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络信贷平台的风险控制
2015-05-30张一鹏连泽锐
张一鹏 连泽锐
摘 要:随着金融与网络技术的协同发展,P2P(Peer to Peer)信贷平台作为一种弥补小额资本借贷市场空缺的手段得到迅速发展,然而由于当前国内法律对P2P界定不清、监管真空以及技术问题,P2P网络信贷平台面临着多种特殊风险,极大地限制了P2P网络信贷的发展。本论文针对P2P网络信贷平台运作中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管控设想,促进P2P信贷平台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P2P网络信贷平台;风险;风险控制
一、兴起与发展
(一)介绍。根据《中国担保P2P行业标准指导手册?中国网贷(P2P)行业手册》P2P网络信贷平台是指为个人之间的资本借贷提供交易渠道的中介机构。相较于目前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常规借贷模式来说,P2P网络信贷平台实质上是传统民间借贷的升级与发展,而其与传统民间借贷的最大区别就是与当代网络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P2P网络信贷平台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民间借贷的“人际关系网-熟人担保”的模式,极大促进了民间资本流动的同时,但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风险。
(二)现状。P2P网络信贷平台作为一种针对特殊群体的新兴融资渠道,具有审核宽松低、门槛低、覆盖广、信息交互充分、手续简单,交易金额小、期限较短等优点,恰好与中小微型企业融资需求特点相吻合,然而由于目前法律对P2P网络信贷平台的界定并不清晰,造成了监管方面的真空,出现了很多所谓的“山寨”P2P信贷企业,将信贷中介结构转变为吸收群众存款并发放贷款的非法集资行为,而一般民众也不具备区分P2P网络信贷机构优劣的能力,使得市场出现了劣者排斥良者的逆向选择行为,坏账风险也随之增加,亟需新的平台运作模式和强有力的外部监管。
另一方面,虽然法律规定P2P网络信贷平台不能吸收存款,但其发展实质上极大的冲击了银行业,而且通过P2P网络信贷平台流动的资金动向较为灵活,难以通过政策进行有效控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前国家实施的经济政策相抵牾,目前各业界也对这一新兴融资方式的态度莫衷一是,宜堵宜疏仍未下定论,所以P2P网络信贷平台的未来发展还面临着一定的政策变动风险。
二、存在问题与风险分析
(一)监管真空。P2P网络信贷平台不是金融机构,根据我国《刑法》以及1998年国务院发布的《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任何自然人、法人都不能吸收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存款。尽管目前所有P2P信贷平台都声明其既不吸收存款也不变相地放贷,但P2P网络信贷平台的中转账户上每天会有一定的资金沉淀,其金额一般也远超法律规定的20万元的限额。
另外,根据工信部法律规定,属于经营范围是网络信息技术且非盈利性质的网站,其监管部门是通信管理局,不需要到工商局办理营业执照,因此,某些P2P信贷平台实际上不受银监会的管辖,而归通信管理局监管。所以由于目前实际上尚无关于P2P网络信贷平台的明确界定的,也就无法明确P2P网络信贷平台到底是应该由银监会、工商部门、通信部门亦或公安部门等哪个部门监管或哪几个部门协管,监管真空依然存在。
(二)信用風险。作为一个监管真空的新兴行业,由于进入门槛低,注册时并没有资金要求,不少经验不足甚至怀有不良目的的人士大量涌入该行业,造成整体P2P网络信贷平台行业的信用质量大幅下降,而对真正重视信用的平台公司的信誉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投资者们在不具备鉴别网络信贷企业优劣的能力的情况下往往会进行逆向选择,从而导致劣者驱逐良者,混乱了市场,严重阻碍了P2P网络信贷平台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坏账风险。坏账风险作为借贷交易中资金借出者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常常是与信用风险共存的,贷款者在P2P网络信贷平台上进行投资时,通常面临两类坏账风险:一是平台本身运营风险,二是借款者不能按时还款甚至恶意拖欠造成的坏账风险。
在常规的以商业银行为主的资金流动渠道中,商业银行等正规机构在吸取民众存款之后再统一对借款者进行较为严格的审核,同时扮演了借款者和贷款者的角色,以雄厚的资金为借出者缓冲了风险。相较而言P2P网络信贷平台并不是正规的金融机构,仅仅是咨询机构和中介平台,难以有效控制这两类坏账风险。
(四)网络安全风险。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网络安全风险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最常见的风险就是用户数据的泄露、账户的安全问题和网络平台的运行技术风险,但是随着平台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网络安全风险是比较容易解决的,其带来的损失也相对较少。
(五)流动性风险。对于P2P网络信贷平台来说,借出者的缺乏、还本保息的担保、坏账数目、政府监管制度的变动、市场的波动,都可能导致民间资金链的断裂。解决的办法一般来说有两个,一是自有资金的注入,再就是借新账还旧账,然而一旦平台企业自有资金或者新进入的资金不能满足偿还需求,公司只能破产,这样不仅会造成大量坏账的产生,还会降低整个行业的信誉,造成巨大的损失。
三、相关对策
(一)完善法律法规。从监管层面上来说,政府必须正视现实需求,P2P网络信贷行业的飞速发展正说明了它存在的合理性。政府应通过出台法律法规,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与合法的民间借贷进行明确区分,给予网络信贷平台公司阳光化、规范化的途径。
(二)完善资金管理机制。确保P2P网络信贷平台运行过程中资金的安全,是该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为安全管理用户资金并同时不损害资金的流动性,要求平台企业内部首先必须要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流程,将银行等高信用机构作为第三方,建立第三方监管账户来管理在途资金,在增强监管力度的同时也借助银行的信誉提升了行业的形象。
(三)保护贷款者。P2P网络信贷平台应建立措施保护贷款者权利,目前各平台主要通过提供担保以及对借款人越来越严格的审核程序等方式来降低坏账风险;通过将客户资金与自身运营资金分开管理、完善借款人信用评估以及留存担保金等方式来控制运营风险,从而保护贷款者。
(四)完善征信体系。政府要通过立法、监管等措施强制加强信息披露,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此外可以建立统一的征信体系,平台可以凭此对用户进行信用评级,平台借贷的违约也会被记入征信系统,如此不仅可以降低信用风险,还可以有效解决不法分子利用P2P网络信贷平台的洗钱行为。
(五)增强信息安全管理。为降低平台运作风险并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从业者应加强平台的数据库建设以及架设更为全面的应用层面的安全体系,在进行网上资金转账的业务过程中,也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确保用户的身份、资金等信息的合法性与有效性,并确保用户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泄露;同时,应该加强与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借助银行监管系统,来有效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径川.基于“Prosper”和“拍拍贷”的对比分析,探讨我国“人人贷”发展的风险与不足[J].中国科技投资,2013(4).
[2] 王晓哲.“人人贷”风险扫描[J].理财,2011(12).
[3] A Bachmann,A Becker,D Buerckner,M Lehmann,P Tiburtius.Online Peer-to-Peer Lending–A Literaruer Review[J].Journal of Internet Banking and Commerce.2011(2).
[4] Charnes A,Cooper W W,Rhodes E.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Analysis,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