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智能手机在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进行微课设计
2015-05-30郑烨
摘 要:主要介绍了利用智能手机让学生在高等数学学习中拍摄微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团队协作精神。
关键词:学生分组;布置任务;手机拍摄;网络上传;课堂播放
近年来,由于高考人数每年呈递减趋势,为了获得生源,高职院校每年都是煞费苦心,自主单招的学生人数占每年入学新生总数的比例很高。另外,高职院校录取的新生还包括高考低分者、职中、中专和技校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共同特点是数学基础差、不爱学习。再加上理论课时少,学生不重视,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全面系统地学完高等数学有关知识根本不可能。传统数学教学方法越来越不适应目前的高职学生,如何改革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是每个高职数学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微课简介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学活动全过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等具体的、真实的可以解决的问题,反馈及时、针对性强。微课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简短,教学视频可被长期保存,随时需要随时播放,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因而深受广大高校教师的欢迎。
二、智能手机与大学生
现在是一个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的时代,大学生是广大信息受众和信息传播载体最为重要的部分。科技的进步,使智能手机成为现代大学生的生活必需品,由于智能手机的便携性,使知识的获得与日常生活活动情境融为一体,移动学习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方式。因此,大学生可以利用智能手机连接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完全打破了学习的时空约束,学习资源以数字化呈现,此外,智能手机还是一台微型的摄像机,随时随地想拍就拍,利用智能手机让学生来拍摄微课,学生拍、学生讲,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改革尝试。
三、微课设计
在教学上我们一直倡导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也一直提倡大学生以自学为主,如果把拍摄的主体换成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师,把某个定义、公式或者某道习题讲解清楚,这样的教学视频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根据笔者上学期的教学试验,具体可以这样操作:
1.学生分组,布置每一组的教学任务
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选取学生容易理解、容易讲解清楚的知识点作为“学生教师”的教学内容,以高职高等数学中的“一元微积分”为例,共五章内容,每一章可以选一个知识点,这样,就需要将班级同学分成五个组,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微课,小组成员要先讨论微课内容(这个环节教师要给予帮助),只有自己弄懂了才能讲好,才能让听的人明白;然后,小组成员进行任务分配,包括课件制作(如果不会使用ppt,就进行板书设计)、谁主讲、谁拍摄等,任务分配好了就可以进行拍摄了。
2.手机拍摄,网络上传
找课余的时间,再找一个空教室,非主讲和非拍摄的小组成员和教师充当学生和专家,一边拍摄一边发现问题并及时更正,时间规定在5~10分钟,由于要进行多次拍摄才能成功,所以每一次都能让学生对知识点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最起码可以保证每一小组的成员对本组所拍摄的知识点理解得非常透彻,以“x趋向无穷时函数的极限”为例,通过拍摄,学生能深切理解无穷大的含义,也能搞懂这一类极限的存在条件与具体求法,既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又加深了师生间、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效果要好,还便于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3.课堂上播放、讲解
微课拍摄好了以后,可以共享到班级的QQ群,让班级同学先观看,看到问题或者是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第一时间向拍摄小组反映,也可以为后面的拍摄提供帮助,这个微课可以在章节复习时在教室里播放。学期结束后,将所有微课一起播放,既达到期末复习的目的,又可以借机娱乐一下,让枯燥的高等数学课变得生动活泼。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有更多的类似于“手机微课”的教学网络工具和平台被开发和利用。根据“高等数学”课程特点,我们只能在每一章节选取一个知识点拍摄成微课,而且要教师全程指导,利用课外时间拍摄,并且只能在章节复习课上播放,其他讨论都在课外进行,根据小组成员对拍摄内容的掌握情况、参与程度,给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只要安排合理,就可以让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智能手机成为学习的好帮手,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中找到快乐。
参考文献:
詹宇河.智能手機对大学生的学习影响与对策分析[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36-38.
作者简介:郑烨(1980—),女,江苏淮安人,硕士,讲师,现任职于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