原来一些同学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美术课不够重视,还有一部分同学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家长不支持买材料,看着这些美丽校园中的不和谐音符,我感到很遗憾。

经过两周耐心细致的教育,孩子们基本带来了材料,我希望在我任教期间每个孩子的美术成绩在自身的基础上有大的提高。我为一些家庭情况特殊的同学带来了油画棒和水彩笔,从家里找出儿子小时候的衣服送给他们。我开始特别关注这些生活在城市边缘的特殊人群。

一、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

1.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力不从心

农民工背井离乡出外打工,他们面临着很多的生存压力,生

活拮据,经济窘迫,使得他们为生计奔波。再加上文化水平低,很难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指导。大多数农民工时间和精力有限,对子女教育力不从心,对孩子的学习不管过程,只问结果,俗称“散养式教育”。

2.孩子的安全无法保障

有一次我骑电瓶车上班,看到前方有一位背着书包约六七岁的小女生也往学校方向走着,我停下车对她说我是学校的老师,顺道带她到学校,她看了看我居然爬上了电瓶车后座,当时我心里真是五味杂陈,感谢孩子对我的信任,但更多的是一份担忧,孩子啊!如果是坏人你是不是也上他的车?我告诉她为了自己的安全以后千万不要随便上陌生人的车。

因为流动人口的工作大多不稳定,工作变动导致居住场所经常变更,这样一来,学校和家庭无法建立稳定的联络方式,致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无法有机结合起来,而且导致学生的出行安全无法保障。有的孩子因为家长无暇顾及,早上很早就到校了,有的孩子则需要从很远的地方乘车半小时以上才到校,每天都要迟到一会儿,这是常事。

二、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措施

可喜的是为了这群同在蓝天下的孩子学校一直在努力,学校以“圆·融”为文化建设核心理念,践行“体味真理、信守真诚”的教育主张。努力推进同城化教育,积极开展“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教育活动。针对占全校学生70%还多的新市民子女,主张“多一点关心,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帮助、多一点宽容”,成立了“澳洋桃李教育基金”,设立“萌芽奖”奖励优秀学生,设立“雨露奖”资助困难学生,促进与保障了每位新市民子女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校还成立了家长学校,不定期举行家长会,劝导家长尽量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读书学习氛围,力所能及地为孩子配备齐全学习书籍、文具等。鼓励家长要多花时间和精力来科学合理地教育孩子,改变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多给孩子讲道理,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家长要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课堂表现,主动与老师沟通,积极与学校互动,共同商讨教育子女的方式、办法,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为了给农民工子女创造平等、宽松、优越的教育环境,学校设立助学金、减免费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民工子女就学,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不收取借读费、择校费。为了保障孩子们的交通安全,学校积极筹备校车,安排老师到公交站台护岗,让早到校的孩子集中到食堂读书学习,学校的细致关爱让这些飘零的“蒲公英”感受到融融春意,开学第一天,学校为每位孩子送上了贴有“平安、健康、快乐”的祝福大苹果,元宵节学校为孩子们准备丰盛的元宵宴,还举行了猜灯谜的活动。这些珍贵的礼物,是学校的关爱,更是孩子们的精神食粮,学校出资为每班购买了人手一册的书籍,班级之间互相流动、交换传阅,相信这些行动能为缺书的孩子们开设一扇认识世界的窗口,树立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同在蓝天下的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少年儿童一样,共同沐浴阳光雨露,一起茁壮成长。

塘市小学敞开胸怀接纳了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孩子,大部分孩子身上旺盛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常常令我感到惊喜,孩子们非常朴实,动手能力强,身体素质好,他们在体育运动方面令人刮目相看,丰富的经历、苦难的生活阅历是民工子弟的人生财富,他们正以新公民的姿态在这个城市中有尊严的生活着。在学校的努力和关爱下,孩子们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他们渐渐融入城市生活中,跟上时代的步伐大踏步前进,相信明天一定会更加圆满、融洽!实现我们的“圆·融”。

参考文献:

李辅昌.杂说“杂”[J].语文教学通讯,1980(11).

猜你喜欢

农民工子女教育环境
农民工子女英语学习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探究
小学班主任如何创建和谐的班集体
学校环境对农民工子女信任行为的影响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浅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目前的状况成因及策略
警惕农民工随迁子女遭遇教育“隐性不公”
多种途径实施礼仪教育的研究
优化教育环境促进儿童主动发展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