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众路线:现代大学制度伦理的重要价值取向

2015-05-30李耀锋

理论观察 2015年4期
关键词:群众路线

李耀锋

[摘 要]群众路线是实现当代中国社会有效治理的根本工作路线,维护群众利益是其最基本的价值旨归。建立、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是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前提条件,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体现了中国现代大学制度伦理的基本价值取向。

[关键词]群众路线;大学制度;制度伦理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4 — 0018 — 04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在当代中国必须一如既往地加以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切实把党的正确主张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1〕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抉择。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探究现代大学制度所蕴涵的重要伦理价值,对于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使高校成为学生成才梦、教师育才职业梦、美丽中国梦的有力托举者。

一、群众路线是实现国家有效治理的根本工作路线

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的党章规定:“党的一切运动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党的四大对党的群众观点作出了进一步探索,党的四大是“形成群众党的开始的基础”,党的七大把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正式写入党章总纲。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经出现严重侵蚀群众路线的现象,地方行政管理者漠视群众呼声,群众反过来不相信行政管理者而不愿意说真话,如1960—1961年因为高估农业产量,结果征收了太高的农产品税,从而导致了闹饥荒饿死人的悲剧。把阶级分析作为群众运动理论的基础,以平均主义落实群众路线调动群众、发动群众,最终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损害了群众的根本利益。“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的一系列优良传统和作风遭到严重破坏,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被抛弃和践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群众路线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并得到坚持和发展。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对群众路线作出了明确概括,“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党的群众路线在新的实践中得到不断丰富和进一步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价值观根本要求。“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4〕群众参与是现代化治理实现的基本保障,群众路线是实现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着眼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群众路线注入了时代精神和新的活力,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和国家长治久安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5〕

二、实现和维护群众利益是坚持群众路线最根本的价值旨归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历史实践中创立形成了群众路线,并把政策制度的社会认识、操作过程确立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论和实践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证明,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群众路线,以群众利益实现为根本,是实现政党伦理向群众生活伦理有效转化的重要指针。在面对社会不同利益诉求方面,如何处理好得失问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初期的现实问题。刘少奇同志曾在《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一文中指出,人民内部矛盾一个特别表现是分配问题,分配问题本质上是属于生产关系问题。坚持按劳取酬、公平合理等基本原则,就能解决好分配问题,得到群众满意,并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6〕这些论述表明了共产党人如何辩证看待得失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解决社会利益问题。改革开放初期,党中央进一步提出“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创立了一个让现实检验政策制度正确与否的思想基础。

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是实现人民群众实际利益的根本保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合法诉求。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不断完善体民情、集民智、应民意、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凡属正确的决策,必然是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化为系统的意见,再回到群众中去、使之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要坚持遇事同群众商量的优良传统,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拜群众为师,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探索建立健全体现群众意愿的民主决策机制,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都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坚决防止和纠正。坚持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要把政策制度明明白白交给群众,把实际情况和工作部署向群众讲清楚,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天下事非一家之私议”。〔7〕倾听民声,尊重民意是科学决策的必然选择。要注意听取群众评价,增加群众的话语权,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充分发扬民主,增强群众决策论证。民主不一定使政策决策效果最好,但可以防止产生最坏的结果。实行善政、亲民的政策制度,将群众利益体现在各种法律政策制度之中,体现到政府行为和活动之中。同时,要克服“亲民”走过场的扰民行为。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政治建设的热情,将群众路线制度化、常态化,运用群众路线的方法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门搞活动,请群众参与,让群众评判,受群众监督,提升政府公信力,以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坚持调查研究与公共参与有效结合。调查研究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实现公共参与,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要向群众多学一点,问计于民,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这样距离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就接近一步,距離政策制度决策失误就会更远一些,才能有效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坚持群众路线是实现现代大学治理的重要途径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并对现代大学制度的设计提出了十二项要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即领导制度、学术制度、大学章程和社会合作制度,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体系。这一体系不仅包含着宏观层面的政府管理、市场调节、社会参与、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也包含着微观层面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从大学内部而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主要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大学章程、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和学术委员会机制、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校务公开制度等五个部分对大学治理结构提出基本目标要求。任何一项社会政策制度,它的价值选择或价值取向都对政策制度的作用对象产生重要影响,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也不能脫身其外。坚持群众路线,以树立高校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社会服务责任,有助于现代大学制度体现正确的价值理念,有利于促进现代大学制度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党的群众路线内在的伦理意蕴,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一核心思想与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价值理念及其现代化治理具有根本性的统一。大学治理现代化,首要前提是建立科学的现代大学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内涵着重要的伦理价值,而这一制度伦理价值取向应当以群众观点为重要评价标准之一。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定位,明确“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伦理维度。现代大学制度伦理的价值意义在于高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提议、决策、评价、监督等,都离不开全校教职员工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通过师生员工、社会参与,建立、完善、评价和评估现代大学制度,对于促进现代大学治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现代大学治理需要建构立体网络化的管理体系,优化高校师生员工管理,推进内涵建设;促进高校与所在驻地社区的服务与融合,提高办学质量。这些是高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期待。

在我国当前急剧社会转型期,现代大学治理问题因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央的高度重视,如何有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教育顶层设计,将高等教育发展与人民根本利益相统一协调,最大限度地释放大学的教育生产力、学术创造力与社会思潮向心力,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切忌形式主义、表面文章,克服大学管理的主观、官僚化。“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不仅涉及到学校的治理结构、章程建设,还需要社会的共同协作,学术共同体的协同合作。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大学治理与坚持群众路线结合方面,高校重点以改变“四风”为抓手,无论是“面对面”还是“背靠背”的征求意见,其着力点在于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利益,回应群众企盼,切实推动大学治理。坚持群众路线,不断开创践行党的群众观点的新境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从大学与社会关系的历史发展出发,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担当。依据大学制度伦理价值取向,变革大学制度的弊端,形成具有长期性、制度化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尤为迫切。坚持群众路线,有效实现现代大学治理,当前应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完善。

一是加强高校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示范

高等院校所具有“思想自由、精神独立”的独特品性,表明了高等院校也是各种社会思潮汇集、碰撞的重要舞台和阵地。坚持群众路线,有效利用党的群众路线这一政治资源和思想资源,既要顺应民意,也要引领民意,凝聚社会核心价值观,切实增强高校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示范功能。大学治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目标并行不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现代大学治理具有积极的导引、规范作用,在高等学校中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重大问题,要变一般号召为价值引领,立根铸魂,切实推进社会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广大师生员工的具体行动之中。大学首要功能就在于文化传承,增强公民意识,塑造国民品性,培育国家认同,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凝神聚气”作用。在文化传承过程中,大学所倡导的公共精神、法治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道德情怀不仅贯穿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它也贯穿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大学通过一代代国民精神培育和人才培养,以反哺于社会,将大学文化及其精神传播于社会,以影响和引领社会潮流。相应地,大学通过其包容、开放的文化视野,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是以群众参与促进大学内涵建设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大背景下,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一步强调了高等教育发展质量的重要性。提高高等教育发展质量,就要坚持群众路线,牢牢把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群众的创新热情,要将广大师生员工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依靠力量,最广泛地调动最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高校组织管理具体的制度性安排和具体举措,实现民主管理。高校管理应当以问题为导向,认识、认清形势,回应当代中国深化改革面临的现实挑战,形成新认识,树立新作为,增强高校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制定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制度或办法,建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将高校组织协调管理纳入全员充分参与的管理制度和机制之中,实现现代大学治理方式的主动转型和提升,使群众能直接参与最广泛、最直接、最经常的民主实践活动。通过学校以及二级院系的党代会、职代会、教代会、学代会等多渠道的管理机制,健全和完善日常管理机制的有效运作,不断推进高校学术团体参与高校工作管理机制。尤其针对大学的愿景、规划和目标实现,变“软规矩”为硬约束,做到固化于制度建设。通过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构,形成群众共识,群体认同,惟有如此才能从而更广泛地团结高校师生员工,不断促进高校内涵建设,更好地使大学服务于个人、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

党的历史经验证明,群众是党的根基、力量之源,永远依靠群众,一刻也不脱离群众,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证。当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信息网络传媒快速发展,多方利益诉求交集复杂,群众工作面临诸多新问题、新挑战。我们必须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规律,不断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群众工作的新路子。在高校树立群众观点,必须坚持“一切为了教职工,一切依靠教职工”的管理理念,将高校中每一群众分子纳入现代大学治理的主体之中。清华食堂卖馒头的英语哥、学生楼寓管理员、校园绿化的园丁,等等,只要他们能将自己的生息深深融入到大学这个群体之中,同守望,共生存,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高校中的群众。

大学是一个基于多元利益相关者构成的利益共同体,因此,现代大学制度应当体现不同利益个体和群体的内在诉求。协调好政府、市场、社会、学校、师生员工之间的利益关系,构建多元利益交互共治体系,实现不同主体的利益最大化。另外,如何共建,如何密切联系,建立家校共建、家长与教师共同治理机制,加强学生社团组织活动,使学生组织代表能够参与到学校组织管理之中,通过制度性的安排,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其学生团体组织的作用,推动高校治理,切实在高校工作实践中落实“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价值理念。在现代大学治理中,坚持群众路线,其克服的难点是克服大学管理的官僚化,真正实现现代大学的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和教授治学。从校内管理方面,建立不同的管理团体组织,诸如教师职业伦理协会、学校管理者协会、员工协会、由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的学生奖惩评定委员会、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家委会等。

在高层次人员快速流轉的今天,大学已经成为一个不安定的社会共同体。有些高校因为高层次人员的大批迁徙或外流而衰败,有些学校却因此而兴旺起来。在高校人才得以较为充分流动的今天,往往一个学校的普通管理者和员工就成为与高校长期共生的命运共同体,因此,切实保障高校普通管理者、员工的个人利益,成为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加强初、中级职称教师队伍建设,使高校成为他(她)们成长、发展的孵化器,真正使高校成为育师、育生的神圣场所。

以学生为本,发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进行学术和职业规划。大学以大学生的学习为第一要务,切实增强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毋国光回忆自己在南开大学校长任内的具体做法,今天仍然值得高校管理者去思考和践行。“与全校师生一起推进教学改革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基础上制定了《南开大学关于教育管理改革的几项措施》,简称‘教学改革九条。其主要内容是在转系、转专业、学分制、选课、攻读双学位、自修取得学分等方面,给予学生较多的自由。目的是通过给予学生以充分的选择余地和发展条件,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措施把教学改革向前推进了一步,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8〕

健全多样的学生组织或协会是搭建大学生丰富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耶鲁大学创立的使命是为国家和世界培养领袖,曾任该校校长一职二十年的前校长理查德·雷文谈到,耶鲁的学生压力不小,但是他们“能学会玩”,用功地学习,同时也尽兴地玩。耶鲁学生能在300多个学生组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各自的领导作用。建立学生参与的大学管理模式,相信大学生能够解放自己,相信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诚如英国剑桥大学副校长阿什比对大学生自治所持的立场,“学术公民平等”,应当注重让学生发挥更多的“有益”影响。保障大学生的地位和权利,促进“民主和效率”的有机结合。在维护大学生利益实现方面,建立由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的学生奖惩评定委员会,采取个人申报与班级、系部提名并行,进行个人成绩陈述和答辩,最后经过委员会评定、公示和申诉等环节,真正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三是实现交流融合落实大学服务社会责任

从校外管理方面,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搭建学校管理机构与学生家长、校友、社区、地方政府、国家乃至于国际教育和环境的无缝对接,构建多元、开放、协同的外部机制,切实实现大学服务社会的责任。高校坚持群众路线,“以人为本”一个核心是高校管理要以学生为根本。针对独生子女一代教育面临的诸多挑战,迫切需要构建家校沟通渠道,设立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家委会,通过家委员会等方式介入大学生教育和大学事务管理,发挥家委会家校沟通的桥梁作用,家长和老师交流的纽带作用。

明确大学阶段家委会工作定位。大学阶段家长委员会制度的设立主要目的在于沟通、协调,实现家长对学校教育过程的参与和监督,通过家长的渠道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支持大学实现更加优质的人才培养,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三结合,不断实践好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大学育人理念,使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构筑高校育人的良好环境。实行“家校联动”直通,建立学校与家长交流的长效机制,将大学生家长委员会制度融合到大学章程之中,将家委会的具体工作举措落实到二级院系的管理制度之中。增进大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学与管理,使家长会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载体。在这一机制中,不仅要建立大学生新生家长与学校、学院的沟通交流活动,还应当建立贯穿于大学生家长针对子女整个大学期间学习与成长、成才的交流互动机制,将高校“培养怎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与大学生健康成长、有效发展相结合,开展大学新生始业教育,使家长不断了解校情、业情,更进一步认识生情,构筑网络化、全面立体的人才培育体系。保障家长对于学校教育的知情权、监督权、评价权,最终落实社会对高校的科学评价。

耶鲁大学前校长理查德·雷文指出,大学服务社会最基本的一条是要服务当地社区。如果一所大学对于其所驻地都不能尽到应有的服务责任,那么它又何谈服务国家乃至于世界。〔9〕 不断创新教学及其服务社会方法,加强群众路线的有效落实。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借助新媒体,梳理和汇总问题,在改进服务方法和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功夫。注重学习运用新媒体密切党群关系,着力提升党员干部掌握社情民意的能力、教育疏导群众的能力和运用舆论引导群众的能力。高校一个重要职能是文化传承,学习型社会高校的社会责任担当,将教育资源普遍惠及社会不同群体,成为企业职工素质提升的身边大学,社区大学的职能发挥。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26/c_118723453_3.htm.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340.

〔3〕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9.

〔4〕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8.

〔5〕高永中.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N].光明日报,2013-09-03.

〔6〕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0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236.

〔7〕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40.

〔8〕母国光.我对大学教育的理解[J].高等教育研究,2000,(04):07-11.

〔9〕〔美〕理查德·雷文.大学工作[M].王芳,等,译.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谭文富〕

猜你喜欢

群众路线
走好群众路线是加快企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践行群众路线的历史考察与经验研究
监督官员权力,群众路线是个“好帮手”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坚持群众路线是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王道”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