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集聚文献综述

2015-05-30马文霞

2015年43期
关键词:环境效应产业集聚影响因素

马文霞

摘要:产业集聚是现代产业组织的一种基本形式,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产业集聚现象也越来越普遍。目前关于产业集聚的研究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方面,包括:产业集聚的动力、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以及产业集聚的环境效应。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归纳研究了有关产业集聚的国内外文献,并对各个方面进行研究评述。

关键词: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环境效应

引言

关于产业集聚,国外学者基于研究角度的不同给出了不同的定义,韦伯(Weber,1909)主要从工业企业的区位布局来考察产业地方化现象[4],首次明确提出产业集聚这样一个概念。目前,一般认为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在某一空间领域的集中,表现为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对集聚的研究,最早始于19世纪末,马歇尔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产业集聚的概念,但早在1890年他就开始关注集聚这一经济现象,并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即“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

1.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于产业集聚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范围相比于国内更为广阔,很多研究成果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国内研究是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的,下面在对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就产业集聚的各个方面做出研究评述。

1.1 产业集聚的动力

关于产业集聚的动力,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研究成果的归纳总结可以将产业集聚的集聚动力分为两种:产业集聚的源动力和外部动力。源动力是产业集聚形成的根本动力;政府是产业集聚形成与发展的外部动力。

①源动力

马歇尔(1890)用产业地方化的概念来描述产业集聚[1],认为产业集聚的原因在于自然禀赋,自然禀赋引起产业地方化,后面隐藏的逻辑是影响供给的因素和对特定产业的需求所引起的产业地方化。韦伯(1909)主要从工业企业的区位布局来考察产业地方化现象,他首次明确提出产业集聚的概念,他认为集聚是一种“优势”,是生产被引诱到某一特定地点的市场化[4]。国内学者叶建亮(2001)认为,知识溢出是导致产业集聚形成的重要原因[5]。黄坡和陈柳钦(2006)进而指出,外部性产生了产业集聚的主要向心力。

产业集聚的源动力主要有:要素禀赋、规模经济、企业间协作分工、基础设施共同利用、以及工业化、知识和技术溢出的外部性、产业集群内部生产要素流动以及工业化等。

②外部动力

新产业区理论第一次提出了政府在产业区形成中的作用,皮奥里和塞布尔(1984)指出了政府在平衡竞争和合作制度建立方面的作用[5]。

一方面,政府的作用涉及到平衡企业之间竞争与合作的管理,政府补贴以及对生产要素流动的干预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对产业集聚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政府对产品规格的制定、政府自身的需求以及对市场准入和价格的控制等又会阻碍产业集聚的发展,因此,政府在产业集聚中的作用可以看作是一把“双刃剑”。

1.2 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

产业集聚的程度,发展的方向以及未来前景等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张继良、胡健(2014)依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强度高于传统服务业和制造业,市场规模、运输距离作用在弱化,而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则是影响高技术服务业集聚的主要因素[8]。

不同行业,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制造业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运输成本和工资成本以及市场规模的大小。新型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技术水平,创新研发技能水平和专业技术人员在所有从业人员中所占的比重、区域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等。

1.3 产业集聚的环境效应

产业集聚现象自产生以来,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但是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产业集聚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成为研究产业集聚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应对环境污染,政府实施各种环境规制[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主要从经济发展以及外商直接投资的角度研究环境污染问题,取得较为丰富的成果。1991年美国经济学家Grossman等人在研究中首次指出,环境污染的排放指标与人均GDP之间存在着“倒U型”曲线的关系[2][4],人们称之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2]。杨仁发(2015)提出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门槛特征[7]。

目前的研究大多数是单向的研究产业集聚对环境造成的威胁,即产业集聚所带来的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也有少部分学者开始研究产业集聚引起的集聚区环境问题对产业集聚的反作用。

2.结论

本文从产业集聚的动力、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以及产业集聚的环境效应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评述,现有文献对产业集聚的研究虽然已经渐漸成熟,但远远没有达到完善的地步,产业集聚的各个方面依然有待继续作深入的研究。(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经济管理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Marshall,A.Principles of Economics[M].Lon-don:Macmillan,1920

[2]Krugman,P·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 [ J]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99(3):483—499

[3]Porter,M.E. On Competition [M] . 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8.

[4]Weber,A.The theory of The Location of Industries(1909)[M].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Chicago and London,1965

[5]关爱萍,陈锐.产业集聚水平测度方法的研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14(12):150—155.

[6]杨仁发.产业集聚能否改善中国环境污染[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1):23—29.

[7]张可,豆建民.集聚对环境污染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3(5):105—128.

[8]张继良,胡健.中国高技术服务业的聚集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J].低于研究与开发,2014(4):8—12.

猜你喜欢

环境效应产业集聚影响因素
河流廊道景观的热环境效应分析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矿山环境效应遥感研究
关于贸易自由化环境效应的文献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