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崔述生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经验总结

2015-05-30石玥柯洵丁洪磊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名医经验推拿

石玥 柯洵 丁洪磊

关键词:名医经验;崔述生;小儿肌性斜颈;推拿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04.035

中图分类号:R272.9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04-0114-02

崔述生教授是北京市鼓楼中医院按摩科主任,系北京市第四批百名名老中医,从事临床与教学工作40余载,善以推拿手法治疗各科疾病,尤善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笔者有幸师从崔老多年,现将崔老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经验整理如下。

1 病因病机

小儿斜颈的原因很多,其中肌性斜颈的发病率最高。本病多于出生后2周左右出现,主要表现为头部活动受限,经常偏向患侧,可于胸锁乳突肌中下段触及无痛的梭形硬结,大小约1~2 cm,多发而不连续,部分患儿的颈部肿块和颜面不对称可持续1年以上,并最终出现胸锁乳突肌短缩和继发性颈椎畸形。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归属中医“筋结”“筋挛”范畴。

根据崔老多年临床经验,造成小儿斜颈肌性斜颈的常见原因包括以下几种。①胎位不正:患儿在母体中胎位不正,尤其是臀产位,往往容易造成一侧胸锁乳突肌血液循环不利,最终导致肌肉缺血性挛缩而致斜颈。②分娩过程撕裂伤:分娩过程中,患儿受到产道或产钳挤压或过度牵拉,损伤胸锁乳突肌,造成肌肉的撕裂、出血,最后血肿机化形成纤维性挛缩而导致本病。③喂养、睡姿不当等:该类患儿头颈歪斜的程度较轻,患侧胸锁乳突肌可触及较粗的条索或一个或多个椭圆形结节、大小不等、质地软硬不均(常与病程长短及严重程度有关)、边界清晰,有一定的活动度。

虽然肌性斜颈是儿科常见病,但目前尚无严格的诊断标准,在治疗前还需根据患儿临床特点及相关辅助检查,排除骨性斜颈、脑瘫性斜颈、婴儿良性阵发性斜颈及其他耳源性、神经源性斜颈等。推拿治疗肌性斜颈的疗效确切,而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小儿斜颈,则需积极地寻找病因,治疗原发病,不可盲目施以手法,以免延误或加重病情。

通讯作者:丁洪磊,E-mail:dlyydhl@163.com

2 手法治疗

2.1 拨筋“解结”

中医学中的“筋”包含了现代医学中的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小儿肌性斜颈病位在胸锁乳突肌,由于患儿在母体中胎位不正、产程损伤及喂养、睡姿不当等导致胸锁乳突肌部位血行不畅,瘀血阻滞,脉络不通,从而致使经筋结聚。崔老认为,“筋结”即为本病的根本所在,唯有将“筋结”松解,才能恢复胸锁乳突肌的力学特性,重新发挥其“束骨”的作用。

临床上,崔老常将拨筋法作为治疗本病的关键手法。拨筋法作用的层次在于肌肉、筋膜、肌腱、韧带等,具有较好的解除粘连作用,故适用于本病。具体操作如下:患儿仰卧位,医者坐于患儿头部前方,以拇指掌面置于患儿胸锁乳突肌上,其余四指托住患儿枕部,从上至下做轻柔的拨揉法,先健侧后患侧,重复8~10次。继而于“筋结”处及胸锁乳突肌的起止点处以拇指指腹重点点拨3~5次。拨揉法与重点点拨交替进行8~10次。

崔老强调,由于小儿脏腑娇嫩,肌肤柔弱,承受能力较差,故手法不宜过重,以免造成局部水肿,但又要轻而不浮,能够渗透到病所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由于患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变短,长期牵拉健侧胸锁乳突肌,使其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因此,要重视对健侧的治疗,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健侧肌肉的紧张状态,利于颈部力学平衡的恢复,同时可以给患儿一个适应的过程,以免直接治疗患侧使患儿因疼痛而哭闹。

2.2 被动牵引

患儿仰卧,医者一手托住患儿后枕部,另一只手扶住患儿下颌,稍用力向健侧缓慢牵拉患儿颈部,使头部向健侧侧屈,面部向患侧旋转,牵拉及旋转均应尽量到达患儿生理的最大限度,并持续5~10 s,然后回到自然体位,重复牵拉3~5次。崔老指出,由于肌肉具有黏滞性的物理特点,肌肉运动时发生于肌纤维之间、肌肉之间或肌群之间的摩擦阻力,阻碍肌肉的快速缩短和拉长,故只有牵拉达到一定时间,才能起到被动运动的效果。

2.3 推法放松

患儿俯卧位,医者一手扶住患儿头部,使其头部向健侧侧屈,医者另一只手于患侧胸锁乳突肌做直推法8~10次。直推法属于放松类手法,具有疏经通络、散瘀消肿的作用,在治疗的最后使用直推法,使局部瘀血得散,且给患儿以安慰。

2.4 随症施法

对于病程较长、具有伴随症状的患儿,可针对其临床表现施以不同的手法加减。如伴有面部发育不对称者,可于面部做鱼際揉法、点揉局部穴位等;伴有颈部发育不对称者,可按揉、轻敲颈背部肌肉等。

3 护理配合

崔老认为,除手法治疗外,患儿平时的护理也十分重要。家长可多将玩具等置于患侧以吸引患儿的注意,使其多向患侧转头以促进恢复。母亲在哺乳时尽量使患侧贴近母体,从而使患侧的胸锁乳突肌呈伸展状。患儿睡觉时应将其头部摆正,必要时可用枕头抵住患儿头部两侧。此外,还可对患侧胸锁乳突肌进行热敷,但因小儿皮肤娇嫩,应避免温度过高而烫伤。

4 典型病例

患儿,男,3个月,2011年6月初诊。其母代诉:患儿于常规体检时发现左侧胸锁乳突肌包块,头部向左侧偏,面部偏向右侧,左侧面颊略小于右侧。查体:左侧胸锁乳突肌下段可触及一0.8 cm×1.0 cm包块、质中硬,余未见异常。遂予手法治疗:患儿仰卧位,崔老坐于患儿头部前方,以右手拇指掌面置于患儿右侧胸锁乳突肌上,其余四指托住患儿枕部,从上至下做轻柔拨揉法10次,左手拇指掌面于患儿左侧胸锁乳突肌重复前法10次。继而分别于左侧胸锁乳突肌起点、包块处、止点点拨3次。上述2法交替进行8次。辅助患儿取仰卧位,以左手托住患儿后枕部,另一只手扶住患儿下颌,稍用力向右侧缓慢牵拉患儿颈部,使面部向左侧旋转,牵拉及旋转至患儿生理的最大限度,持续5 s,然后回到自然体位,重复牵拉3次。其后,患儿取俯卧位,以右手扶住患儿头部,使其头部向右侧侧屈,左手于左侧胸锁乳突肌从上至下做直推法10次。随后于左侧面部做轻柔的鱼际揉法,至面部微发红发热为止。并嘱患儿家长每晚为患儿左侧颈部做热敷,左右两侧均匀哺乳,并多将玩具等置于患儿左侧从而促使患儿多向左侧转头。手法治疗隔日1次,每周3次。3个月后,患儿左侧胸锁乳突肌无包块,头部无倾斜,双侧面颊对称。随访2年无复发。

5 结语

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有明显疗效,且无不良反应,易被患儿家长接受。其疗效与病情轻重、患儿年龄及开始推拿治疗的时间有着密切联系。由于小儿生长发育较快,故应早发现、早治疗,推拿治疗对于6个月以内的患儿有较好疗效,1个月左右疗效最佳。若年龄过大或病程过长,胸锁乳突肌粘连挛缩过久,发生机化及纤维变性,则手法治疗很难矫正,往往需采取手术的方法。

(收稿日期:2014-05-10;编辑:梅智胜)

猜你喜欢

名医经验推拿
帅焘运用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失眠150例临床观察
新修珍珠囊药性赋
不同性别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经验与思考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综合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50例
孙跃农健脾补肾化痰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
推拿与运动康复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
高血压肾病诊治经验采撷
从小说到电影:看《推拿》的改编
推拿手法在产后尿潴留防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