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档案建设的必要性研究
2015-05-30李颖
李颖
摘 要:心理档案的建设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在竞争压力激烈的今天,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设必不可少。從心理档案建设的基本内容、心理档案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心理档案建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参考作用。
关键词:心理档案;保密原则;专业队伍
随着经济的腾飞,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肩负的责任和希望也更加重要。或许是因为责任的重大,竞争压力的增大,使得大学生心理问题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现在很多高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的治疗作用看得比较重,但却忽略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期工作,预防和基本资料的建立比较少。因此,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设势在必行。
一、大学生心理档案建设的基本内容
1.大学生心理档案建设的静态内容
静态内容就是指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常规内容,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涉及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民族、政治面貌、就读学校、年级、家庭住址、爱好特长等。静态内容是了解大学生的不可变信息,这些信息在我们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时能起到参考的作用,是大学生心理档案建设的一项最基本的内容。
2.大学生心理档案建设的动态内容
动态内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学生上大学前,第二阶段是上大学后。在记录或建设档案的过程中,主要是对一些大事件的描述,比如家庭变故、父母情况、学业情况、重大疾病、恋爱、冲突等。动态内容是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大事件的一个记录,有利于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活动进行推测和判断。在记录动态内容过程中,由于有很强的私密性,因此大学生在档案记录中容易忽略或避讳谈论到相关事件,所以就要求在档案建设过程中把该内容的重要性说明,以及心理档案建设中的保密性要做到位,让学生消除顾虑。
3.大学生心理档案建设的辅助内容
辅助内容是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做的与心理有关的相关记录,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访谈、同学和老师的评价等一些辅助性的内容。这部分是对心理档案内容建设的完善和补充,能够通过一些科学、客观的途径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解和分析,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帮助和治疗。
二、大学生心理档案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对大学生的心理研究中发现大学生是心理健康疾病的多发人群,有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干扰了他们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大学承担着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优秀专门人才的重任,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合格的人才。对于无法直观了解的心理问题,高校学生心理档案就是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心理问题。所以,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不仅能从个体上让学生重视自己的心理状态,而且也方便了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体现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1.大学生心理档案建设是教育发展性功能的体现
从发展角度看,大学生心理档案建设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心理知识,而且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随着大学生一些恶性事件的出现,人们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和教育。但尽管如此,大多数学生依旧缺乏基本的心理知识,甚至对心理咨询有偏见。有的研究中显示,现在大学生对心理知识的了解方式单一,对心理知识的掌握是零散的,有些是偏颇的,甚至是错误的。他们也认为心理健康很重要,但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又往往忽视心理卫生,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的维护。通过心理健康的建设,大学生能通过自身的经历,切身体会心理知识的运用。同时,对自身或他人出现的心理问题能深入关注。这不仅使学生对自己的心理状况有了清楚了解,真正认识自我,又能扬长避短,努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未来对于大学生来说充满了各种竞争和挑战,竞争和挑战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对于人的心理素质也是一种挑战。因为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必定会出现问题。这就要求大学生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耐挫能力、自强不息,才能够适应残酷的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
2.大学生心理档案建设体现了预防性功能
在大学期间,应通过心理档案的建设,让学生认识到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防患于未然,采用一定的方式和途径度过心理危机,积累经验和教训,避免在以后出现类似的问题。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B·A·Cyxomjnhcknn,1918—1970)指出,“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
据2003年《北京市高校学生心理素质状况及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研究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占16.51%。最近几年,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有的厌学,有的性格孤僻,有的做出有违社会常理的相反行为,甚至自杀轻生和危及他人生命,影响社会的安全稳定。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有很多学生不理解心理咨询,认为这是个“有问题”的事,即使自己发现了问题,也不会及时进行咨询。建立心理档案,能够从纵向角度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对学生系统调查、行为分析、心理测试及心理诊断,学校、教师和家长能够初步了解学生的状况,真正做到早发现问题、早治疗,特别是具有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对这些学生进行特别关注和治疗,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学生摆脱心理上的困扰,使他们不至于发展到严重的心理疾病。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访谈、咨询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心理疏导,从而降低学生出现非正常行为的概率,真正做到对学生行为的预防作用。
3.大学生心理档案建设为学校教育模式提供了资料
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档案了解学生的思维模式、心理状态、学习求知欲等,使一个人在大学阶段的心理状态有据可依。在教学和科研的过程中,根据具体的心理档案记载进行方法迥异的心理教育,还可以根据心理档案确定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计划,确立教育的内容和实施方法,真正做到切合学生的需要而教学,满足学生的兴趣,因材施教,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辅导员可以在生活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下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使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同时,心理档案也为心理工作者掌握一手资料、加强科研、进行心理教育提供了依据。
三、大学生心理档案建设的注意事项
现在高校已经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工作,但对于心理档案的建设还需要制度和原则的完善。虽然有高校已经设立了学生心理档案,但终究没有发挥心理档案的作用。所以在建立心理档案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调整方法。
1.建立心理档案必须注意保密性原则
心理档案在建立的过程中涉及每个学生的隐私,出于对学生的保护,保密性原则是心理档案建设的首要原则。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在《卫生系统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对心理档案的保密原则:“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应对其病人或来访者的有关资料、病历予以保密;这些资料与病历应单独保管,不应列入医院其他病历之中;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只有在专业需要的情况下才可与其他专业人员讨论其服务对象的案例。如为专业目的需要采用案例进行教学、科研和写作时,应适当隐去那些可能会据此辨认出服务对象的有关信息。”
2.建立心理档案要注意专业队伍的建设
心理档案资料的获取中,需要非常强的专业性。比如心理咨询、心理数据分析、心理测试等。所以对教师的专业性要求非常高,不仅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还要有专业素养和丰富的阅历。此外,还要懂得档案学的相关知识。所以,心理档案建设所需要的是一支全面而又专业的队伍,提高建档人员的综合水平,对学生心理档案工作意义重大。
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设能够充分体现服务学生、关心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同时心理档案建设是管理、服务、评价等综合体系的结合,这不仅需要制度的完善,还需要专业素养的加强,在建设过程中确保各项机制的有效运行也要注意结合本校特点,因地制宜,充分发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芳.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理性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1):164-165.
[2]戚海燕.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态度及行为的调查[J].科技信息,2009(26).
[3]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4]李光铣.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设的思考[J].兰台世界,2005(8):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