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科学思维

2015-05-30陶文昭

理论探索 2015年4期
关键词:底线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

陶文昭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贯彻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显示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等。具体体现为: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从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以及系统与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把握社会;破除迷信、超越过时的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以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估计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防患于未然。这些思维内在联系、相互贯通,构成了完整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学习和把握这些思想方法,应用于改革发展的实践之中,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5)04-0005-0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贯彻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等科学的思想方法。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的这些思想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改革发展的实践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注重以全局视野、长远眼光看问题,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向。

战略思维对高层领导尤其是一把手极其重要。很明显,层级高要求站得高,而一把手是管全局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强调战略思维。邓小平指出:“我们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会、书记处的同志,都是管大事的人,考虑任何问题都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 〔1 〕 (P298 )江泽民指出,“党和国家的工作千头万绪,我们必须善于抓大事,解决主要矛盾。常委是管全局、管方向的,主要精力要放在抓战略问题、全局指导和宏观决策上” 〔2 〕 (P573 );“讲全局、懂全局、谋全局。这对于各级党政第一把手来说极为重要” 〔2 〕 (P307 )。习近平认为,“一把手”是党政领导集体的“班长”,“把方向、抓大事、谋全局,是‘一把手的根本职责” 〔3 〕 (P20 )。各级党政一把手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努力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放眼全局谋一域,把握形势谋大事,以“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度和胸襟,始终把全局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 〔4 〕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习近平评价他“思想敏锐、目光远大,多谋善断、举要驭繁,总是站在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善于从全局上思考问题,善于在关键时刻作出战略决策” 〔4 〕,我们要学习邓小平“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学习他善于抓住关键、纲举目张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站在时代前沿观察思考问题,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到历史长河和全球视野中来谋划,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担任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以及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等诸多重要小组的组长,身负党和国家的重大责任,更加注重战略思维。在理论上,习近平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战略、全局、方向、长远等是高频出现的关键词。在实践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各项工作,注重从思想上、制度上谋划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

对于党和国家来说最具战略性的大事,是走什么路、朝什么样的目标前进。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立即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最具有标志性的两件战略大事。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 〔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 〔6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 〔7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 〔8 〕。我们党从成立那天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就是要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国家强盛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习近平指出,“我们要紧紧扭住这个总任务,一代一代锲而不舍干下去” 〔9 〕,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二、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注重一分为二看问题,抓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区分主流和支流,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一,看问题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要求。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不能非此即彼,要用辩证法,要讲两点论。习近平总是一分为二地分析各方面的问题。他在谈到发展问题时指出,既要充分看到这些年来我国发展成绩巨大,有利条件不断增多,这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坚实基础;又要清醒看到发展中的困难、问题和不利因素,继续前进还面临不少制约和障碍。如果只看到成绩和有利的一面,忽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就会盲目乐观;如果只看到困难和问题的一面,看不到成绩和发展的一面,就会盲目悲观。只有一分为二地分析形势,在工作时才能真正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他在谈到制度问题时指出,应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 〔9 〕。既要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确立制度自信;也要看到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度的完善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要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他在谈到国家治理时指出,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相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相比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他在谈到干部问题时指出,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始终是好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一些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影响恶劣,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人民群众还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

需要指出的是,一分为二并不是机械地平分、各打五十大板,而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习近平认为我们仍处于战略机遇期,这就是对总的形势要进行积极向上的判断。他认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成就是主要的,基本制度是好的,党员干部的主流是好的,宣传工作总的是很有成效的。所存在的问题,都是这些主流之下的问题。分清主流和支流,要多看主流,不受支流支配;多看本质,不受表面现象迷惑。尤其是要注意不要把点上的问题说成是面上的问题,不要把个别问题说成是整体问题,不要把局部问题说成是全局问题。当然,对于所存在的问题,虽然不是主流,但如果不重视、不警惕、不纠正,其消极影响和后果不可低估。

第二,抓工作分清主次。辩证思维要求根据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轻重缓急,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明确主攻方向。越是高层领导,越要善于抓大事,解决主要矛盾。把大事抓住了、抓好了,就能带动和促进其他问题的解决,全局就活了。

习近平指出,抓工作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他在谈到中心工作时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把人民生活搞上去。他在谈到依法治国时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 〔10 〕。他在谈到全面深化改革时指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就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不动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用“六个紧紧围绕”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突出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因为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第三,突破现象找规律。辩证思维要求突破现象把握规律。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习近平指出,“我们作决策、办事情、谋发展,都要认识规律、遵循规律” 〔11 〕,不断增强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习近平强调改革的规律性,“要认真回顾和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 〔12 〕,改革之中的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习近平要求各项工作都要把握规律。他在谈到党建工作时指出,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不断变化,影响从严治党的因素更加复杂,提出了很多新课题,“我们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研究管党治党实践,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正确把握掩盖在纷繁表面现象后面的事物本质,深化对从严治党规律的认识” 〔13 〕。他在谈到住房工作时指出,“要总结我国住房改革发展经验,借鉴其他国家解决住房问题的有益做法,深入研究住房建设的规律性问题” 〔14 〕。他在谈到网络治理时说,网上斗争是一种新的舆论斗争形态,要深入分析网上斗争的特点和规律,精心组织网上斗争力量。

三、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就是从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以及系统与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把握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注重以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把握问题的关联性、整体性。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与事物之间都是彼此联系、不可分割的。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近平以系统思维分析当下中国的重大问题。他在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他在谈到党的基本路线时指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我们在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

需要指出的是,系统不是封闭而是开放的。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已经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要始终站在国际大局与国内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问题,思考和制定中国的发展战略。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 〔15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经济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应该争取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放大正面联动效应,防止和减少负面外溢效应” 〔16 〕。各国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兼顾别国发展。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治理国家和社会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全面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注重改革发展和各项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他在谈到发展时指出,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按照这个总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17 〕。习近平强调合力的作用,他在谈到改革时指出,要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他在谈到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时指出,“反腐败问题一直是党内外议论较多的问题。目前的问题主要是,反腐败机构职能分散、形不成合力” 〔18 〕,致使有些案件难以坚决查办,腐败案件频发却责任追究不够;他在谈到从严治党治理“四风”时指出,“各级党组织要认真按党章办事,把对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对党内政治生活的管理和监督在标准上严格起来,在内容上系统起来,在措施上完善起来,在环节上衔接起来,做到不漏人、不缺项、不掉链,使存在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发现的问题能及时解决,解决一个问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9 〕;他在谈到依法治国时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

改革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尤其强调改革的系统性,“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 〔12 〕;“我们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是因为要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只有既解决好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的问题,又解决好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的问题,这样才能产生综合效应” 〔20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和党的建设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 〔18 〕。如果各领域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相互牵扯,全面深化改革就很难推进下去,即使勉强推进,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合理布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就极富有系统性。改革的系统性,就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某一个或某几个部门往往力不从心,这就需要建立更高层面的领导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习近平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这是重视顶层设计的重要组织措施。

四、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就是破除迷信、超越过时的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注重以新思路、新视角观察问题,继承中有创新,坚持中有发展。

习近平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21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类社会总是在不断创新创造中前进的。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未来。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是需要开拓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前进道路上,我们将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强调,全党同志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挥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锐意进取,大胆探索,“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5 〕。

习近平论述了一系列重大的创新。理论创新具有重大的作用,其他一切创新都是在这种理论创新的指导下和推动、影响下进行的。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5 〕。在制度上,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17 〕。要推进各个方面的制度、体制、机制创新,诸如,“人民政协要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人民政协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 〔22 〕。在宣传上,习近平指出,新形势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 〔23 〕;“着力抓好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积极推进政治工作思维理念、运行模式、指导方式、方法手段创新,提高政治工作信息化、法治化、科学化水平,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军民融合的政治工作格局,增强政治工作主动性和实效性” 〔24 〕。习近平要求各项工作都要创新,诸如要推进外交工作改革创新,工会工作要发展创新,大力推进军事创新,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

习近平强调改革的创新。习近平在当选总书记不久视察深圳瞻仰邓小平铜像时说,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探索中推进。当前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重要关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必须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而“全面深化改革,关键要有新的谋划、新的举措” 〔25 〕;“改革,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创新” 〔26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理论创新为先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对未来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是改革的一次伟大创新。

习近平还将创新的视野延展到国际发展事务。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机遇和挑战并存。风云变幻,最需要的是战略定力;竞争激烈,最重要的是急流勇进;迎接挑战,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改革,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创新” 〔27 〕,我们要不断发掘经济增长新动力。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而将更多机遇留给勇于和善于改革创新的人们。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我们要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锐意改革,激励创新,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新道路新模式,不断寻求新增长点和驱动力。习近平建议二十国集团创新发展方式,“必须创新发展理念、政策、方式,更加重视增长质量和效益,特别是通过财税、金融、投资、竞争、贸易、就业等领域的结构改革,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结合,让创造财富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市场力量充分释放,推动经济从周期性复苏走向可持续性增长” 〔28 〕。

习近平重视科技创新驱动。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梦想、应对挑战、创造未来,动力从哪里来?只能从发展中来、从改革中来、从创新中来。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成为科技创新大国。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走创新之路是我们国家也是我们每个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 〔29 〕。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习近平要求将改革与创新结合起来。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把创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 〔27 〕。

五、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就是以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估计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防患于未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注重以底线思维来分析问题,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习近平提出和重视底线思维,是基于主观上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至深传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些为清醒的治国者所推崇。忧患意识贯彻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在中国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新中国即将成立前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以“万里长征第一步”、“进京赶考”来告诫全党。当今中国改革开放成就辉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生机,我们充满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增强忧患意识极为重要。习近平指出,“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 〔5 〕;“我多次讲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国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 〔30 〕。习近平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深刻认识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 〔31 〕。

底线思维是基于对业已存在和潜在的各种不利因素的分析。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的说明时指出,“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 〔18 〕;国际上不可测的因素很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突出,发生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种种风险不足为怪。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改革开放是伟大的事业,也是充满风险的事业,中央对防患于未然是一贯的。邓小平指出:“我们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准备好对策。这样,即使出现了大的风险,天也不会塌下来。” 〔1 〕 (P267 )习近平指出,我们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抱着坚定信心,同时我们对国内外存在的风险,要“采取稳妥应对举措,防患于未然” 〔32 〕。

习近平阐述了一些重要方面的基本底线。他在谈到政治问题时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 〔32 〕。他在谈到作风问题时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有些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晕晕乎乎、头脑发热,不能正确认识价值问题,不能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导致精神支柱坍塌、人生方向迷失,有的甚至守不住党纪国法的底线,最终走向腐败堕落,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33 〕。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政治局出台的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 〔34 〕,也就是底线。其实,习近平的底线思维是直接针对经济工作提出的。他在2013年7月25日在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国际经济形势,坚持底线思维,切实做好工作” 〔35 〕;他在谈到国际金融问题时指出,要建设稳定、抗风险的国际货币体系,加强国际和区域金融合作机制的联系,“建立金融风险防火墙” 〔36 〕。为了保证国家经济安全,必须从宏观、全局和长远战略的高度,观察、预测、分析可能遇到的风险。习近平还谈到其他工作的一些底线。诸如他在谈到宣传工作时指出,党性原则不仅要讲,而且要大张旗鼓讲、理直气壮讲、坚持不懈讲,不要躲躲闪闪、含糊其辞,党性原则就是底线;他在谈到生态环境时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要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 〔37 〕,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这里的“生态红线”也是底线;他在谈到对外工作时指出,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38 〕,很显然,国家核心利益是我们不能退却的底线;他在谈到教师时指出,“好老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 〔39 〕。

强调底线,就是要严防死守。底线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临界值,一旦量变突破底线,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底线在政治上是生死线,在政治方向上,在大是大非上,丝毫不能偏离,丝毫不能动摇。底线在价值上是最低标准,要毫无例外地遵守,不可逾越警戒线。底线在发展上是最低目标,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不能搞变通。树立底线思维,思想要清醒,态度要坚决,行动要果断。

强调底线思维,并不意味着消极应对。习近平指出:“增强忧患意识,充分看到发展中的困难、问题和不利因素,不是消极泄气,而是要避免犯脱离实际、超越阶段而急于求成、急躁冒进的错误,真正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11 〕底线是从坏处着想,是最低目标,但不是最高目标。我们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稳中求进,在此基础上争取更好的结果。

强调底线思维,并不是要束缚手脚。改革与发展总是存在风险。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涉及重大利益关系调整。习近平指出,搞改革,不可能都是四平八稳、没有任何风险。只要经过了充分论证和评估,只要是符合实际、必须做的,“该干的还是要大胆干” 〔18 〕。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这个时候就要一鼓作气,瞻前顾后、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

习近平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以及历史思维、法治思维等,内在联系、相互贯通,构成了完整的科学的思想方法。习近平这些科学的思想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应用,是对我们党思想方法的继承,是立足实践面向时代的创新。学习和把握习近平的科学思想方法,并将之运用于改革发展的实践之中,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江泽民文选: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习近平. 之江新语〔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4〕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8-21.

〔5〕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N〕.人民日报,2013-01-06.

〔6〕习近平.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 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N〕.人民日报,2013-06-27.

〔7〕习近平.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 朝着十八大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前进〔N〕. 人民日报,2013-01-02.

〔8〕习近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30.

〔9〕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2-11-19.

〔10〕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2-05.

〔11〕习近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N〕.学习时报,2012-05-28.

〔12〕习近平.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朝着十八大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前进〔N〕.人民日报,2013-01-02.

〔13〕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

〔1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不断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标〔N〕.人民日报,2014-10-31.

〔15〕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N〕. 人民日报,2013-01-30.

〔16〕习近平.发挥亚太引领作用,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第一阶段会议上关于全球经济形势和多边贸易体制的发言〔N〕.人民日报,2013-10-08.

〔17〕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2-11-19.

〔18〕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

〔19〕习近平在福建调研时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和保障〔N〕.人民日报,2014-11-03.

〔20〕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N〕.人民日报,2013-12-05.

〔21〕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0-22.

〔2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2.

〔23〕习近平.胸怀大局 把握大势 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 人民日报,2013-08-21.

〔24〕习近平.发挥政治工作对强军兴军的生命线作用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4-11-02.

〔25〕征求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3-11-14.

〔26〕习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1-01.

〔27〕习近平.谋求持久发展 共筑亚太梦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11-10.

〔28〕习近平.推动创新发展 实现联动增长——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九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发言〔N〕.人民日报,2014-11-16.

〔29〕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切实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N〕.人民日报,2013-10-02.

〔30〕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10.

〔31〕习近平.坚持从严治党 落实管党治党责任 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制度建设〔N〕.人民日报,2013-07-01.

〔32〕习近平.深化改革开放 共创美好亚太——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10-08.

〔33〕习近平.扎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J〕.求是,2012(6).

〔34〕习近平.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 坚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N〕.人民日报,2013-01-23.

〔35〕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3-07-31.

〔36〕习近平.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发言〔N〕.人民日报,2013-09-06.

〔37〕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N〕.人民日报,2013-05-25.

〔38〕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N〕. 人民日报,2013-01-30.

〔39〕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9-10.

责任编辑 周 荣

猜你喜欢

底线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
系统思维视角下的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研究
商科学生系统思维能力提升对策探索
唯物辩证思维在《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辩证思维的高中数学解题再认识
日本当代艺术家保科丰巳的创作路径探寻
社会保障制度中人的尊严问题不容忽视
民族复兴视域下科技创新环境培育与优化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