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消防救援专业队伍建设
2024-01-03张国胜
张国胜
摘要:近年来,各级消防队伍各类型的专业救援队如地震救援队、水域救援队、山岳救援队等发展迅速。如何有效地引导和规范专业救援队伍建设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因此,从加强专业救援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当前消防救援专业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加强专业救援队伍建设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消防救援;专业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227(2023)11-0135-03
在新的发展时期,综合消防应急救援时代开启,消防救援队伍必须主动适应“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求,坚持对标综合性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标准,坚持用更高的要求提升应急救援能力。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消防安全形势,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短板,专业化程度还有待提高,加强消防救援专业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1 加强消防救援专业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改制转隶以来,在“全灾种、大应急”背景下,消防救援队伍职能大幅拓展,向综合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这对新时期消防救援队伍应急救援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1 加强消防救援专业队伍建设是应对新形势的迫切需要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以及全球气候反常导致的山岳、洪涝、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新能源、核生化等高风险领域的特种灾害也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应对日渐复杂的救援形势,加强专业救援队伍建设势在必行[1]。
1.2 加强消防救援专业队伍建设是完成新职能使命的迫切需要
从“橄榄绿”到“火焰蓝”,消防救援队伍职责范围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单一灾种”转向“多灾种”,由应对“辖区救援”转向“跨区域救援”,从“单一力量”向“多元化”转变。尤其是近年来,在洪涝、地震、台风等重大灾害事故处置中,“大规模、多兵团”作战已成为常态。顺应灾情形态和作战方式的转变,必须加快理念、机制、方式、能力转型升级。
1.3 加强消防救援专业队伍建设是丰富队伍内涵的迫切需要
在救援空间日益拓展、救援行动日益复杂的时代背景下,现有的执勤模式还是按照现役体制下的战斗班建制,班与班、队与队之间融合度不高。开展作战编成改革,打破“班”与“队”的编制概念,以作战单元作为执勤备战的“最小单元”,推动备勤模式和管理机制向战时转换,为新时代应急救援队伍执勤作战正规化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嵌入了战斗基因。
2 当前消防救援专业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
专业救援能力是专业救援队伍和各部门各行业的专业救援力量实施专业救助的基础。消防救援队伍目前的专业救援能力虽然得到了大幅提升,但专业救援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
2.1 消防救援专业队伍能力有待提升
当前消防指战员的能力素质对标专业救援队伍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人员数量较少。目前,消防队伍专业救援队伍数量较少直接导致无法满编组建专业队伍,即使建立起来的专业队伍,人员也只能是利用现有人员临时组建,无法形成有效的战斗合力。另外,专职消防员因待遇保障等客观原因,人员流动性大,整体素质偏弱,无法列入专业队队员选拔范畴。二是专业训练缺乏。进行地震、水域、山岳等救援,需要很强的专业技能。当前练战结合不紧密,组训模式传统、方法陈旧,尤其是基地化组训模式未有效开展。训练内容照本宣科,传统的“六熟悉”工作模式滞后于实战需要。在接出警过程中,对于专业救援的处置仅像其他救援一样派出原班人马去处置,而这些战斗员由于没有经受过针对性培训,缺乏实战经验,经常因专业知识缺乏延误最佳救援时机。三是专业技能欠佳。对水域救援、危险化学品知识、灾害现场处理方法、地震知识等理论知识了解不深入、不彻底。对特种器材、装备的操作不熟练,培训力度不够,现场紧急医疗救护培训和个人防护知识培训则主要以实际操作为主,辅助性的定期上课次数不够。仪器设备培训针对性和系统性较差,不能在抢险救援中灵活运用,危险化学品知识的培训则主要以学习手册为主,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维护保养、洗消后检测等系统培训很少[2]。
2.2 消防专业救援特种装备数量有待增加
虽然近几年各地对装备进行更新换代,加紧配备了部分特勤车辆、器材装备,但与承担专业救援任务所需的特种装备相比仍捉襟见肘。以化工专业队为例,需配备大功率重型泡沫水罐车、泡沫车以及多节臂高喷车、远程供水系统等车辆,比例混合器类型、车泵类型、举高车多节臂类型等均有规定类型,此外还需要遥控炮、防火防化服等特种装备,以及泡沫液、洗消液等消耗性物资。普通城市消防站专门用于专业救援方面的侦检、探测搜索、破拆顶升、剪切扩张、排险堵漏、指挥通信等尖端智能化的器材装备严重短缺,导致难以有效实施专业救援。再比如消防机器人、气体侦检探测、防化洗消、音视频生命探测仪等特种装备实战应用率低,零部件达到一定年限后或损坏或到期,管理维护机制不完善,导致无法按期标定或更换保养,或者设备更新换代时难以采购到配适型号。还有部分国外引进的高精尖装备配备附带英文说明书,指战员受知识能力所限不能读懂弄通,很多功能不会使用。一些防爆照明灯、空气呼吸器、灭火防护靴等常用装备使用率高、消耗率高,为节省资源,基层单位都是在日常训练和执勤作战中共用,爱装、护装的意识还不强,因此导致故障率偏高,也是影响装备应用效能的重要因素。
2.3 消防专业救援指挥体系合理性有待提升
高效、专业、高度信息化的专业救援指挥体系是专业救援成败的关键。从专业救援指挥体系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指挥人才匮乏。近几年,一些新生的灾害事故类型不断出现,例如4·29长沙居民自建房坍塌事故[3]、12·1辽宁鞍钢集团脱硫塔塔斗脱落事故[4]等。这些灾害事故现场需要多个作战消防站、多个专业救援小组联合作战,这就需要统一的、专业的救援指挥人员进行组织指挥。而消防队伍现有的战训指挥人员缺口较大。二是信息化建设滞后。在地震、泥石流、危险化学品处置、水域救援等专业救援行动中,部分通信设备受环境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难以发挥作用。目前应急救援现场通信技术基于指战员使用的对讲机、公网對讲机、固话、手机、灭火救援App、微信群等联络方式,相较于社会专业队的现场通信手段不仅繁杂且效率低,直接影响了指战员应急救援进程。三是作战效能不高。由于“智慧城市”与“智慧消防”建设存在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延迟”,致使信息化应急指挥中心联动和精准合成作战难以实现,未能有效地与气象、水利、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等社会联动部门共享社会单位信息资源,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形成综合应急救援能力[5]。
3 加强消防救援专业队伍建设的对策
为有效推进消防救援专业队伍建设,消防救援专业队伍就需要从提升能力水平、加强装备建设、完善指挥体系等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3.1 提升消防救援专业队伍能力水平
为有效解决当前消防救援队伍人员不足与日益增长的重大灾害事故专业救援需求之间的矛盾,就需要科学调派参战力量,保证救援人员数量,确保专业救援队伍持续健康发展。一是提升专业能力。要着重加强灭火救援业务理论知识学习,系统地开展个人防护装备、各类器材装备运用性训练,进行实战场景下的真火训练、烟热训练、紧急避险和实战想定演练。在开展山岳、水域、车辆事故救援、危化品、火灾事故处置等专业技术培训的同时,要针对台风、海啸、山体垮塌、地震等自然灾害及其诱发的次生灾害、安全生产事故、森林火灾扑救等新课题开展业务培训,联合地方相关单位聘请专家进行专业理论授课,开展相适应的业务训练,促使消防救援专业队伍能力全面提升,真正满足综合应急救援“一专多能”的时代要求。二是加强专业训练。除共同训练科目外,依据不同专业队伍的工作职责,制定相应的岗位类别、级别,并建立相应的岗位培训制度,突出不同专业队伍的专业性。通过集中培训、批次轮训等方式开展高层、地下、石油、化工等10余种应急救援专业训练,突出理论指导实践,采取课堂与操场相结合,训练与实战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逐步提升专业队伍能力素质。要积极开展心理训练,借助计算机技术模拟各类灾害事故环境,开发网络训练软件,实行网上模拟训练,通过训练使消防救援人员真正达到实战“心不慌、头不晕、腿不软”的目的。三是注重实战技巧。结合以往应急救援经验,模拟重大灾害事故现场情况,以实战化为标准,组织开展岗位技能训练,并按照各类重大灾害事故特点创新制定对应实战操法。加快推动区域性训练基地模拟设施建设,完善山岳、水域、交通、地震、化工、高层、地下等各类灾害事故处置及复杂环境下救援的实战练兵体系,实现训练空间由传统的队站(基地)向实地拓展,丰富VR模拟训练应用,精准提升消防救援专业队伍能力水平[6]。
3.2 加强消防救援专业队伍装备建设
现代社会专业抗灾救灾难度越来越大,没有先进的技术装备,就不可能有高效、灵活、立体化的专业队伍救援模式。一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装备采购计划。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突发灾害事故特点,立足于“打大仗,打恶仗、抢大险、救重灾”,科学制定具体装备建设发展规划。加强消防专业救援队伍进行救援急需的各类侦察检测、剪切扩张、起重设备、防护救生、顶升破拆和通信指挥器材的配备,加快地震抢险救援车、核生化洗消车、通信指挥车等特种车辆的升级。坚持向装备、向科技、向保障要战斗力,按照“满足当前适度超前”的原则,特别是结合当前城市发展的实际,积极配备地震、水域、石化、道路交通等事故救援的专业装备和侦检定位、高效破拆、消防机器人等精尖装备,实现消防救援专业队伍装备提档升级。二是强化专业队伍装备实用性。本着“贴近实战,贴近基层,贴近一线”的原则,主动与应急救援装备科研机构和生产厂商对接,针对应急救援战斗中发现装备器材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从主观上推动装备升级改造。同时,装备采购过程中,要从本辖区灾害事故的特点和综合应急救援实战需求出发,注重车辆装备单体和组合的实用效能,坚持“简单实用”原则,避免迷恋华而不实的“高精尖”装备。此外,改造完善消防救援专业队伍硬件设施,遵循利于执勤、便于生活的原则,在启动专业队伍建设的同时,同步推进执勤车库、训练场地和生活配套设施的改造,并加快推动区域性训练基地模拟训练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专业队伍实战练兵条件。三是建立装备管理培训机制。充分发挥装备技师在器材装备管理、维护和操作方面的技术骨干作用,加大专业队伍人员中装备助理员、装备技师、装备质检员的比例,并定期开展接装、用装、管装培训。推广驻厂委培协作机制,与企业技术服务力量签订进队培训协议,拓宽装备专业人才培训渠道,切实提高消防救援专业队伍装备业务技术素养[7]。
3.3 完善消防救援专业队伍指挥体系
专业救援现场的组织指挥体系建设是完成整个专业救援过程的重要保证,加强现场指挥部、现场通信指挥系统建设,是组织指挥体系的重中之重。一是实现指挥人员能力升级。根据指挥长和指挥员的不同级别要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岗位培训和考核机制,要注重通过培训和实战的积累,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各级消防救援专业队伍指挥人员的分析研判、科学决策和随机应对等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指挥员队伍的职业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最终达到高级指挥员统揽全局、中级指挥员担当一面、初级指挥员负责一片、现场指挥网指令发布及时反馈到位、作战队伍能进能退的良好作战状态。二是加快信息化建设。主动融入地方应急大局,将智能接处警、智慧消防等嵌入政府信息平台,充分共享相关行业数据,形成大数据资源池,凸显信息汇聚带来的倍增效应,同时与行业部门建立从隐患监测、预警发布、风险防控到预警响应、应急救援的防范与应对工作机制,全面加强预警响应能力。整合灭火救援大数据,强化信通人才专业队伍建设,用好5G通信前沿科技,让单兵图传画面、无人机监控画面、灾害现场3D生成图像、着火区域实时温度监测数据等资料直达各级指挥部显示终端,为各级及时准确掌握情况、提前安全预警、果断决策部署提供坚强保障。三是实施精准辅助决策。健全联勤网络,建立专业化救援协作工作机制,将应急管理、公安、气象、交通、水利、地震、医疗、卫生、环保、民政、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职能部门,矿山、工业事故、交通运输、市政工程等政府专业救援队伍,蓝天救援隊、红箭救援队等民间救援力量这三方面力量,统一纳入专业化救援队伍的指挥调度和训练作战体系。强化应急联动,灾害事故发生后,消防救援专业队伍第一时间汇总灾情信息、研判灾情形势、明确处置对策,随后向各联动协作单位统一发布指令、统一调度指挥,各单位按照分工调动专业化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落实各自分管职责,确保发生灾害后指挥得当、处置及时。
參考文献:
[1]王学瀚.基于城市搜救任务的消防救援专业队伍能力建设探索[J].中国应急救援,2022(4):43-46.
[2]林宝军.如何加强消防战训工作提升灭火救援效能[J].今日消防,2021,6(7):48-50.
[3]应急管理部.湖南长沙“4·29”特别重大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调查报告[DB/OL].http://www.xinhuanet.com/yingjijiuyuan/2023-05/21/c_1212190187.htm
[4]新华社.鞍钢众元公司脱硫装置脱落事故已致7人遇难1人失踪[DB/OL].https://news.cnr.cn/rebang/20221204/t20221204_526084311.shtml
[5]陈思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才建设创新发展初探[J].今日消防,2021,6(12):70-72.
[6]冉文霖.消防救援队伍灭火救援安全现状及对策分析[J].消防界(电子版),2021,7(24):16-17.
[7]李小森,吴翠翠.消防救援队伍灭火救援初战能力提升对策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21,7(24):63-64+66.
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fire and rescue professional team
Zhang Guosheng
(Baotou Municipal Fire and Rescue Brigade, Inner Mongolia Baotou 0140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various types of professional rescue teams such as earthquake rescue teams, water rescue teams, mountain rescue teams, etc. have developed rapidly. How to effectively guide and standardize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rescue teams is an urgent topic to be studied. Therefore,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necessity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rescue teams, the challenges facing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fire and rescue professional team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rescue teams, it is hope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work.
Keywords: fire and rescue; professional team; 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