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2015-05-30宋琳英

2015年43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

作者简介:宋琳英(1992-),女,汉族,山西省洪洞县,硕士,大理大学政法与经管学院,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摘要:“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生存环境、历史渊源,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最终形成了不同的各自独具特色的民俗。不同的民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是留给我们的重要遗产,他是一种价值很高的旅游资源。甚至可以说,特色民俗旅游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因素之一。山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淳朴的民风、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将为山西旅游带来更多的魅力和活力。以大槐树为切入点,对民俗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探讨,为现实条件下山西省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开发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入境旅游接待1.35亿人次,国内旅游超过2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8935亿元,旅游直接从业人数近1500万人,2012年全年国内出游人数29.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1%;国内旅游收入22706亿元,增长17.6%。在此之中,民俗旅游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民俗旅游项目以其鲜明的民俗特色、独特的文化内涵、浓烈的民俗气息、显著的地域特征以及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对中外旅游者形成了巨大诱惑和感染。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明代以来的数百年间,这首民谣在我国广大地区到处流传,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扼要地叙述了明朝初年山西人民向各地迁移的情况,也在华夏民族心目中留下了悲欢离合的血泪回忆。

一、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的文化生境

(一)大槐树景区的移民历史

大槐树旅游区位于洪洞县内,洪洞县位于临汾北30公里,位于临汾盆地北端,东靠南同蒲铁路与霍侯一级公路,南临309国道,西接汾河与大运二级公路以及大运高速公路,北依洪三公路,交通极为便利。从洪武六年开始至永乐十五年间,发生的数以万计的大规模移民总共18次,主要是从山西迁往周边主要的省份等地。直到元末明初时期,由于灾害越来越多,戰争不断,导致中部地区人空虚,耕地荒芜,同时山西因太行山、吕梁山、黄河作为屏障,这个地利优势导致易守难攻,所以人民生活安定,农作物风调雨顺,连年丰收,和相邻的其他省份相比,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正因为这些原因,各地各省的难民大量涌入山西,是的这里的人口密度越来越大。

(二)大槐树景区的景点概况

从严格意义上讲,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和那些“故里”、“陵寝”祭祀又不一样。这里曾是一个迁民的暂栖地、集结地和出发地,这里既是一个终点,更是一个起点。从2007年开始,在山西主题旅游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洪洞政府主打“根祖文化游”的主题。同时由于山西省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寻根祭祖”渐渐地成为山西省凝聚海内外华人旅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非常值得高兴的是“大槐树祭祖习俗”于2008年6月被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槐树旅游区主要有以下旅游区组成,祭祖活动主要在这些地区进行,有根雕大门“根”字影壁、莲馨桥、槐香桥和鹳鸣桥、献殿、祭祀广场、祭祖堂,作用是为大槐树后裔提供祭拜先祖的场地;名胜古迹主要有牌坊、第一代大槐树遗址、石经幢、古驿道、广济寺,这一部分主要是当年移民的见证物;风景游览区则主要有莲花塘、民俗村、洪崖古洞等景点是用来观光、休憩的。

二、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的开发现状

(一)政策大力支持

一提山西省,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山西是煤矿资源大省,其实山西省不止有煤,文化资源也是很丰富的,在这个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新形势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了一个山西省发展经济的重要方面。2003年,山西省就出台了《山西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3-2010)》,2009年以来,山西省不断地出台各种相应的政策,为了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最好的政策支持,进一步的完善。

(二)加大文化资源整合

文化资源存在的原始形态一般都呈现出离散的状态,将这些文化资源加以优化与整合则可以焕发出不一样的生产力和影响力。山西文化资源虽然丰富,但是进行产业开发的主体规模都不大,为了做大做强山西的文化产业就必须对境内的文化资源进行切实有效的整合。近年来,山西省围绕资源整合做文章,取得了初步成效:整合形成了佛教与边塞文化、晋商文化、根祖文化、太行文化和黄河文化等五大特色文化产业区,山西的文化资源经过整合,已释放出强劲的生产力,不论是大型文化企业集团还是产业基地都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文化生产效率也有大幅提升。

(三)完善基础设施

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首先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的支撑,这是因为文化产品的流通需要便捷的交通。目前,山西的交通设施己大为改善,干线公路、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四通八达,为客流和文化产品的输入和运出提供了便利。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中更为重要的是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因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文化产业的辅助,亦可视作为文化产业本身。

三、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发展的程度不深

民俗旅游也是一种文化旅游,文化旅游要长盛不衰,关键在于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景区内民俗文化开发不深入,虽然根祖文化以及节日文化一直在不断开发,但深度广度均不够。景区内游览内容单一,开发不够丰富。如江苏无锡市华西村开发江南水乡特色的民俗旅游、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活动等,它们创意新颖,文化内涵突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了旅游业发展的后劲。而山西民俗旅游项目中,真正能让人们体验深厚文化底蕴并乐此不疲津津乐道的少之又少。

(二)旅游产品的种类较少

大槐树民俗资源丰富,但是并没有在全国形成影响力。目前山西也只有晋中地区的晋商大院、五台山的国际旅游文化节、平遥古城文化节和运城关公文化节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他的民俗旅游通常是在当地自然旅游资源上嫁接,并没有形成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没有树立民俗旅游文化品牌。景区景点利用率不高,开发不足,让很多有价值的项目处于一个浪费的状态。

(三)宣传的强度广度不够

宣传是一个让大家知道景区的重要方式,对旅游业非常重要的,特色的民俗旅游由于发展时间短、知名度低,就更需要宣传。我们都知道四川人爱吃辣、陕西人爱唱民歌、东北腔遍布大江南北,这本身就是民俗资源的宣传结果。但是目前的大槐树景区在这一方面做得非常匮乏,有限的方式和投入,强度和广度完全不足。

四、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措施

(一)大槐树景区经济文化民俗开发

1、大槐树旅游商品的开发

大槐民俗旅游商品是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旅游吸引物,在招来旅游者、增加目的地居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山西省民间特色工艺品都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如:剪纸、刺绣、布艺、面塑、木雕、砖雕、民间玩具等,都可以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小型商品产业。大槐树景区要打这样一个民俗文化产品大牌,就是“游览——学习——购买”路线。大槐树景区内外都有很多具有民俗特色的商铺,要合理的利用起来。将其分成不同的展区,主要以物态展示为主,打造成博物馆形式,增加景区的游览内容,提高其丰富性。按照不同的类型分区展示,学习外国博物馆的展示方式,展示晋南地区这些具有特色的旅游商品品。在此同时,要加强对产品介绍的能力,民俗文化产品注重的就是其自身所承载的文化,一定要注意对民俗文化产品的阐释,每一种产品所代表的含义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提高导购人员的解说水平,让游客真真正正感受到这件商品的含义,只有让游客真正的深入其中,才可以产生共鸣,这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只有游客真正的了解它,才会购买它,才会有购买的欲望。这样一来,提高了景区的效益,增加了当地人民的旅游收益。

2、大槐树土特食品的开发

土特产品包括当地的水果和农副产品、食品,清徐葡萄、老陈醋、汾酒等可通过人为设立节日,开办交易会宣传和销售。还有一些民间风味小吃本身的味道、颜色就足以吸引游客品尝。在大槐树景区内,有一个专门的特色小吃区,主营的都是洪洞当地的一些特色食品。同时,设置一个仅经营食品类的土特产,可供讓游客购买,有全国知名的老陈醋,还有沁州小米等一些特产。要注意土特食品的质量,要高要求,只有质量高端能会有高的利润。而风味小吃要做到原汁原味,真正做到特色和民间食品的味道。

(二)大槐树景区娱乐文化民俗开发

1、大槐树戏曲歌舞的开发

山西被称为中国戏曲的摇篮之一,地方戏曲有50种之多,上党梆子、蒲剧、晋剧、眉户、左权小花戏、二人台等古老剧种至今仍然盛行于山西乡间。山西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字记载从尧舜时期就已经有作品出现。山西民间舞蹈有200余种,包括鼓类舞、秧歌舞、狮子舞、龙舞、高跷、旱船等。比较有趣味的舞蹈形式有小车舞、挑椅舞。借助这些丰富的艺术资源,合理利用景区的场地以及这些资源,聘请临汾地区的戏曲表演者以及民间舞蹈艺人进行表演,安排成场次制,很多的传播和传承山西的戏曲歌舞,增加景区的民俗风情。

2、大槐树传统节庆的开发

有效利用民间传统节庆和奇风异俗,增辟旅游项目,丰富旅游活动。我省一年四季都有多姿多彩的节日风俗,应加以利用。民俗旅游节会是旅游开发中不可获缺的一环,节会以某一段时间的资源集中,利用规模效应、宣传攻势塑造自身品牌,创造出良好的社会经济效应。例如在清明节前后会举办的大槐树寻根祭祖节,非常的盛大,与此同时,会有花灯的展示,政府应该重视花灯展示这个本来就有的节庆内容,加大力度开发,鼓励企业政府单位找寻一些既经济又新颖创新的方式,举办成一个花灯艺术节,和寻根祭祖节同时展开,吸引游客。合理利用山西省整体的一些节日,如“ 山西国际面食文化节” 和 “晋南两黄祖基游”这样的大型节日。在这样大型节日的效益影响下,大槐树景区可以举办小型的面食文化节或者小吃文化节,同时丰富景区的活动,提高景区的利用率。

(三)大槐树景区民间文学开发

1、大槐树文物字画的开发

大槐树景区本身所拥有的古文物较少,主要以博物馆的形式开发,这种方式很好地表现了一些静态的文化,但是要注意静态文化的阐释和传播,要加大历史文化的阐释,可以学习国外博物馆的文物阐释导览器。大槐树景区主要是文化景观,因此,在开发文物字画方面则需要主要开发字画,山西有很多字画书法大家,也有很多爱好者。景区开发的字画并不一定都需要价格昂贵的,而是需要传承的根祖文化,是被开发的文化。景区可以通过举办”洪洞大槐树“国际书画艺术展这样的字画书法征集活动,来选出一些真正传承根祖文化的作品,在景区内设置专门的展厅,即作为展示也作销售。这样一来,对景区的影响是很大的。也可以通过景区规划的方式,购买一部分蕴含山西民俗文化以及民间书法爱好者自愿捐赠的较好的作品作为单独展示。通过这样的方法,会有越来越多的作品被收藏,同样的,大槐树的名气也会越来越大。同时,可以定期举办书画爱好者作品评比活动,设置奖项,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这样既给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也更好的开发了字画方面。

2、大槐树民间文学书刊的开发

搜集、整理、出版配合旅游的民间文学书刊,为发展旅游事业服务。通过我们搜集、整理、出版各地风物传说丰富旅游文化,激发游客旅游欲望。地方风物传说,就是指粘附某个地方、某些城郭、著名的建筑物或土特产、工艺品等的民间故事。通过搜集、整理、出版当地的笑话、谚语、谜语、楹联等,使旅游者体验既富有思想性又富有知识性、欣赏性的旅游生活插曲。总之,利用创新开拓的思路来开发我们的民俗旅游事业。同时,要开发明信片以及根祖文化的姓氏书刊,大槐树景区虽是文化景区,但是开发后的自然景观也是非常不错的。开发自然风光和根祖景观明信片,可以把大槐树带在身上,送给朋友,同时也是一种宣传方式,让更多的人有想来大槐树的情结。

(四)大槐树景区经营管理开发

1、大槐树民俗文化宣传的开发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旅游
我们一起“云旅游”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皇天后土——山西民俗文化的生成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